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理是个体对外界威胁、挑战经认识、评价后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适当的应激能增强个体对外界有害因素的身心适应性,然而应激负荷过大或应激时间过长,则会导致个体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警察的职业特殊性使其长期暴露在高风险、高强度、高应激等状态中,成为慢性心理的高危群体,并因此导致诸多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损伤。我国警察职业心理健康现状严峻程度已然令人堪忧,因此,通过分析警察心理应激源、应激中介机制、应激系统模型等,从综合干预的视角提出警察"生理—心理—社会"三级评估与干预策略

  • 标签: 警察心理健康 慢性心理应激 “生理—心理—社会”三级评估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探讨其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我院工作时间≥2年的护理人员,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其心理状况,分类统计心理状况,并作统计学分析,针对各类因素制定防御措施。结果60%的护理人员存在心理状态。应激源情况统计考试压力构成比(60.0%)最高,与其他因素相比,组间差异P<0.05;其次为护患矛盾构成比次之(41.67%),与其他因素相比,组间差异P<0.05。结论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心理状态,应及时采取合理方法,改变护理人员的应激状态,进而改善护理工作状态。

  • 标签: 护理人员 心理应激状态 防御措施 应激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来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于护理干预前1天和手术当天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前1天和对照组手术当天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65.81±9.75)分和(63.21±9.68)分,均显著高于实验组手术当天的(51.26±10.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1天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保障手术疗效,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择期手术 护理干预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反应,并分析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以48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县医疗系统48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护士在护患纠纷中所表现的心理反应;并在分析护患纠纷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结果在护患纠纷事件中,本组48名护士心理反应表现为正性心态者占41.67%,负性心态者占58.33%,负性心态者比例高于正性心态者(P<0.05);且低年资护士负性心态者比例高于高年资护士(P<0.05)。结论护士面对护患纠纷时的心理反应以负性心态居多;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护患沟通不良及护理专业水平不足是引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而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则是防范护患纠纷的针对性对策。

  • 标签: 护患纠纷 心理应激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大灾难救援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对策。方法对在近三个月以来参与重大灾难救援的180名救援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其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以及影响心理的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由调查结果可得,重大灾难救援人员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因素有很多,如救援环境和心理训练;在进行有效的干预后,救援人员的心理障碍明显减轻。结论心理障碍是危害救援人员身心健康的一项危险因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救援人员的心理状况,减轻心理障碍。

  • 标签: 灾难救援 心理应激 心理训练
  • 简介: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心理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和谐问卷、心理量表以及复原力量表对886名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统计描述、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以及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理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0,P〈0.05),在是否独生子女和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7,t=-0.189;P〉0.05)。心理和谐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及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68,t=1.868,t=4.179;P〈0.05)。复原力在是否参加过社会实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6,P〈0.05),在性别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1,t=0.621;P〉0.05);2心理心理和谐呈负相关(r=-0.113,P〈0.05),心理与复原力呈负相关(r=-0.070,P〈0.05),心理和谐与复原力呈正相关(r=0.658,P〈0.05);3复原力在心理心理和谐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9.184%。结论:心理心理和谐与复原力在不同变量上存在差异,三者关系密切,心理可直接影响心理和谐,也可通过复原力间接影响心理和谐。

  • 标签: 医学院校学生 心理应激 心理和谐 复原力
  • 简介:摘要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要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加心理卫生知识,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能力,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士 心理应激 对策
  • 简介:摘要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分析有助于深入地了解脑卒中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因素,建立正确的护理治疗干预措施,帮助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 标签: 脑卒中 创伤后心理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护士在医院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加上自身工作上的压力,偶尔会有一些不良情绪被激发出来,对于患者来说,护士是要有较好的工作态度,平和心态去对待所有患者,这也就要求护士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质都要过硬,并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应急能力,这样才能处理好和患者之间的纠纷,才能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维护好护患关系,不会出现过多的护患纠纷。本文分析了护士在处理护患纠纷时的心理能力和相关对策。

  • 标签: 护士 护患纠纷 对策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6月期间发生护患纠纷的3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其心理反应情况,对比高年资护士及低年资护士正性心理及负性心理比例。结果发生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为护士服务态度差、护理操作不当及护理质量差,其在32例护患纠纷中的比例分别为40.63%、34.38%、25.00%;高年资护士正性心理比例为21.88%,高于低年资护士的6.25%,且高年资护士负性心理比例为15.63%,小于低年资护士的56.25%,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工作经验及社会经验的欠缺,是造成低年资护士护患纠纷后心理反应的主要原因,加强对护士综合素质及职业技能水平的培训,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 标签: 护患纠纷 心理应激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传染病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2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调查分析心理因素,而后具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心理因素的改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心理较护理前得到明显改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传染病患者心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传染病 心理应激因素
  • 简介:摘要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要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有效沟通,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出现;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增加心理卫生知识,从而提高护士的心理能力,使护士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使护理工作更加高效地进。

  • 标签: 护患纠纷 护士 心理应激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对外科手术病人心理反应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选取本院普外科收治的84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两组病人负性情绪进行评价,测量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HAMA、HAMD、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睡眠质量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能有效改善外科手术病人心理反应及负性情绪,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 标签: 全程护理 外科手术 心理应激反应 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