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疾病的社区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抽取我社区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98例慢性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均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对策,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生活满意度。结果干预后,每日吸烟5根以上、每周饮酒1次以上的患者例数显著少于干预前,每日锻炼半小时、按时就餐及心态良好的患者例数显著多于干预前,比较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对生活的满意率为91.84%显著高于干预前71.43%,比较差异P<0.05;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51.8±6.3)显著高于干预前(32.1±3.2)分,比较差异(t=10.68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是防治社区慢性病的关键,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幸福感,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病 社区预防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慢性病社区防治的现状,探索适合慢性病社区防治策略。方法利用文献法收集资料,在分析部分社区慢性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慢性病社区防治现状进行探索研究。结果慢性病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慢性病患病因素普遍存在;慢性病社区预防与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结论有效的组织体系是慢性病社区防治工作顺利、持续开展的有利保障,实施慢性病防治工作应以社区为中心,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平台,以控制危险因素为目标,以社区卫生需求为导向,开展以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核心的综合防治。

  • 标签: 慢性病 社区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用以预防、控制性病的对策。 方法 从本社区 201 7 年 5 月 - 2019 年 5 月期间的 慢性病患者中抽选 117 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施以合理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 。对比分析患者干预前后生活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结果 干预后,本组 规律饮食、 心态良好、日运动量≧ 0.5h 及日吸烟量< 5 根的患者例数均高于干预前;同时,其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 94.87% )较干预前( 77.78% )显然更高( P < 0.05 )。 结论 社区预防与控制对策的实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情况,提高其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认知。

  • 标签: 社区 慢性病 预防 控制 策略
  • 简介:近年来性病的发病较前增多,临床上各种性病治疗方法发展迅速.在取得巨大成绩时,也存在着一些失误,其一是广泛存在的过度治疗,乱用或滥用药普遍存在,用药过多,疗程过长,出现了性病过治现象;其二是对性病的治疗忽视了心理治疗及社会教育、预防宣传,导致当前对性病患者的治疗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有些患者出现了性病恐怖;其三是目前性病诊疗市场存在着机构复杂、管理混乱、无证开业、滥收费等问题,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扰乱了医药市场.

  • 标签: 性病恐怖 性病过治现象 性病 治疗 社会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重或肥胖人群基于体重管理,对社区居民慢性病控制的影响及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让社区居民少得病、迟得病、不得病。方法将参与体重测量的超重或肥胖的社区居民纳入体重管理对象,对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运动、生活方式、营养膳食等干预,减少社区居民慢性病的发病率,促进居民健康。结果管理对象的体重得到有效控制的社区居民,以高血压为代表的慢性病发病率有了明显的差异。结论基于控制体重,对社区慢性病进行规范化管理,在社区慢性病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体重管理 慢性病控制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探讨适合慢性病社区的预防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收集社区慢性病的相关资料,分析部分社区慢性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进行探索研究。结果慢性病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慢性病患病因素普遍存在;慢性病社区预防与管理不到位,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结论社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慢性疾病已经取代传染性疾病而成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慢性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张而繁忙的工作密不可分。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防治策略分五步,即"社区各部门支持、建立体系、加强宣教、力求‘三早’,实施干预",控制和降低居民的慢性病发病率。

  • 标签: 慢性病 社区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皮肤性病门诊的性病临床资料。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科就诊的70例性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所有患者的病历和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性病患者的病种构成、疾病流行特点、患者职业、患者家庭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最后从统计分析结果中得出一定的结论。结果患者中的病种构成从多至少依次为梅毒(58.6%)、尖锐湿疣(15.7%)、淋病(12.9%)、生殖器疱疹(10.0%)、沙眼衣原体感染(2.9%)。患者疾病的流行特点显示高危人群为教育程度较低、国家公务员或者干部、已婚者、本地人。患病原因为非婚性接触的较多。结论性病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进行防控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发病率。

