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指出大运动量训练比赛后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增加,同时,对其发病机理及如何减少易感性疾病的发生作了概括的介绍。

  • 标签: 运动 感染和免疫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的几率大,传播途径多。抗病毒免疫因病毒具有生物学特征,所以在大多数免疫中情况占主导地位。本文介绍了病毒感染类型,说明了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阐述了抗病毒免疫的具体体现。

  • 标签: 病毒 感染 免疫
  • 简介:感染免疫系统的进化施加了强大的选择性压力,免疫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抵御特殊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已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基因影响特异性感染的转归。免疫系统特定组成部分的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会导致对特定类型微生物的易感性。免疫应答也参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 标签: 感染免疫学 免疫应答 发病机制 干扰素 中性粒细胞 防御素
  • 简介:感染免疫系统的进化施加了强大的选择性压力,免疫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抵抗不同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已发现越来越多的人类基因对特异性感染的结果有影响。免疫系统特定组成部分的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会导致对特定类型微生物的易感性。免疫反应也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 标签: 免疫学 免疫系统 免疫机制 防御素 补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显示开发调动人体固有的防御机制可以有效的改善真菌感染病情。本文将对天然免疫系统抗真菌感染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天然免疫 真菌 感染
  • 简介:摘要疾病耐受是指在不减少病原载量的情况下,通过适宜的反应使机体保持健康状态。这是一种独特的防御策略,其机制涉及免疫适宜、免疫代谢等方面。面对感染,是“和平共生”还是“顽强抵抗”,要找寻其中的“中庸之道”。

  • 标签:
  • 简介:细菌感染是临床感染性疾病中最主要的原因。在成人中80%左右的感染均是由细菌引起的。由于细菌的细胞结构生理代谢过程远比病毒复杂,与哺乳类动物细胞又有明显的区别,在开发治疗药物方面容易找到突破口,做到既能有效杀灭细菌,又不会破坏人体的细胞结构,在治疗难度上远低于病毒性感染。特别是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发现广泛应用,以往困扰人类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 标签: 免疫促进剂 细菌感染 治疗 分类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中常见的合并感染主要生存威胁之一。HIV/HBV合并感染者的治疗有别于单一病毒感染的治疗,需同时针对两种病毒制订抗病毒治疗方案。现结合国内外指南和抗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数据,对HIV/HBV合并感染的临床管理提供建议,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对HIV/HBV合并感染治疗的考量挑战,特别是药物安全性、耐药屏障、特殊临床情况用药规范等进行讨论。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肝炎病毒,乙型 合并感染 丙酚替诺福韦 复方单片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im-munity)包括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先天性是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及正常体液组织免疫成分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讨论感染免疫性眼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口服眼部滴用抗病毒药物如环胞苷眼液,阿糖胞苷眼液,无环鸟苷眼液、病毒灵、病毒唑眼液等。

  • 标签: 染免疫性眼病 治疗 沙眼
  • 简介:维生素A、免疫感染(译文)陈解华田江宁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750004)尽管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VA就已被认为是一种“抗感染的维生素”,但直到近些年来才由严格的临床实验及合理设计的动物实验证明,VA可以加强免疫进而降低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

  • 标签: 维生素A 呼吸道疾病 儿童死亡率 儿童发病率 破伤风类毒素 免疫球蛋白
  • 简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腺癌、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该菌列为I类致癌因子。现有的根除Hp的手段主要是联合应用抑酸剂及二或三种抗生素,但Hp感染的普遍性、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病人的低依从性等限制了抗菌疗法的成功使用,进行免疫防治研究十分迫切。已有许多学者对免疫接种防治Hp的可行性、免疫原及佐剂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免疫保护机制等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探讨。本文就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活动性胃炎 抑酸剂 胃腺癌 B细胞淋巴瘤 Hp感染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免疫检验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来诊断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血清中抗体水平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随着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病毒感染免疫检验在防控传染病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常见的病毒感染免疫检验方法包括ELISA、免疫荧光分析、流式细胞术等。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病毒感染免疫检验方法已经实现了快速、准确、高通量的检测,为传染病的防控疾病诊断提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也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病毒感染免疫 检验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强化免疫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感染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2月间收治的 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 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即给予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针刺疗法及康复,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免疫针灸的治疗方法,即除了常规的针灸穴位外再加上关元、气海、足三里这三个穴位。观察 90天后的治疗情况,对比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感染者 20例,发生率为 16.67%;对照组感染 47例,发生率为 39.17%,观察组的感染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康复有效为 110例,有效率为 91.67%;对照组康复有效 90例,有效率为 75%,对比两组的康复有效率,差异较大( P<0.05)。结论 免疫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好,能降低感染率,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免疫针灸 感染 康复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免疫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后感染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即给予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针刺疗法及康复,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免疫针灸的治疗方法,即除了常规的针灸穴位外再加上关元、气海、足三里这三个穴位。观察90天后的治疗情况,对比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感染者20例,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感染47例,发生率为39.17%,观察组的感染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有效为110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康复有效90例,有效率为75%,对比两组的康复有效率,差异较大(P<0.05)。结论免疫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好,能降低感染率,提高康复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