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症病死评分系统(MEDS)在急诊毒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间65例急诊毒症病例进行MEDS评级,以随访28d为终点分组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25例,比较两组评级情况。结果生存阴患者极低、低、中度危险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死亡组,高危险级、极高危险级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死亡组,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存组患者随着MEDS的加重,患者比例数逐渐下降,死亡组患者随着MEDS评级的加重,患者比例数逐渐上升。结论在急诊应用MEDS进行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对于预判毒症患者死亡情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较好的预测患者28d的生存和死亡

  • 标签: 急诊诊断 脓毒症病死率评分系统 危急重症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研究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病死的相关性。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9月某院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第1天出现严重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54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入住ICU第1天有30例(55.56%)患者伴有MODS,第2天有26例(53.06%)患者伴有MODS;入住ICU第1、2天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酸/清蛋白比值、PaO2/FiO2、APACHEⅡ评分是严重毒症患者预测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乳酸/清蛋白比值在MODS组和非MODS组、死亡组和非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酸/清蛋白比值与APACHEⅡ评分、PaO2/FiO2比值呈现相关性,APACHEⅡ评分越高、PaO2/FiO2越低,乳酸/清蛋白比值越高。运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入住ICU第1天的乳酸/清蛋白比值预测MODS发生病死为0.85、0.84;乳酸/清蛋白比值>1.735预测MODS发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00%、79.17%、82.67%、75.92%,预测病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51.02%、17.23%、100.00%。结论乳酸/清蛋白比值与严重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MODS发生病死密切相关。

  • 标签: 乳酸/清蛋白比值 严重脓毒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复苏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毒症死亡风险评分急诊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急诊毒血症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病情不同分为毒血症组(22例)和严重毒血症组(40例),同时根据患者28d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41例)和死亡组(21例),对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MEDS评分和SOFA评分和血乳酸水平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严重毒血症组患者其SOFA、MEDS、APACHEII评分、血乳酸水平和死亡均明显高于毒血症组患者(P<0.05);死亡组患者年龄SOPF、MEDS、APACHEII、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随着MEDS危险分层的增加,毒血症患者死亡明显升高。结论急诊毒症病死评分系统(MEDS)由于其操作简单,需要的指标数据较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评估毒血症患者危险分层以及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

