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酵母是一种镜下单细胞真菌,通过出芽繁殖。白色念珠菌株构成了从阴道分离出的酵母的90%。其余菌株中最常见的是光滑念珠和热带念珠。非白色念珠属可以引起阴道炎,而且经常对常规治疗不敏感。尚无证据表明,非白色念珠属引起阴道炎的患病率正在增加。

  • 标签: 生殖器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属 单细胞真菌 热带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阴道炎
  • 简介:一天上午,街道办事处的王大婶带着一对年轻夫妇来医院皮肤性病科就诊。王大婶是个热心人,当听了她的介绍后,才明白了他们来医院就诊的缘由。原来,少妇是一家工厂的产品业务推销员,已结婚五年,有一个和睦欢乐的三口之家。但最近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她老觉得外阴部瘙痒。总想用手抓挠,而且白带特

  • 标签: 生殖器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 念珠菌性甲沟炎 广谱抗生素 性传播疾病 阴道
  • 简介:目的了解引起夫妻双方生殖念珠病的病原是否为同一种致病菌,并行药物敏感性检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常规念珠培养方法培养,API20CAUX进行鉴定,微量稀释法行药敏检测。结果88例患者(44对夫妻)中,检出白念珠73例。夫妻双方共同由同一菌种致病例数为41对,白念珠引起者为36对,光滑念珠引起者为2对,近平滑2对,克柔念珠1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外药敏显示88株念珠对制霉菌素全部敏感,对克霉唑也高度敏感,对伊曲康唑、氟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夫妻一方患有生殖念珠病时,另一方应做好性伴通知工作,行相应检查,必要时行药敏实验,以降低念珠病的复发率。

  • 标签: 生殖器念珠菌病 阴道念珠菌病 性传播 药敏实验
  • 简介:生殖念珠病包括外阴阴道念珠病和念珠包皮龟头炎。念珠是条件致病真菌,一般健康妇女阴道可携带而无临床症状,孕妇带菌者更多。某些因素(如机体抵抗力降低或阴道内部环境改变时)导致念珠大量繁殖而致病。念珠可通过性交传染给性伴侣,

  • 标签: 念珠菌 生殖器感染 菌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生殖念珠感染的危险及保护因素方法选取男女各20名生殖念珠感染的患者结果40患者与配偶、伴患病、广谱抗菌素的应用及包皮过长有关,同时选用宽松、适中的棉质内裤对生殖念珠病有保护作用结论配偶/伴患病是最主要的易感因素,同时积极的做好治疗与护理。

  • 标签: 念珠菌,生殖器感染 危险与保护因素
  • 简介:本研究使用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生产)口服治疗复发性念珠生殖感染患者98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6例患者均来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本院皮肤科门诊,男性114例,女性82例,年龄19~55岁,年龄19~55岁,病程3个月~1年,复发次数最少2次;均经临床和真菌学检查确诊为念珠生殖感染患者。

  • 标签: 伊曲康唑 念珠菌性生殖器炎症 复发性
  • 简介:目的:了解生殖部位念珠感染的型、分布及其对三唑类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9月培养出的126株念珠,用ATBID32C酵母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用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念珠的药敏趋势。结果:126例生殖部位念珠感染者中,白念珠93例(73.81%)、近平滑念珠13例(10.32%)、平滑念珠9例(7.14%)、无名念珠4例(3.17%)、其他念珠7例(5.56%);念珠检出构成比以30~39岁最多;女性多于男性。药敏结果分析发现,白念珠中74.19%对氟康唑敏感,而仅有45.16%对伊曲康唑敏感,敏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6.29,P〈0.01);非白念株中60.61%对氟康唑敏感,51.52%对伊曲康唑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5,P=0.457)。结论:生殖部位念珠感染以白念珠为主,其次为近平滑念珠。白念珠对氟康唑的敏感率较伊曲康唑高,非白念珠对两种药物的敏感率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念珠菌 三唑类 药敏试验 ROSCO纸片扩散法
  • 简介:摘要:外阴阴道念珠病(VVC)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念珠阴道定植是念珠在女性阴道内以共生状态存在,没有或只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念珠广泛存在于潮湿、酸性的环境中,它不仅是VVC与阴道念珠定植的病原,同时也存在于人体其他部位。随着医学与生物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实验室对念珠的检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因此,近年来一些学者除了不遗余力的研究VVC的易感因素、发病机制、治疗与预防外,更是对病原来源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提高VVC的防治能力和减少VVC的复发率,文章对导致VVC及阴道念珠定植的病原来源作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生殖疣(尖锐湿疣)通常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型和11型引起。然而,还有更广泛的HPV类型可以感染生殖粘膜,引起临床(如鲍温样丘疹病、宫颈癌)或亚临床疾病[如通过细胞学或阴道镜检测到的宫颈上皮内肿瘤(CIN)],或者以潜伏形式存在于本来正常的上皮内。

