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血管转流重建Leriche综合征闭塞段血管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例Leriche综合征患者行人工血管转流对闭塞血管的重建情况及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患者成功实施腹主-双髂动脉人工血管转流,重建主髂段血管血流,随访6个月,通畅率100%。结论对于Leriche综合征患者选择人工血管转流,对重建闭塞段血管血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Leriche综合征 手术治疗 人工血管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胃癌根治联合改良胃转流手术的临床疗效归结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选顺序进行排号,并随机平均分组,命名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采用胃癌根治治疗,研究组则采用胃癌根治联合改良胃转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血糖指标上,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及空腹C肽(C-P)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除BMI之外均比参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进流质食物时间上,研究组均比参照组显著更短(P<0.05)。结论临床治疗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采用胃癌根治联合改良胃转流手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效率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癌 2型糖尿病 胃癌根治术 改良胃转流手术
  • 简介:摘要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本文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及评价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通过在“心肺复苏”教学项目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 标签: 基础护理技术心肺复苏术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 简介:目的对比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对膝下动脉闭塞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行腔内治疗与自体静脉转流的膝下动脉闭塞的TAO患者,对比两种方法的围期并发症、早期失败率、保肢率、通畅率及溃疡愈合时间等。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96条肢体,其中腔内治疗组40例(47条肢体),自体静脉转流组43例(49条肢体),所有患者均有严重肢体缺血(CLI)表现。平均随访时间为26个月(3-48个月),总体保肢率为88.54%(85/96),共11条肢体因症状加重接受踝上截肢。腔内治疗组保肢率为87.23%,自体静脉转流组8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一期通畅率腔内治疗组1年为51.43%,3年为19.00%;二期通畅率1年为65.13%,3年为47.89%。自体静脉转流组一期通畅率1年为71.24%,3年为60.52%;二期通畅率1年为80.98%,3年为68.87%。腔内治疗组通畅率较自自体静脉转流组低(P〈0.01)。溃疡愈合时间腔内治疗组为(4.5±3.1)个月,自体静脉转流组为(3.2±2.4)个月,腔内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较自体静脉转流组长(P=0.047)。结论腔内治疗的保肢率与自体静脉转流相当,尽管通畅率较低,但再次治疗程序简单,创伤小。特别是对于缺乏膝下流出道或合适大隐静脉移植物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供选择。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膝下动脉闭塞 腔内治疗 自体静脉转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急诊自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目标,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心肺复苏治疗,分析两组自主循环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心肺复苏指标。结果自主循环恢复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心肺复苏指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中应用心肺复苏,既可提高自主循环恢复情况及治疗总有效率,又可改善心肺复苏指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心肺复苏术 心脏骤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培训制度化提高企业员工心肺复苏培训合格率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企业2014年6月—2015年12月,参加我医疗站急救培训制度未制定前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员工300例为对照组,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救培训制度制定后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员工300例为实验组,以参加培训1年后心肺复苏理论知识考核、实际操作能力考核两项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急救培训制度制定后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员工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从之前63%提高至85%,实际操作能力考核合格率,从之前71%提高至98.1%,对两组患者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归纳性总结和统计学处理,得出如下结果。实验组员工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考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发现了十分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急救培训制度化后企业员工心肺复苏培训合格率明显提高,是确实可行的方法。

  • 标签: 企业员工 急救培训 制度 心肺复苏术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肺康复治疗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所有冠心病患者中自由抽选出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患者根据抽签结果加入对照组(45例)或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添加心肺康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肺功能的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峰值氧脉搏、峰值氧摄取量及AT指标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VE/VCO2斜率高于观察组患者,且SF-36评分提升程度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以上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心肺康复治疗可巩固治疗效果,恢复患者心肺功能,临床可加大使用力度。

  • 标签: 心肺康复 冠心病 心肺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徒手心肺复苏与应用心肺复苏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徒手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作为参考组研究对象,以同一时期内在我院接受心肺复苏机实施心肺复苏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式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对比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考组患者在苏醒前的各项动脉血气指标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苏醒后,研究组患者的SaO2、PaO2、PaCO2与参考组患者相比,前两项明显更高,后一项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52.0%、复苏总有效率94.0%,均显著高于参考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14.0%、复苏总有效率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良反应率46%高于参考组患者的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来说,心肺复苏机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具有更好的复苏效果,临床上可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机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徒手心肺复苏与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应用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6例心肺复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均分为18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徒手心肺复苏方式),观察组采取(心肺复苏机方式)进行急救,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苏醒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临床抢救成功率和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后的PaO2(96±1.35)kPa、SaO2(97.49±8.48)%、PaCO2(3.22±0.47)kPa,较苏醒前有所改善,则显著优于治疗组;观察组患者心肺复苏总成功率为16(88.88)%、心肺复苏总有效率为17(94.4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较徒手心肺复苏相比较,采用心肺复苏机可在急诊科的应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徒手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机 急诊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心肺复苏以及心肺脑复苏在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急救中采用心肺复苏,观察组在急救中采用心肺脑复苏。结果观察组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心脏骤停持续时间以及脑缺血缺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持续时间、亚低温持续时间以及镇静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救中采取心肺脑复苏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心肺复苏。