  • 标签: 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 脓毒血症 危险分层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衰弱综合征建立老年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预测评分模型〔老年毒症评分(ESS)〕。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合并症指数(CC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临床衰弱分级(CF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Ⅳ)、改良营养评分(MNS)、多重耐药性(MDR)、机械通气(MV)、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姑息治疗19项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连续自变量进行分类变量转换后,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建立180 d病死的预测评分,并与CFS、SOFA、GCS、APACHEⅡ、APACHEⅣ、MNS 6种评分比较对患者病死的辨别力。结果共纳入257例老年毒症患者,180 d病死为60.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CCI、ADL、IADL、MMSE、CFS、SOFA、GCS、APACHEⅡ、APACHEⅣ、MNS、MDR、MV、CRRT、姑息治疗为影响老年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危险因素〔年龄:优势比(OR)=1.027,95%可信区间(95%CI)为1.005~1.050,P=0.018;肿瘤:OR=2.001,95%CI为1.022~3.920,P=0.043;CCI:OR=1.193,95%CI为1.064~1.339,P=0.003;ADL:OR=0.851,95%CI为0.772~0.940,P=0.001;IADL:OR=0.894,95%CI为0.826~0.967,P=0.005;MMSE:OR=0.962,95%CI为0.937~0.988,P=0.004;CFS:OR=1.303,95%CI为1.089~1.558,P=0.004;SOFA:OR=1.112,95%CI为1.038~1.191,P=0.003;GCS:OR=0.918,95%CI为0.863~0.977,P=0.007;APACHEⅡ:OR=1.098,95%CI为1.053~1.145,P<0.001;APACHEⅣ:OR=1.032,95%CI为1.020~1.044,P<0.001;MNS:OR=1.315,95%CI为1.159~1.493,P<0.001;MDR:OR=2.029,95%CI为1.197~3.437,P=0.009;MV:OR=6.408,95%CI为3.480~11.798,P<0.001;CRRT:OR=2.744,95%CI为1.529~4.923,P=0.001;姑息治疗:OR=5.760,95%CI为2.177~15.245,P<0.001〕。二元回归分析显示,CFS分层(OR=1.934,95%CI为1.267~2.953,P=0.002)、MV(OR=4.531,95%CI为2.376~8.644,P<0.001)、CRRT(OR=2.471,95%CI为1.285~4.752,P=0.007)、姑息治疗(OR=6.169,95%CI为2.173~17.515,P=0.001)是影响老年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老年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预测评分"ESS=0.660×CFS分层+1.511×MV+0.905×CRRT+1.820×姑息治疗"。ESS预测老年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95%CI为0.730~0.834,P<0.001,当最佳截点>2.2分时,其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70.3%,阳性预测值为80.4%,阴性预测值为68.3%。简化ESS=0.5×CFS分层+1.5×MV+1×CRRT+2×姑息治疗,简化ESS预测老年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AUC为0.784,95%CI为0.729~0.833,P<0.001,当最佳截点>2.0分时,其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0.3%,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66.4%。与CFS、SOFA、GCS、APACHEⅡ、APACHEⅣ、MNS 6种评分比较,ESS对老年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辨别力更显著(AUC:0.785比0.607、0.607、0.600、0.664、0.702、0.657,95%CI:0.730~0.734比0.537~0.678、0.537~0.677、0.529~0.671、0.598~0.730、0.638~0.766、0.590~0.725,均P<0.05)。结论CFS、MV、CRRT和姑息治疗是影响老年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评分ESS评估能力良好,可作为老年毒症患者预后判断和分类救治的参考及评估工具。

  • 标签: 老年 脓毒症 衰弱综合征 评分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可疑毒症危险分层(risk-stratifcation of emergency department suspected sepsis,REDS)评分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间在黄山首康医院住院的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计算RE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急诊毒症病死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通过REDS评分与APACHEⅡ和MEDS比较,评价REDS评分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结果103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其中男65例(63.11 %),女38例(36.89 %);年龄范围42~93岁,中位数(四分位数)74(65,82)岁;72例(69.91%)存活(存活组),31例死亡(30.09%)(死亡组)。存活组和死亡组的REDS评分[(5.28±2.10)分与(7.87±2.53)分]、MEDS评分[(6.64±3.32)分与(9.06±3.36)分]、APACHEⅡ评分[(18.96±6.72)分与(21.87±6.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04,P<0.001;t=3.381,P=0.001;t=2.067,P=0.041)。REDS评分7.5时Youden指数最大(0.38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777(95%可信区间:0.678~0.876,P<0.001)。APACHEⅡ评分19.5时Youden指数最大(0.17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14(95%可信区间:0.499~0.729,P=0.068)。MEDS评分10.5时Youden指数最大(0.34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696(95%可信区间:0.590~0.802,P=0.002)。REDS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大于APACHEⅡ评分(Z=1.987,P=0.046)。结论REDS评分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判断有较好的效果,与MEDS评分相当,但优于APACHEⅡ评分

