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抑郁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沟通,及早发现自杀先兆,适时帮助其分析认识精神症状,帮助和鼓励其树立正向性人生观。因抑郁发作有昼重夜轻的特点,尤其要对早醒的患者严密监护防其自杀。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114例首次抑郁发作患者的护理,总结了在抑郁发作早期、发展期和好转期的护理要点,通过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三方面来协助患者满足日常的生活需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顺利、安全地渡过疾病的危险期。其中,为保证患者的安全,我们采取加强安全检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护理安全度及建立安全支持系统四项护理措施;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在入院后1—7天,8—21天,及22天—出院三个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心理来实施针对性护理;生活护理则重点加强饮食、排泄、休息、睡眠的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施临床路径心理护理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抽取胃癌化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两组患者采用Zung的SAS(焦虑自评表)、SDS(抑郁自评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按心理护理路径干预,干预后再次评定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结论心理护理路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胃癌 抑郁 焦虑 临床路径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脑梗死后抑郁症(PCID)的疗效。方法86例PCID患者随机分组为常规脑梗死治疗组(41例)和抗抑郁治疗组(45例),后者采用抗抑郁药物和心理护理联合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的抑郁症发病情况和汉密尔顿忧郁量表(HAMD)指数评分差异以评估抑郁症的疗效,同时比较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评分差异以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两组经治疗后HAMD和ESS评分明显下降(P<0.05或P<0.01),同时抗抑郁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脑梗死治疗组。结论采用抗抑郁药物疗法和心理护理联合治疗PCID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减少后遗症。

  • 标签: 脑梗死后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机会与挑战的社会,与此同时人们的压力也很大,有很多人每天觉得会很烦,闲了又无所事事,长期下去,有些人就觉得心情烦躁、不想和人交流,这就提示他们存在焦虑或者抑郁症状。而这些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思维丰富,在不伴随其它疾病的情况下,他们的脑电图会有比较相似的表现。

  • 标签: 焦虑 抑郁患者 脑电图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是一组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症状群,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心理护理提供对产妇、婴儿周全的照顾,避免对产妇的不良精神刺激,为产妇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家庭环境。

  • 标签: 产后抑郁 心理护理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忧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方法选择2012年1月一2O12年12月我社区产妇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分别施予社区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产后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护理前HAMD和SDS评分无显著差异(P>O.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HAMD和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HAMD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产后抑郁症状,提高产妇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共情护理对抑郁患者抑郁情绪还有生活功能的临床改善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抑郁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法治疗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应用共情护理。对比2组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状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改善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应用共情护理,对于改善患者抑郁情绪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突出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抑郁情绪 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124例神经内科患者,使用zung焦虑量表(SAS)和zung抑郁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同时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评估效果。结果焦虑发生率62.3%;抑郁发生率49.2%。性别和年龄对于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经护理干预,焦虑和抑郁发生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高,采取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这个情形。

  • 标签: 神经内科 焦虑 抑郁 护理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抑郁在脑卒中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和缩短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病情和病程,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患者的护理一、全面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并做好生活护理。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抑郁的信心。三、减少危险因素,防止患者自杀。四、加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五、家庭和社会的关怀支持因素。六、做好健康教育。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抑郁患者的脂代谢情况。方法对200例首发抑郁患者及100名健康的人先进行体脂参数的测量,然后检测其空腹血浆甘油三脂、胆固醇的浓度。结果体脂参数,抑郁症组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症组甘油三脂(T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h)、载脂蛋白A1(ApoA1)值抑郁症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和载脂蛋白B(ApoB)值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发抑郁患者存在一定的脂代谢异常,临床医师应该对抑郁患者的血脂进行随访监测,以便早期发现、治疗脂代谢性疾病。

  • 标签: 首发抑郁症 血脂 脂代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的原因并分析药物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定其抑郁程度,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劝锈缺损程度,分析二者相关性,同时分析抑郁症发作程度与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结果经过对比治疗后,观察组病例在抑郁程度评定和治疗效果比较中结果都优于对照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与抑郁症的轻重程度成正相关,通过药物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帕罗西汀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少。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症 帕罗西汀1
  • 简介:摘要目的就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64例脑卒中抑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范围在40~80岁,平均年龄为(602±345)岁;对其进行有效地护理。结果出院时64例病人中有23例患者为轻度抑郁(3593%),有17例中度抑郁(2656%),重度抑郁1例(156%),恢复23例(3593%)。结论我们应该准确地应对脑卒中后抑郁这个问题,加强对于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心理保健,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防止、预防脑卒中后抑郁,实现社会的和谐。

  • 标签: 护理 抑郁症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折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其相关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临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选用自行设计的骨折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老年抑郁量表(GDS)、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试,以55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老年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揭示老年骨折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性别、神经质(N分)、领悟支持总分、内-外向(E分);抑郁的影响因素依次为人格神经质(N分)、精神质(P分)、住院费用、领悟社会支持。结论老年骨折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老年骨折患者对应激的应对能力和康复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药物疗法的原则是治疗基础疾病脑卒中的同时,治疗抑郁状态。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临床分析及防治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抑郁症病人的首次就诊途径。方法对110例住院抑郁症病人首次发病后的就诊途径、就诊的医院、就诊次数、费用、疗效进行调查。结果首次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患者占82%,就诊于精神病院的占18%。结论抑郁患者首次就诊于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很少,花费高,疗效差,对抑郁症认识不足。

  • 标签: 抑郁症 首次住院 就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