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和MR肺动脉成像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6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在2016年12月--2017年07月间入我院并接受治疗,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平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1例。常规组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组进行MR肺动脉成像诊断。结果两组特异度均为100%,但研究组灵敏度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不同间接征象时,研究组肺段梗死确诊率高于常规组(p<0.05),但在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肺动脉高压等确诊率方面,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成像技术检查急性肺动脉栓塞,操作便捷且具有较高的确诊率,能够准确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急性肺动脉栓塞 MR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直接肺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肺动脉经皮导管吸栓术、碎栓术及溶栓术进行治疗并对手术中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本组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行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结景18例肺动脉完全开通,3例部分开通,术中病人出现气紧、心率慢、血压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都及时给予积极对症处理,病人手术顺利,抢救成功率100%。结论对肺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中配合是肺动脉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肺动脉造影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疑诊肺动脉栓塞志愿患者25例,分别通过CT肺动脉造影和MR检查来进行诊断。结果前者显示肺部完整和中心充盈缺损,后者呈现异常信号栓子存在于扩张的肺动脉内。依手术病理判断,前者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和90%,后者为100%,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肺动脉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中临床价值高,应针对患者情况合理应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MR 肺动脉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使用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92例肺动脉栓塞病人,分为观察组46人,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患者46人,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尿激酶联合华法林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46例中治疗后无效仅有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46例中治疗后无效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使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尿激酶 低分子肝素 急性肺动脉栓塞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高原红细胞增多并发肺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5例高原红细胞增多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样本,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93.33%、死亡率6.67%、护理满意度100%、不良反应发生几率6.67%。结论应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高原红细胞增多并发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治疗安全性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高原红细胞增多 肺动脉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无创通气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试验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血变化、插管率、生命体征恢复平稳时间、住院时间等,并记录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PaO2、pH值显著升高,PaCO2显著降低,试验组所需生命征恢复平稳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短(P<0.05);两组插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无创通气治疗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具有显著疗效,减轻病人痛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无创通气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急性肺动脉栓塞
  • 简介:面神经鞘瘤属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从桥小脑角至腮腺区的面神经任何节段和分支,以乳突段、迷路段多见。对肿瘤大、侵犯广的患者常采用侧颅底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脑脊液漏、脑水肿、后组脑神经麻痹失代偿、急性肺水肿等。肺动脉栓塞并非术后常见并发症,如未经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30%以上。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神经鞘瘤 后组脑神经麻痹 桥小脑角 腮腺区 侧颅底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诊断肺动脉栓塞使用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16层和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检查,观察两种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诊断率和应用价值。结果通过观察不同层数螺旋CT诊断率,可以看出16层螺旋CT诊断率为82.65%,64层螺旋CT诊断率为96.94%,明显64层诊断率高于16层,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诊断率更高,可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首选,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 临床诊断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栓塞的急诊手术护理对急诊手术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34例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实施急诊手术护理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急诊手术护理的应用价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抢救成功,均无术后并发症,患者自述患肢疼痛减轻。结论加强急性动脉栓塞的急诊手术护理,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有利于抢救的顺利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动脉栓塞 手术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动脉栓塞操作方法的研究和对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该院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患者不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检查,仅采用普通胸部CT平扫;对观察组的40例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随后再进行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手段,通过观察探讨和分析比较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确诊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30.0%),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动脉栓塞栓塞部位和血栓的具体状态的图像显示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重建技术具有良好的成像,其技术的优势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多层螺旋 CT血管成像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取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230例,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例患者中栓塞发生于主肺动脉者36例,左右肺动脉者72例,左右中间段动脉者43例,肺叶动脉者51例,肺段动脉28例;主要表现为充盈缺损、管腔突然狭窄或者闭塞。结论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不仅能够清晰显示出栓子的部位、大小、数量及类型,而且能够显示出栓塞部位管腔的狭窄程度,还具有扫描速度快、无创伤性、检查方便、迅速、后处理功能强大,图像清晰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机械血栓切除系统Rotarex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经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的4例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诊断明确,急诊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手术疗效。结果4例患者肠缺血症状术后均得到缓解,顺利出院,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无围术期并发症。结论对肠系膜上动脉缺血性疾病,特别是主干血管栓塞,机械血栓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机械血栓切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接诊的PE病患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用螺旋CT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螺旋CT造影组和螺旋CT三维重建组,并以病理学结果做参照,分析两组方式诊断PE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的效果。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组直接征象检出率(88.89%)较螺旋CT组(72.22%)占明显优势(P<0.05)。螺旋CT三维重建组间接征象检出率(86.11%)较螺旋CT组(63.89%)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PE的诊断中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及时、无创、较为准确的检查方式。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临床价值 肺动脉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狭窄支架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4月~2016年8月收治84例肺动脉狭窄行支架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肺动脉狭窄患者经支架等相关治疗结合护理干预,62例显效,16例见效,总有效率为92.9%,均未发生并发症,76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肺动脉狭窄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动脉 支架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时肺动脉CTA的扫描技术。方法回顾65例行肺动脉CTA的疑似肺栓塞患者,其中36例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29例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评价图像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时,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法扫描图像质量在二级及以上达到96.6%,而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法扫描图像质量在二级及以上仅20,5%。结论在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时,智能监测追踪手动触发法优于智能监测追踪自动触发法。

  • 标签: 肺动脉 CTA 扫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 :回顾本院 2013 年 5 月 ~2016 年 5 月收治的 26 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分别给予 26 例患者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 ECG-MSCTPA )与传统多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 MSCTPA )检查,对两种检查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 26 例患者经两种检查方式检查后确诊 20 例为肺动脉栓塞,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的图片质量明显比传统多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更优( p < 0.05 ),两组对肺动脉内栓子的诊断也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检查时可采用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其能够使心脏冲动伪影有效消除,且能够更好的诊断心缘旁肺动脉内肺栓塞,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心电门控 16 层螺旋 CT 肺血管造影 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