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5 个结果
  • 简介:富勒将道德分为愿望的道德和义务的道德,两种道德在行为要求、社会作用、内在经济理念、法律评价、处理程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利他性道德行为属愿望的道德,基于两种道德的差异,对利他性道德行为应该通过法律进行激励,实现社会总体利益公正与个体权益平衡,促进社会道德观念的改变。

  • 标签: 富勒 道德行为 利他性 法律 奖励
  • 简介:近年来,大学生对性道德思想解放误读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于2013年9月对江苏省某普通高校的450名青年学生性道德观的基本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导致误读现象的主要有如下原因:对性道德观内涵的不正确认知,大学生自身成长规律、成长环境的制约,中外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等。通过对误读现象的例举,对误读原因的深入分析,推导出大学生应具备的正确性道德观,从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推动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

  • 标签: 大学生 性道德观 思想解放 误读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拥有较少的社会资源、更容易受到社会的威胁以及拥有较低的个人控制感,鉴于这种生活环境,人们可能预期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亲社会行为少。但是近年来有研究表明社会地位低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拥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他们趋向于对福利的关心,因此为了适应恶劣的生活环境而从事更多社会所认可的亲社会行为,同时他们也更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这种趋向会产生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和较少的功利性道德判断,本文概述社会经济地位与亲社会行为和功利性道德判断的关系,探讨其中差异性的原因所在。

  • 标签: 社会经济地位 亲社会行为 功利性道德判断
  • 简介:食品安全与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社会对于食品有着特殊的道德要求。食品生产、食品监管、食品流通、食品销售任何一个环节如果违背了有关食品的道德,都可能产生不道德的食品。不道德的食品与食品生产者故意作恶、政府监管机构的共谋和消费者维权意识淡漠等密切相关。食品的道德应该包括生命价值、无害无毒与有益健康三个原则,其中生命价值原则是构建食品道德的绝对原则,无害无毒只是食品道德的消极原则,有益健康则是食品道德的积极原则,它们直接指向增进人类幸福这一终极目的。

  • 标签: 食品安全 食品道德 生命价值 无毒无害 有益健康
  • 简介:本书所收录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讨论人的道德、自由的5篇文章。道德或者不道德在叔本华的哲学中有着精确的含意界定,道德关乎人的意欲(本性),与智力、认知没有直接的关联。探究的就是人的本性及其发挥的规律,还有就是道德在人生中的含意。

  • 标签: 不道德 自由 人的本性 叔本华 哲学家 含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道德评价有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两种主要方式。二者各有利弊,相辅相成,在道德评价时应尽量克服其弊端。因此,惟有将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方能使道德评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 标签: 道德 自我评价 社会评价
  • 简介:随着社会各领域不断有不道德新闻传出,道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销售人员为研究被试,选取员工道德推脱为主要研究变量,从组织管理的层面出发,探讨道德推脱对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发现:性别、工作年限对道德推脱有显著影响;员工道德推脱水平与不道德行为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 标签: 道德推脱 不道德行为 组织道德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传统社会的道德状况需要辩证审视。它所取得的道德成就体现在道德的神圣超验地位、崇高乌托邦道德理想、社会主体的德性至上、为政以德的政治诉求、完善的道德践行机制、伦理秩序的稳定运行等方面,而其造成的道德问题则表现为道德起源的神秘性、道德规范的工具性、道德主体的依附性、道德秩序的等级性、道德实践的虚伪性、道德变革的缓慢性。传统社会的道德状况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供的启示在于:不能把道德理想作为评价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标准,不能忽视道德代价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反面作用,必须在人的理智不断成熟的基础之上谈真正的道德进步,必须克服道德的伪道德倾向来理解道德的真正价值,必须辩证批判传统社会道德文化以解决现代社会道德困境。

  • 标签: 传统社会 道德状况 当代启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差错与道德的分析,探讨差错的发生与道德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加强提高护理道德信念来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方法对从2001年至2007年7年间共发生护理差错103起,对这七年间差错概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我们加强道德教育,护理差错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差错是多年来医院强调重中之重的问题,但一直又是难中之难的问题。我们医务人员只要有坚定的道德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意识就可以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

  • 标签: 道德信念 差错 下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教师专业化及教师专业道德的发展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相关研究也日益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和特性,探讨教师专业道德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作用,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教师 道德 发展
  • 简介:“优化德育生态,让道德生命自己成长!”这是我在2011年为《中小学德育》第1期写的一句话。我这样写,是因为不少人把学校德育无效或低效,归因于教师的教育不力。但我以为责任不全在学校教师,而是与整个德育生态环境欠佳关系极大,因此,我提出优化德育生态环境。当然,环境仅是人们道德生命成长的外因,人的道德成长必然有道德主体自身的因素即内因,所以提出“让道德生命自己成长”。

  • 标签: 道德主体 生命 生态环境 德育 中小学 优化
  • 简介:杨炎轩在《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第3期撰文指出,传统的师德建设有两个基本预设:一是教师道德成长离不开教师对道德规范体系的学习和掌握;二是教师道德成长离不开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结果的奖惩。从师德建设的过程来讲,前者着眼于动机,后者着重于结果,它们都忽视了师德培养过程。教师的道德成长离不开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道德关系建构的载体,教师现实道德关系建构的过程就是教师道德成长的过程。

  • 标签: 道德规范 教师教育 师德建设 教学活动 教育学 教学行为
  • 简介:近年来,在高校和学术界确实出现了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上的败德行为,有人愤而称之为学术腐败,大致包括:附炎趋势、权学交换,市侩习气、钱学交易,弄虚作假、追名逐利,粗制滥造、剽窃抄袭,心浮气躁、学术投机。在当前学术期刊打造品牌化的背景下,各方有必要格外重视学术道德的问题。在此,论述学术期刊坚信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奠基;学术期刊坚定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导航;学术期刊坚守学术道德,为品牌建设服务。

  • 标签: 学术道德 期刊品牌 学术诚信 品牌建设
  • 简介:在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中,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他做着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二十年如一日对战友的父母尽孝。

  • 标签: 道德模范 战友 候选人
  • 简介:摘要为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我始终坚持立足现实、注重感悟、重塑道德。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深挖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内容,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联系实际,让学生去感悟,去激发欲望,树立理想,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 标签: 课堂学习德育功能道德情操
  • 简介:道德作为人性心理层面的规范,无论是良性的道德抉择亦或是道德约束,其最终目的则在于善化人性并促进社会秩序良好运行,但伴随着中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发展,道德挫折的发生实例更直观地走入民众生活.在大众传媒的大力宣传之下,为广大民众所洞识并深刻影响其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因此,面对新时期所会遇的道德挫折困境,解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是当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趋向。

  • 标签: 道德挫折 防范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