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栓不同给药间隔方式治疗耳鼻喉急性及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耳鼻喉科急性及手术后的患者1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1例,观察组术前预防性给予双氯芬酸钠栓,术后按时给药进行镇痛,对照组于术后疼痛时给予双氯芬酸钠栓进行镇痛,比较两组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24小时内,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且疼痛的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双氯芬酸钠栓对耳鼻喉科急性及手术后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术前预防性用药与术后定时用药相结合的给药间隔方式可有效地降低疼痛的程度,且镇痛效果好于疼痛时再给药的间隔方式。

  • 标签: 双氯芬酸钠栓 自控静脉镇痛 术后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缺血与慢性和复发性支气管炎、耳鼻喉感染或牙病感染等慢性和复发性感的关系。方法从本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选取脑梗或短暂型脑缺血等急性脑血管缺血患者150例,组成ACVI组,神经科其他患者60例,组成对照组,详细询问两组患者支气管炎、鼻窦炎、尿道炎以及扁桃体炎等慢性和复发性感相关疾病史;检测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以及纤维蛋白原;进行龋齿、牙周以及全牙指数等牙齿检查;进行耳鼻喉检查。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在慢性或频发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方面,ACVI组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复发性支气管炎方面,ACVI组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结论慢性和复发性感对于急性脑血管缺血有较大的影响,应该在平时予以注意。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缺血 慢性感染 复发性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甲基强的松龙静滴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年以来我院诊疗的62例急性喉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治疗组32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滴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地塞米松静滴,观察患儿用药后症状、体征消失天数。结果治疗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喉炎患儿应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的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对2000--2012年本院呼吸科104份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50例痰标本分离出致病菌10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7株,占81%,排在前3位的致病菌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35%),肺炎克雷伯菌(14%),鲍曼不动杆菌(11%)。革兰氏阳性球菌8株(7%),真菌12株(11%)。药敏实验显示所分离出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哌拉西林一他唑巴坦,第3、4代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等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老年支气管扩张急性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排在首位,经验治疗时建议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三代、四代或碳青霉烯类药物。

  • 标签: 老年支气管扩张 急性加重 病原菌 药敏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性喉炎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把2011年3月~2012年8月接受住院治疗且满足急性性喉炎确诊条件的92例患儿分为甲乙两个小组,甲组接受常规治疗,乙组结合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结果甲组无效13例(28.26%),有效23例(50.00%),显效10例(21.73%),总有效率为71.73%。乙组无效1例(2.17%),有效12例(26.09%),显效33例(71.74%),总有效率97.8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起效快、疗效显著,值得积极推广使用。

  • 标签: 普米克令舒 雾化吸入治疗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 疗效 探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潍城区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年龄特征和基因型分布,为HPV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核糖核酸分子导流杂交分型技术队679例女性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并对感染情况及基因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79例女性中HPV阳性212例,阳性率为31%,感染者中单一感染183例占86%,二重以上感染29例占14%,小于30岁大于51岁女性是HPV感染高峰与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12例阳性标本共检出HPV519株,分为19个亚型,分离率高的前5个基因是HPV16(16.28%)、HPV58(11.63%)、HPV6(0.08%)、HPV33(9.30%)、HPV52(8.53%)。结论hPV感染具有一定的地域性,HPV基因型的检测对宫颈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亚型 多重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剂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急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试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60例慢性支气管炎并急性患者为临床试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并保证两组患者在自然情况和基本病状方面都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双黄连粉针剂注射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以及头孢唑啉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治愈2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19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双黄连粉针剂治疗法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并急性患者有较好的抗病毒效果,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快速的慢性支气管炎并急性临床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双黄连粉针剂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NICU)医院获得性感的原因,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对NICU医院获得性感进行调查分析及总结。结果NICU医院获得性感的主要原因有新生儿自身因素、药物的应用、侵入性操作、医源性因素、环境及消毒液因素。结论对造成NICU医院获得性感的主要原因进行护理干预,达到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医院获得性感染 NICU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混合性感的病原与CT表现特征。方法:收集临床确诊的肺部混合感染34例的临床及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感染病原体及对应的CT特点。结果:肺部混合性感的CT表现多种多样,基本表现为肺内实质和间质同时受累,呈小点状、小片状、结节状、磨玻璃、小空洞阴影多种混合存在;不按肺叶和支气管纹理的散在分布。病变兼有单纯病毒、细菌或真菌同时感染的特点。其中细菌+真菌9例,结核+支原体2例,巨细胞病毒+细菌感染6例,结核+真菌10例,结核+细菌+真菌5例,卡氏肺囊虫+细菌2例。结论:肺部混合性感的病原分布广,老年患者、结核、肿瘤或ICU患者等容易发生混合感染,CT表现为肺实质及间质同时受累,影像表现混杂,无明显特异性。CT的价值在于明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 标签: 肺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家禽传染性腺肌胃炎是一种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过料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内金和肌胃粘膜面火山口样溃疡、

  • 标签: 腺胃炎 病毒性感染 诊治 诱发 生长不良 整齐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联活菌片、蒙脱石联合治疗孕妇急性性腹泻的疗效。方法64例病例随机分为四联活菌片、蒙脱石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蒙脱石对照组(对照组)各32例,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9%,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8.1%。结论四联活菌片、蒙脱石联合治疗孕妇急性性腹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四联活菌片 蒙脱石 腹泻 孕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管理,使PICC相关性感率降至最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方法运用PDCA循环法〔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对PICC相关性感影响因素进行可行性、针对性管理。结果通过管理,使PICC相关性感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结论说明PDCA循环法对PICC相关性感影响因素的管理是确实有效的。

  • 标签: PDCA PICC 感染影响因素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院职工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情况,评估危险因素,减少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方法对全院职工进行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的检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我院HBV感染率为9.23%,HCV感染率为1.1%。2、乙肝五项标志物阳性构成比中,2、5阳性28.68%,2、4阳性17.05%,2、4、5阳性11.63%占多数,说明当HBsAb滴度低时,容易感染乙肝病毒。3、不同科室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001p=0.003)。退休人员中乙肝病毒感染者比例最高(19.4%)。其次是化验室(10%)和手术室(8.8%)。结论医务人员是HBV、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积极接受免疫,控制病毒性肝炎在医院内的医源性感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医源性感染 职业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导管相关性感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月呼吸科11例PICC置管患者,对其发生导管相关性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结果11例中发生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患者9例,给予治疗后治愈,发生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2例,给予拔除导管及抗感染输液治疗后好转。结论外源性细菌定植是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原因,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维护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的关键。

  • 标签: 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危险因素 分析 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