  • 标签: 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 急救效果 心脏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探究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心脏骤停患者,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心肺复苏护理,观察组采用心肺脑复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自主心跳恢复时间、脑缺血缺氧时间以及心肺复苏后呼吸机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心肺复苏比较,心肺脑复苏护理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缩短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时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心肺脑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护理 心脏骤停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院2017年1月—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按照不同院前急救护理模式分为常规组与规范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运用常规心肺复苏,规范组运用规范化心肺复苏,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70.0%,规范组是86.7%,规范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规范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规范运用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与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值得推行。

  • 标签: 心脏骤停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 心肺复苏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在200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全院共抢救的277例心脏骤停患者,依照心脏骤停到启动CPR(即胸外按压)所需时间,把277例心脏骤停患者分成三个组即复苏延迟组、复苏较迟组、复苏及时组。均给予心肺复苏,依据心电图或心电监护选择药物及/或电除颤。结果心脏骤停后72h内临床死亡173例;抢救初期复苏58例(对心脏骤停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恢复心跳大于等于72小时,仍唤不醒);抢救完全复苏46例(心脏骤停病人经心肺脑复苏后存活大于72小时以上,即能唤醒)。比较三个分组的心肺复苏情况,抢救成功率最高而且死亡率最低的组别是抢救及时组,抢救较迟组的抢救初初期复苏率虽然较高,却没有1例成功脑复苏的,在抢救延迟组中,抢救成功复苏率最低,本组更没有1例成功的脑复苏病人,并且有着最高的死亡率。结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开始抢救(CPR、电除颤及药物)越早,成功心肺脑复苏的几率就越高,而且死亡率越低。P<0.01,具统计学意义。

  • 标签: 心肺复苏 回顾 分析
  • 简介:摘要CPCR是常见的危急重症,是临床医学最难的课题,对CPCR药物和治疗方法及机制方面进行大量临床研究和探讨。本文复习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治疗进展 心肺脑复苏 药物治疗 文献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搏骤停急救中应用效果的比较。方法80例心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实施心肺复苏护理,研究组实施心肺脑复苏护理。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GC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心肺复苏护理和心肺脑复苏护理对心搏骤停患者均有临床价值,心肺脑复苏护理价值更高。

  • 标签: 心肺脑复苏护理 心肺复苏护理 心搏骤停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挤压性末节断指患者治疗中采取动静脉转流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挤压性末节断指患者24例(25指)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均采取动静脉转流法治疗。结果本组24例断指患者共计25指经治疗成活24指,1例患者断指坏死,断指成活率是96.00%;术后随访时间(9.2±1.3)个月,23例(24指)患者的再植体外观均获得满意,优者17例;良者5例;差者1例;优良率是95.83%。结论针对挤压性末节断指患者通过采取动静脉转流再植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可为断指建立新的有效静脉回流通道,能够扩大断指再植的临床适应症,且能够提升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 标签: 挤压性末节断指 动静脉转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心肺复苏机和徒手心肺复苏应用在急诊科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急救的呼吸心跳骤停患者98例,均无心肺复苏的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徒手心肺复苏,观察组予以心肺复苏机,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有效率。统计每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的比较。结果研究中显示,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83.67%,对照组患者急救有效率为65.3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结论心肺复苏机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徒手心肺复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态,提高心肺复苏的有效率及成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机 徒手心肺复苏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转流手术治疗 2型糖尿病 (T2DM)的安全性、可行性以及疗效。方法:分析在我院腹腔镜下胃转流手术的 20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 120〜 225(185.3±27.9)min;中出血量 20〜 100(63.5±25.2)ml。术后腹腔引流液量 50〜 180(79.8±32.2)ml、 2〜 3天拔除引流管,无腹胀、腹痛等不适出院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吻合口出血、瘘等并发症发生。② 20例 T2DM患者术后 1月、 3月、 6月的 FBG、 2h-PG、 HbA1c、 BMI均较术前显著下降。③ 20例 T2DM手术治疗后,治愈 17例 (85%),好转 3 例 (15%),未愈 0例。 结果:腹腔镜下胃转流手术是安全可行,治疗效果确切,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腹腔镜 2型糖尿病 胃转流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