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1

心脏介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邓红娟曹春娟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266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心脏介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进行

科学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经护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精心正确的术后护理对治愈患者病情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脏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

心血管疾病介入性诊治因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在临床已得到广泛的开展。然而介入诊治毕竟是一项有创性的治疗技术,存在着各种并发症甚至是死亡的危险。因此在工作中注重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预防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一、护理问题及其对策

1、胸闷、胸痛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病人,均出现胸闷、胸痛症状,其原因可能与导引管、球囊、导丝堵塞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引起心肌缺血有关,或者与注射造影剂的时间过长,量过多有关。

2、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病人在穿刺股动脉时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30次/min,血压40/30mmHg。考虑为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此现象在术中、术后均可出现,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禁食时间太长致低血糖、低血压;精神过度紧张;穿刺、进鞘、拔管时刺激血管内壁;拔管疼痛;过度压迫;尿潴留等,以上各种因素均可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

3、低血糖反应

患者术中持续出汗,自感心慌,考虑患者因早晨手术,在术前晚进食晚餐后未再饮食,加之手术时间较长而致血糖过低,或者均在手术开始3h以后出现症状。

4、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

多见于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处,原因与应用抗凝剂、肥胖、压迫不当、压迫时间不够、过早活动肢体或提前下床活动有关。埋藏式起搏器安装出现囊袋出血或囊袋内血肿。主要与术中止血不彻底或术前未停用抗凝剂有关。

二、术中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一旦发现病人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等一系列并发症时应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正确处理。在手术过程中可不时同病人交流,缓解其在术中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

三、术后护理

1、以防病人术后出现低血压休克和体液量不足情况。应嘱病人于术后1小时摄入流质食物和水,指导病人术后适量多次饮水,加快造影剂在肾脏的排泄速度。此外,还应嘱病人尽量多食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禁止食用富含高蛋白的饮食,以免造成心脏承担过重的负荷,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病人一旦有出血情况,应立即报告给医生以采取合理处理,同时还应对病人做好心理安慰工作。手术及手术后换药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2、拔管前检测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CT),ACT<150s时即可拔管,予穿刺处制动8~12h,并以沙袋压迫局部,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排泄。同时观察肢体末梢循环情况,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趾端皮肤颜色和温度是否正常。防止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继续保持有效静脉通路,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持续心电、血压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密切观察切口出血情况是术后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术中应用大剂量的肝素,干扰了凝血过程。因此术后24h内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静脉穿刺尽量避免重复,防止造成皮下淤血或血肿。还要观察有无身体其他部位出血情况。术后交待患者严格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口服氯吡格雷75mg/d,维持一个月,口服阿司匹林300mg/d,2-3个月后改150-75mg/d,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共用5-7d。

四、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后,手术责任护士主动将患者护送回病房,认真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认真与病房责任护士交待术中患者的具体情况,让患者放心;向患者及家属重点介绍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如平卧、术侧肢体的制动、穿刺处的观察处理、饮食及大小便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顾虑;对于放置支架较多而经济困难的患者,耐心倾听他们对手术的意见,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告诉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让患者安心治疗,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褚月婷,张大东.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7).[2]崔丽君,杨苓,魏雪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5,(11).doi:10.3969/j.issn.1006-6411.2005.11.007.

[3]徐凤,曹京燕,滕成梅,等.现代护理,2005,(17).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05.17.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