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t(8;21)(q22;q22)是急性白血(AML)中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其易位产生AML1-ETO融合蛋白.t(8;21)AML是一类异质性很大的疾病,复发难治的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其临床研究和发病机制的探索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总结了目前临床试验研究和两项正在招募入组的t(8;21)AML临床研究;归纳了有关基础治疗的研究,如表观遗传学、JAK/STAT信号通路、糖皮质激素、中药和干扰素.随着发病机制相关实验证据的积累,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需向临床转化,为难治复发的t(8;21)AML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 标签: t(8 21)AML 急性髓系白血病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患者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并分析38例急性白血患者,使用大剂量阿糖胞苷进行巩固治疗,剂量为1.5-3.0g/(m2∙次),进行静脉滴注,每次持续3h,12小时一次,然后观察分析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对急性白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所有急性白血患者总生存率为94.12%,其中无复发生存率为66.18%,复发生存率为27.94%,死亡率为5.26%,而且毒副作用低。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应用于急性白血患者进行巩固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不良反应耐受性好,毒副作用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阿糖胞苷 巩固治疗 疗效
  • 简介:老年急性白血(acutemyeloidleukemia,AML)约占成人AML的半数以上,其治疗缓解率低、生存时间短,预后非常差.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遗传学在AML中的重要意义,根据细胞遗传学可以对白血进行诊断分型、预后分层和治疗指导,但目前关于细胞遗传学对老年AML的预后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就细胞遗传学在老年AML中的预后意义做一综述.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老年 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3q异常的急性白血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疗效予以探究。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急性白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探讨。结果从患者染色体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中伴3q异常的急性细胞白血,其在临床上的检出率比较差,大约占6.06%,此外,在对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时,效果并不理想。结论目前,临床上对伴3q异常的急性白血的检出率比较低,且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医学上要重视该病的研究,提升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伴3q异常 急性髓系 白血病
  • 简介:自噬是溶酶体介导的,以降解和清除衰老的细胞器及错误折叠蛋白质为主,并产生游离氨基酸、脂肪酸供细胞循环利用,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的自降解过程.自噬与慢性白血(chronicmyeloidleukemia,CML)的发生、治疗、耐药、复发等方面密切相关.自噬是一把双刃剑,对CML具有诱导细胞死亡和促进细胞存活双重作用.明确不同治疗条件下自噬对CML的不同作用,探索不同的自噬途径,有针对性联合自噬诱导剂或自噬抑制剂,对于提高疗效,克服耐药和复发,促进CML的治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自噬对慢性白血的双重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自噬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发生 耐药
  • 简介:目的评价双预激(CHAG)方案对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ANLL)且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患者的疗效、耐受性及不良反应。方法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00~200μg/(m^2·d),第1天~第14天,皮下注射]、阿克拉霉素(Acla8~10mg/d,第1天~第8天,静脉输注)、高三尖杉酯碱[1mg/(m^2·d),第1天~第14天,静脉输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8~10mg/(m^2·d),第1天~第14天,每12小时皮下注射]在内的CH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NLL9例。结果5例(55.5%)患者取得完全缓解(CR),2例(22.2%)获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77.7%。化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继发感染及发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预激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NLL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双预激方案难治 复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细胞白血(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103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通过PCR技术对其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例患者样本中所检测到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点突变(FLT3-TKD)、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RAS癌(NRAS)基因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人类原癌基因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4.3%、3.3%、14.3%、12.4%、5.6%、10.6%和18.8%;NPM1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高(P=0.0105),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低(P=0.0285),而C-KIT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高(P=0.0255)。结论: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细化了基于核型的AML危险度分层,其中FLT3-ITD、NPM1、C-KIT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联。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遗传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急性细胞白血患者应用CAG方案(阿糖胞苷和阿克拉霉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该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应用CAG方案,对照组(30例)应用标准化疗方案.