  • 标签: 皮肤性病 临床资料 病种构成 疾病流行特点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慢性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健康问题。慢性病的很多危险因素都与外部环境和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对慢性病流行成因进行剖析,进行早期预防控制,是最为有效,也最为经济的防治手段。

  • 标签: 慢性病 成因 预防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健康教育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本辖区大于18岁的450名常驻居民,对全部居民进行慢性病健康教育,并在教育结束后再次调查其掌握慢性病相关知识的情况。最后对健康教育前后掌握慢性病知识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相较于接受健康教育前,这450名居民明显改善了吸烟、健康锻炼、食盐摄取量、卫生知识等方面的认知情况(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使居民的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改善,促使居民对慢性病诊断和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提高,从而促进慢性病康复速度的加快,在慢性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慢性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营养失衡及相关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方法:将藏马卫生院2021年参检一共5104名老年人资料进行统计,其中,男2446名,女2658名,调查体检结果异常情况,给予预防和控制建议。结果:本次体检发现藏马卫生院辖区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集中在超重(2324人,45.53%)、血压偏高(3456人,67.71%)、血脂异常(3981人,78%)、心电图异常(2102人,41.18%)、血脂异常(2070人,40.56%)方面,需要给予营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指导,以预防慢性病的发生。结论:营养失衡及相关慢性病关系密切,需要加强体检异常老年人群的管理,以积极预防慢性病

  • 标签: []营养失衡 相关慢性病 预防 控制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病患者于本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提升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75例,均收录于2020.10——2022.10期间本中心的慢性病患者,样本入组后持续接受相应的治疗方案,并于2021年4月于本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统计宣教前(2020.10——2021.3期间)、宣教后(2021.4——2022.10期间)样本在自身所患疾病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宣教后样本对自身所患疾病从病理认知、症状表现、相关并发症、控制措施以及预后水平等方面的了解程度更为深入,P<0.05。就宣教前后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宣教后评价值为93.33%,该参数值显著高于宣教前评价值78.67%,P<0.05。结论:慢性病患者于中心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对促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提升的价值显著。

  • 标签: 慢性病 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掌握程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现阶段我区医疗机构针对慢性病的基本防控能力,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总结。方法:在我区所属医疗机构中抽取部分案例进行调查分析,抽取时间为2021年5月~2022年5月,借助基础问卷、个性访谈的形式对其慢性病防控能力展开调查,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综合评估判断。结果:对我区所有的医疗机构进行统一调查,在所有医疗机构中都设有独立的防治科室,大多数科所为包含但不以慢性病防控为主,占58.82%;工作人员中大专学历占多数,约为58.97%;职称大多分布于初级、中级,约占82.86%。结论:我区医疗机构在慢性病预防控制方面的防控能力尚有待改善,有关部门需要根据此次调查结果予以针对性管理策略。

  • 标签: 慢性病 医疗机构 预防控制能力 现状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慢性病控制中开展社区预防干预的应对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开展选取我疾控中心收治的慢性病患者60例,通过电脑随机抽取方式将入选的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开展社区预防健康管理,对比两组最终获得的管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慢性病管理质量、患者对慢性病健康知识掌握度、遵医行为和日常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同对照组相比均得到显著改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病 健康管理控制 社区预防管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性病控制中健康管理措施的使用效果。方法:研究中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接收的10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到对照组和观察组中,每组50例,分别予以常规管理和健康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组间对比,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提升,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病控制中,健康管理措施的使用更利于改善患者状态,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健康管理 慢性病 防控措施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性病一般是由于特定的微生物发生感染所引起的恶性疾病,性病患者还经常同时并发存在一些相关的炎症病变情况,出现与病变的程度所平行的相关不良症状,使患者不容易恢复或进一步的恶化,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性病门诊的医疗工作中,常会出现患有性病感染的患者不自知的情况,患者及就诊者对性病及预防相关的知识了解甚少,可能会造成间接的传染和危害。在性病门诊开展干预性病预防服务,可以使患者更加了解性病方面的相关知识,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进而更好的防治性病

  • 标签: 性病门诊 干预 性病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