  • 标签: 脓毒症 急诊可疑脓毒症危险分层评分 预后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急诊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应用展开讨论。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到我院急诊就诊并诊断为毒症的8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28天随访的结果分为未存活组及存活组,未存活组24例,存活组58例,对两组患者降钙素原、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及急诊毒症改良风险进行评分比较。结果①存活组患者的降钙素原评分、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评分急诊毒症改良风险评分明显低于未存活组患者的降钙素原评分、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评分急诊毒症改良风险评分,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低于4分死亡9.1%;5~8分死亡10.0%;9~12分死亡16.7%;13~16分死亡43.7%;17分以上死亡64.7%。结论急诊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急诊毒症患者危险分层有着重要的意义,急诊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可以作为急诊毒症患者的危险分层工具,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脓毒症改良死亡风险评分 急诊 脓毒症 危险分层
  • 简介:目的对比腹股沟疝传统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方式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2005年3月--2008年4月我院84例疝患者手术方式方法及术后恢复过程。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适应症广、并发症少、复发低等优点。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不干扰正常解剖结构、修补效果好、患者恢复快,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 传统修补术 无张力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早期预测毒症器官功能损伤发生及28 d病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成人毒症患者81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和诊断毒症24、48及72 h的外周血常规指标,并计算NLR。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肝衰竭(ALF)的发生;次要终点为毒症合并器官功能损伤患者28 d内死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毒症患者发生器官功能损伤及28 d病死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对毒症患者发生器官功能损伤及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共714例毒症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诊断毒症24、48及72 h的NLR在发生器官功能损伤(AKI、ARDS、DIC、ALF)与未发生器官功能损伤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诊断毒症24 h的NLR与28 d病死无明显相关性〔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为1.006(0.994~1.019),P=0.323〕;但诊断毒症48 h和72 h的NLR与28 d病死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48 h NLR与28 d病死的OR及95%CI为1.026(1.013~1.040),P=0.001;72 h NLR与28 d病死的OR及95%CI为1.021(1.005~1.037),P=0.010〕,说明毒症诊断48 h和72 h的NLR是预测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毒症48 h的NLR预测28 d病死的AUC为0.598,95%CI为0.540~0.658,P=0.02;当NLR为10.1时预测28 d病死的敏感度为75.2%,特异度为58.0%;诊断毒症72 h的NLR预测28 d病死的AUC为0.595,95%CI为0.536~0.655,P=0.03;当NLR为9.24时预测28 d病死的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59.9%。结论NLR不能早期预测毒症相关AKI、ARDS、DIC、ALF的发生。NLR在预测毒症患者28 d病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其预测效能偏低。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脓毒症 器官功能损伤 28 d病死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急诊毒症死亡风险(MEDS)评分联合血乳酸对急诊严重毒症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3-2021.3月期间急诊科拟诊为严重毒症10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其进行分组,主要分为毒症组(A组)、严重毒症组(B组)及毒症休克组(C组)。对三组患者进行MESD评分及血乳酸测定。结果 B组及C组与A组之间的MEDS评分及血乳酸指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患者之间的MESD评分同样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指标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为急诊严重毒症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MESD评分联合血乳酸测定可对患者进行病情危险分层,有利于提高临床对预后的评估准确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脓毒症 死亡风险 血乳酸 危险分层 临床价值
  • 简介:在医学论文中,常常用错“病死”和“死亡”,大部分论文是以“某病的死亡是百分之多少”出现,现将二者的区别分析如下:

  • 标签: 死亡率 病死率 应用 医学论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测量中心静脉压(CVP)与毒症患者病死的关系。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 v1.4(MIMIC-Ⅲ v1.4)中的健康数据,收集所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毒症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生存时间、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生命体征、入ICU首日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首日输液量和液体平衡、尿量、对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通气的需求、毒症诊断以及在ICU中进行首次CVP测量的时间和数值。根据入ICU 6 h内是否测量CVP将患者分为早期测量和对照两组;根据获得首次CVP的时间将患者进一步分为≤3 h、4~6 h、7~12 h和12 h内未测量4个亚组。主要研究终点为28 d病死。使用局部加权平滑(Lowess平滑)分析来探讨初始CVP值与病死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对28 d生存情况进行单变量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CVP测量及时性与病死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 733例成人毒症患者,其中1 673例在入ICU 6 h内测量了CVP,另外3 060例未测量者作为对照组。CVP早期测量组除基础肾衰竭患者较对照组更少外,两组人口学特征和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VP早期测量组入ICU 24 h内病情较对照组更重,表现为更高的血乳酸(Lac)水平和SOFA评分。CVP早期测量组28 d病死显著低于对照组(34.2%比40.7%,P<0.01)。CVP早期测量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更短,ICU住院时间更长,需要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24 h内液体入量和平衡量也更多。Lowess平滑分析显示,初始CVP与病死之间呈"U"形关系,提示过高或过低的初始CVP均与不良预后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12 h内未测量CVP患者相比,3 h内测量者28 d累积生存明显升高(66.7%比59.1%;Log-Rank检验:χ2=15.810,校正P<0.001);而4~6 h和7~12 h测量者28 d累积生存与12 h内未测量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4%、60.3%比59.1%;Log-Rank检验:χ2值分别为5.630、0.100,校正P值分别为0.053、>0.999)。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以12 h内未测量CVP患者作为参照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在校正混杂变量(性别、年龄、SOFA评分、初始Lac、肾衰竭以及24 h内最高血糖、最低血小板计数和最高白细胞计数)后发现,入ICU后及时测量CVP可降低毒症患者28 d病死〔≤3 h:风险比(HR)=0.65,95%可信区间(95%CI)为0.55~0.77,P<0.001;4~6 h:HR=0.72,95%CI为0.60~0.87,P=0.001;7~12 h:HR=0.80,95%CI为0.66~0.98,P=0.032〕。结论早期测量CVP与毒症患者28 d病死下降相关。在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时,CVP是一种易获取且可以指导液体治疗的安全性指标。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脓毒症 液体复苏 MIMIC-Ⅲ数据库 病死率
  • 简介: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的主要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在保护残余肾功能、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及中分子物质清除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PD患者日趋增加,降低PD患者病死,使其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将影响PD患者病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 标签: 相关危险因素 透析患者 腹膜透析 病死率 终末期肾脏病 残余肾功能
  • 简介:目的建立预测术后病死的改良P-POSSUM和改良Cr-POSSUM评分系统并与POSSUM比较,评价其对结直肠癌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的预测能力。方法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92-2005年间结直肠癌经手术切除的903例患者资料,按70:30把本组病例分成建立模型样本和预测模型样本,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改良P-POSSUM和改良Cr-POSSUM,用ROC曲线分析判断改良P-POSSUM和改良Cr-POSSUM评分的判别能力,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评分的拟合优度,用不同危险因素群的O:E值判断评分的预测能力。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为1.0%(9/903)。POSSUM、P-POSSUM和Cr-POSSUM评分预测的病死明显高于实际病死,O:E值分别为0.18、0.35和0.20。改良P-POSSUM除在急诊手术和姑息手术中判别能力较差外,在其他手术中都具有较好的判别能力,在所有手术中预测的死亡与实际死亡接近(O:E值为0.91);改良Cr-POSSUM除在姑息手术中有很好的判别能力外,在评价模型样本和急诊手术预测的死亡高于实际死亡,但仍在实际死亡95%的可信区间内(0:E值为0.78)。两者的预测能力都好于POSSUM。结论POSSUM、P-POSSUM和Cr-POSSUM在中国结直肠癌手术中预测的病死高于实际病死。改良P-POSSUM和改良Cr-POSSUM可较准确地预测中国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住院期间病死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病死率 评分系统 POSSUM 评分系统 P-POSSUM
  • 简介:摘要SOFA评分是用于识别疑似感染患者的标准,这类患者一般为急诊,临床结果均较差,包括发展为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多数需入住ICU。该评分系统在我国应用起步较晚,但临床应用发展迅速,目前多用于严重感染、毒症、有机化学品中毒、颅脑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患者的预后评价。本次研究主要对SOFA评分用于急诊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准确性及意义进行分析。

  • 标签: 评分系统 SOFA评分 脓毒症 预后
  • 简介:摘要老年人髋部骨折是目前骨科的常见多发病,而且手术风险较大,本研究立足现有的关于P-POSSUM评分系统以及近年关于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和术后死亡相关风险因素及主要原因研究的文献报导,结合骨科老年患者病例特点,探讨可能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实际病死与预测病死之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及临床意义。

  • 标签: P-POSSUM评分系统 老年患者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 预测病死率 相关风险因素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