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缓解率73.33%(22/30),高于对照组36.67%(11/30)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急性细胞白血患者,应用CAG方案治疗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率低,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关键词老年急性细胞白血患者;CAG方案;标准化疗AbstractObjectiveDiscusstheclinicaleffectofCAGregimeninthetreatmentofelderlypatientswithacutemyeloidleukemia.MethodSelectourhospiGt(aladmissionsofthedisease60casesastheresearchobject,randomlydividedintotwogroups,theobservationgroupandthecontrolgroup,theobservationgroup30cases)CAGregimenwasused,theapplicationofstandardchemotherapytothecontrolgroup(30cases).Theefficacyandadversereactionsofthetwogroupsw(ereobservedaftertreatment.ResultAftertreatment,thetotalresponseratewas73.33%(22/30),whichwas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36.67%11/30)P<0.05,andtheadversereactionratein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ConclusionFortheelderlypatientswithacutemyeloidleukemia,theapplicationofCAGregimeninthetreatmentofdefinitecurativeeffectandlowadversereactionrate,hasclinicalapplicationvalGue.KeywordsElderlypatientswithacutemyeloidleukemia;CAGregimen;Standardchemotherapy中图分类号R7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14-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CD56阳性初诊急性白血(AML)的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以四色抗体组合检测342例初治AML患者白血细胞免疫表型;根据检测结果CD56分成为CD56阳性组和CD56阴性组,结合细胞形态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结果:在342例AML患者中CD56+患者83例,占24.27%,其中M110例,M245例,M35例,M46例,M517例。通过统计学分析,患者CD56与CD11b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HLA-DR、CD34、CD38、CD13、CD33、CD15、CD117、CD14、CD64、CD2、CD7、CD5、CD3、CD4、CD10、CD19、CD20、CD22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CD56+是AML预后差的标记,但同时对伴有其它免疫标记的AML患者预后需作进一步研究。

  • 标签: CD56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及单用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索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水平的临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05月-2015年10收治的23例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患者,11例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纳入实验组;12例患者单用CAG方案纳入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地西他滨20mg/m2,d1-5,维持1h以上,阿糖胞苷10mg/m2,q12hX14d,阿克拉霉素10mg/m2,qdX7d,G-CSF300ug,qdX14d,对照组未加用地西他滨。结果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2-6周期的化疗,在第二周期化疗后评估疗效及不良反应。实验组完全缓解(CR)6例(54.5%),部分缓解(PR)1例(9.1%),未缓解(NR)4例(36.4%),总有效率(ORR)为63.6%(7/11)。对照组完全缓解(CR)4例(33.3%),部分缓解(PR)3例(25%),未缓解(NR)5例(41.7%),总有效率(ORR)为58.3%(7/12)。治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AML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较高,可延长难治复发血液病患者生命。是提升患者预后水平以及近期疗效的重要保障,可推广。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难治 地西他滨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白血(AML)患者IDH1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并了解其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扩增IDH1基因4号外显子,应用基因测序分析其基因突变,同时检测NPM1、FLT3-TKD、FLT3-ITD、C-KIT、CEPBA、TET2及JAK2V617F及MLL突变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判定其疗效和预后。结果:192例AML患者中,13例患者被检测到IDH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6.77%[95%CI(5.70%-13.38%)]。IDH1基因突变测序图表现为双峰形,均为杂合突变,其中c.G395A(p.R132H)8例,c.C394T(p.R132C)4例,c.C394A(p.R132S)1例,R132H和R132C较为常见,13例均为错义突变,突变组的中位年龄为52岁,而未突变组中位年龄为40岁,两者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0)。IDH1突变在M1及M2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FAB亚型,两者在性别、初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外周血原始细胞、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IDH1基因突变与NPM1基因突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与FLT3-TKD、FLT3-ITD、C-KIT、TET2及JAK2V617F及MLL突变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此外,IDH1突变易发生于正常核型或预后中等风险核型的患者中,11例发生在正常核型患者中,突变率为10.28%,2例发生在核型异常患者中,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预后中等风险核型的AML患者中,IDH1突变组化疗完全缓解率(CR)低于未突变组,同时IDH1突变患者3年总生存率(OS)低于未突变患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DH1基因突变更易存在于年龄偏大AML患者中,在预后中等风险核型患者中IDH1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点、疗效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是预后不良的分子学标志。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IDH1基因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伴3q异常的急性细胞白血的临床特点及表现。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08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326例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使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对这326例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查。结果其中有16例患者属于伴3q异常的急性细胞白血,该病的检出率为4.9%,对这16例伴3q异常的急性细胞白血进行化疗治疗,治疗效果较差。结论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中出现的伴3q异常使得白血的治疗显得更加艰难,而且在3q异常中主要的表现形式为3q21q26。

  • 标签: 3q异常,急性髓性白血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白血患者共100例,采用MICM分型方法,从100例急性白血患者中筛选出22例混合型细胞白血(MAL)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从剩下78例患者中随机抽取急性细胞白血(AML)36例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ALL)2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MAL组患者外周血细胞中位数高于AML、AL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血红蛋白中位数、血小板计数中位数分别和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L组采用DVCP、DVLP方案和采用DOAP方案之间无统计学意义;MAL的CR率与AML、ALL的CR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临床诊断复杂,预后不佳,以和淋抗原共同表达最多,因此在临床上通常采用兼顾AML和ALL的标准剂量诱导方案来对患者进行化疗。

