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针刺伤带来的感染危险依然很高,如何预防针刺伤以及针刺后如何规范处理再成为探讨热点。因此,本文围绕急诊护理人员针刺伤展开研究,分析了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保证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

  • 标签: 急诊科 针刺伤 防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急诊护理人员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干预价值。方法:选择50例急诊护理人员为对照组,50例急诊护理人员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实验组应用急诊护理人员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防知识评分及防护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急诊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中实行护理人员分层管理,探究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中的18名护理人员纳入实验研究范围,以2020年1月-2020年6月(实施前)、2020年7月-2020年12月(实施后)为时间段,前者为B组(对照组),后者为A组(观察组)。对B组实行普通护理管理,对A组则实行护理人员分层管理,就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组的护理质量水平较高,且患者对A组的护理模式更加满意,两组间形成显著差异(P<0.05)。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管理的实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护理人员分层管理 急诊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强化急诊护理人员的防护观念,减少职业暴露对身体的危害,为急诊护理人员提供合理的防护和干预手段。方法:按随机抽样原则,将100名急诊护理人员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名人员。干预组及时对护士进行职业暴露防护方法的专业培训,并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护士的职业暴露知识及后处理情况。结果:干预组对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和防护方法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行为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质量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服务资源有限与人们要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诱发了一系列的医患冲突,严重影响医疗水平的提升。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的第一线,在面临患者越来越高的要求的同时,工作压力和工作负担也越来越重,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本文主要针对护理人员的压力因素以及相关的解决策略进行探

  • 标签: 护理人员 压力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安全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护士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职业暴露的危险最大。护理人员直接或间接与病人和传染性污物接触,可以从病人获得感染,也可以把所得的感染或携带的病原体传给病人,并能在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传播,甚至扩散到社会上去,因此,全面了解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水平和防护现状,积极采取防护措施,有效控制护理人员职业暴露。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急诊护理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护理防护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根据急诊科工作特点,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疗及防控方案、制订一系列急诊护理防护工作内容,包括日常防护管理、就诊分诊管理、出诊管理、环境消毒管理、工作人员和防护物资管理。结果 疫情防控期间,护士在工作中能做到精准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做好防护,保证了疫情防控期间的护理质量与安全。结论 疫情防控期间,在完成常规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基础上,围绕疫情防控做好急诊科的护理防护工作,对保证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 标签: 新冠肺炎 急诊科 护理人员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急诊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防护知识和防护行为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行为调查表、发生职业暴露后焦虑自评量表调查相关情况。结果急诊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1.82%,其中针刺伤占总发生例数的60%,发生职业暴露的护理人员上报人数8例,上报率为22.85%;急诊护理人员对四种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70.91%、68.18%、60%、69.09%,对职业暴露发生后的上报时间回答正确率为72.73%;对上报系统如何操作回答正确率为62.73%;统计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外溅时有24人每次会采用防护面罩;从不回套针帽的47人;从不徒手掰安瓿的25例;对自身抗体检测有21人每次会进行监测;发生职业暴露后,有77.14%的护理人员存在中度焦虑。结论急诊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上报率低,防护知识较欠缺、防护意识淡薄,应该加强急诊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培训和教育,加强对职业暴露的监督与管理,提高安全型防护用品的普及率,不断完善和优化职业暴露上报流程,同时加强对职业暴露后护理人员的心理调适和管理。

  • 标签: 急诊 护理人员 血源性职业暴露 现状 防护
  • 简介:摘要:现如今,虽然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患关系却并未得到根本缓解,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时常发生,严重威胁了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而急诊科中重症患者最为密集,且病种较多,所以急诊护理人员每天都会接触各类不同的患者,也最容易受到暴力对待。因此,本文主要对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暴力应对策略开展探讨。

  • 标签: 急诊护理人员 工作场所暴力 应对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产科护理人员实行减压对策的效果。方法:选择对口医院产科护理人员30名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实验组实行减压政策管理,对照组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医生、患者对其满意度以及自身出错率。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医生、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产科护理人员 减压对策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品管圈活动在推进急诊护理人员手卫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急诊科38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7月起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手卫生的合格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执行率79.1%(296/374)高于实施前的65.1%(285/438),洗手合格率79.4%(235/296)高于实施前的61.1%(174/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急诊护理人员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品管圈 急诊科 手卫生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核心能力是麻醉护理人员实施高质量麻醉护理专业实践、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本文通过介绍麻醉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相关概念,重点阐述不同国家的麻醉护理人员核心能力标准,旨在为我国麻醉护理人才核心能力的建设及麻醉护理教育提供参考。

  • 标签: 综述 麻醉护理 麻醉护士 核心能力 标准
  • 简介:摘要:医院长久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但是,科学认识医院感染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乃是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逐步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医院感染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医院感染的危害,开始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而由于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占据的重要地位,使得护士成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力,也将会直接影响医院在感染控制方面的管理效果。

  • 标签: 护理人员 医院 感染控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对急诊护理人员医疗暴力应对能力及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0年6月—2021年6月的28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时间的不同分为2020年下半年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的A组和2021年上半年进行自我效能干预的B组,对不同时段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研究期间护理人员相关能力的量化处理以及调查发现B组护理人员的各项医疗暴力应对能力均高于A组,职业倦怠评分除个人成就感高于A组外,其余项目评分均低于A组(P<0.05)结论:研究发现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通过增强护理人员自我效能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更好使其应对便减少医疗暴力,同时增强职业自信,进而降低职业倦怠感。

  • 标签: 自我效能 急诊护理 医疗暴力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输液过程中相应的安全隐患进行各类因素分析。方法:进一步对相应的社区服务人员进行有效的各类培训,并且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的落实,同时充分的对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社区护理的过程中予以有效的应用,从而对相应的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结果:在护理人员之间开展有效的教育及各类培训工作,使相应工作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及其技能得到有效的增强,使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及相应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优化,从而使各项诊疗规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结论:对整体社区医院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对各类规章制度进行有效创造,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管理与考核,使护理人员能够够更加重视的态度对待输液的每一环节,使整体输液所具有的安全性大幅度提升。

  • 标签: 社区护理 输液安全 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