  • 标签: 人类乳头瘤病毒 生殖器疣 病毒疾病 宫颈上皮内肿瘤 鲍温样丘疹病 临床疾病
  • 简介:念珠甲真菌病是由念珠引起的一类特殊类型甲真菌病,近年来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有些国家或地区其发病率甚至占主要地位。念珠甲真菌病在发病机理、流行病学、诊断、临床形态及治疗等方面与皮肤癣甲真菌病有诸多差异。

  • 标签: 念珠菌 甲真菌病
  •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女,2个月24天。主因颈部、腋窝、肛周红斑、糜烂20余天,于2010年8月5日来我科就诊。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颈部、腋窝、肛周出现皮疹,在外院按"湿疹"、"粟粒疹"治疗

  • 标签: 念珠菌病 白念珠菌 感染 间擦疹 婴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脂肪酸组成对白念珠与光滑念珠的鉴别意义。方法:采用盐酸甲醇法提取5株白念珠和4株光滑念珠的脂肪酸,以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配以计算机分析各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结果:光滑念珠与白念珠在脂肪酸的成份与含量上明显不同,光滑念珠不含亚麻酸(C18:3),且不饱和脂肪棕榈油酸(C16:1)与饱和脂肪酸棕榈酸(C16:0)比值不同(白念珠皆小于1.3,光滑念珠除1例为1.2外,余皆大于3.9);C16:0与硬脂酸(C18:0)的比值(白念珠皆大于2.7,光滑念珠皆小于1.1);C16:1和油酸(C18:1)的比值(白念珠皆小于0.5,光滑念珠大于0.7)。结论:气相色谱法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白念球菌与光滑念珠化学分类鉴定。

  • 标签: 气相色谱法 鉴定 光滑念珠菌 白念珠菌
  • 简介:摘要光滑念珠和白色念珠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两个致病酵母,它们都可以在人体内共生,但是在一定的诱因下他们会转变为侵袭致病菌侵害人体。虽然同为念珠,但是光滑念珠和白色念珠在入侵人体的策略上却有明显不同。在粘附特性上,两种真A都有依赖不同的内环境因子来检测机体状况A而表达特定的黏附素的能力。光滑念珠主要依赖的粘附素为Epa蛋白,而白色念珠则通过粘附素ALS3蛋白和HWP1二阶段的表达介导其整个粘附过程。进一步的侵袭过程中,光滑念珠通常以酵母的形式生长,入侵策略较为保守,主要依赖宿主细胞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并且能与细胞共存较长时间。白色念珠采取了较积极的入侵策略,当它以菌丝形态在体内生长时,其菌丝能够快速生长并破坏宿主细胞,从而完成进一步入侵。机体固有免疫方面,光滑念珠可以通过寄生于巨噬细胞来逃避机体免疫应答,它不仅在巨噬细胞内生存,而且可以在其内复制,直到巨噬细胞最终破裂。而白色念珠入侵宿主后,快速生长的菌丝会迅速破坏巨噬细胞并释放真菌,引起宿主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导致死亡。通过对比了解它们致病过程的差异和共同点,对诊断、预防及治疗侵袭念珠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念珠感染妇科炎症的治疗方案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念珠感染妇科炎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实施达克宁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康唑进行治疗,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体征消除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1.7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白带异常、黏膜充血、涂片阳性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30.7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念珠妇科炎症感染中,采取达克宁栓联合氟康唑治疗,具有较好安全,可快速缓解症状,消除体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妇科炎症 念珠菌 达克宁栓 氟康唑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