  • 标签: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征 诊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初治急性性细胞白血应用CAG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初治急性性细胞白血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方案治疗,观察组采取CAG方案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2896,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总满意度为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17.2896,P<0.05)。结论CAG方案用于老年初治急性性细胞白血,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CAG 急性白血病 髓系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复发儿童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以提高急性白血复发儿童的求生欲以及抗病能力。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白血复发儿童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制定并实施心理护理计划。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情感状态问卷测定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后医学应对方式评分和情感状态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复发儿童具有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抗病能力,因而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复发儿童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地西他滨在成人急性细胞白血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本组共有8例成人急性细胞白血患者,对其予以地西他滨加以治疗,且对其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经治疗后,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3例未缓解,其总有效率为62.5%(5/8);8例患者均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00%,且都达到Ⅳ级,感染发生率为62.5%(5/8),轻度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37.5%(3/8);未发现严重呕吐、恶心、出血等症状。结论对成人急性细胞白血患者予以地西他滨药物进行治疗,可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有严重的不良反应,需实施积极的支持治疗。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地西他滨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双系列白血诊断与预后进行探析.方法临床资料选自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资料的22例急性双系列白血患者,开展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仪细胞免疫分型等检测,以分析患者预后.结果22例患者的CD34检测均是阳性,20例患者HLA-DR检测是阳性,2例患者是阴性.16例患者为—B淋巴细胞混合占72.7%,6例患者是—T淋巴细胞混合占27.3%.治疗前,14例患者开展骨髓细胞遗传学检查均正常.22例患者在我院接受联合化疗,综合患者的白血、淋巴细胞,治疗完全缓解率是45.5%,治疗总有效率是54.5%.缓解持续时间平均是(9.8±2.2)个月,2例患者在诱导治疗过程中死亡.结论急性双系列白血的临床诊断较为复杂,需要医务人员结合多种资料,以提高急性双系列白血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提高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关键词急性双系列白血;临床诊断;预后Abstractobjectivedoubleseriesofacuteleukemiadiagnosisandprognosisforanalysis.MethodstheclinicaldatafromJanuary2011toJune2015inourdatadoubleseriesof22casesofacuteleukemiapatients,cellsincellgenetics,thecellularimmuneclassificationsuchastesting,toanalyzetheprognosisofpaGtients.Results22casesofCD34testispositive,20patientswithHLA-DRtestispositive,2patientswerenegative.16patientsforpulp-BlymphocytemixGture(72.7%),6patientsispulp-Tlymphocytesmixedaccountedfor27.3%.Beforethetreatment,thebonemarrowcytogeneticexaminationwasconductedfor14patientswerenormal.22patientsinourhospitaltoacceptchemotherapy,synthesisofpatientswithmyeloidleukemia,lymphocytes,treatmentofcompletereGsponseratewas45.5%,totaleffectiveratewas54.5%.Easethedurationis(9.8+2.2)monthsonaverage,2patientsdiedduringtheprocessofinductiontheraGpy.Conclusiontheclinicaldiagnosisofdoubleseriesofacuteleukemiaisrelativelycomplex,needmedicalpersonnelincombinationwithavarietyofdata,inordertoimprovetheaccuracyofclinicaldiagnosisofdoubleseriesofacuteleukemia,givetimelyandeffectivetreatment,improvepatient'scompleteresponserate,proGlongthKeeypawtioerndts'ssurvival.Acutedoubleseriesleukemia;Clinicaldiagnosis;Theprognosis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653-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白血(AML)患者MDR1和Nrf2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110例初治AML患者,其中男性66例,女性44例;年龄14~77岁,中位年龄36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联合检测患者MDR1和Nrf2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疾病特征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以110例初治AML患者MDR1和Nrf2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为分界点,将患者分别分为MDR1基因低表达组和MDR1基因高表达组及Nrf2基因低表达组和Nrf2基因高表达组各55例,而初治AML患者MDR1和Nrf2基因表达水平在不同分层的年龄、性别、法国(France)、美国(American)和英国(Britain)(FAB)分型、外周血象、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遗传学危险度分层、免疫分型CD34表达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基因低表达组完全缓解(CR)率和总生存(OS)率均显著高于MDR1基因高表达组(P=0.032、0.045),而Nrf2基因低表达组和Nrf2基因高表达组CR率和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DR1基因低表达组患者中Nrf2基因表达水平高、低两组患者CR率及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MDR1基因高表达组患者中Nrf2基因高表达组患者CR率和OS率皆优于Nrf2基因低表达组患者(P=0.007和P=0.001)。结论MDR1基因是AML预后差的指标之一,Nrf2基因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危险度分层、疗效、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MDR1基因高表达组患者中Nrf2基因高表达可能是预后好的指标。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MDR1基因 Nrf2基因 治疗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患者34例进行研究总结。结果3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患者29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85.29%。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发生在白血的任何时期,鞘内注射化疗是预防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的主要方法。

  • 标签: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