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胸外科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观察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先选取观察对象,选取范围为近两年来在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 200例患者中 30例术后发生肺不张和肺部感染,比较护理前和护理后病人的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以及合理指导患者正确咳嗽、辅助吸痰和体位引流的护理干预等,使得胸外科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概率明显下降,明显缩短了恢复时间。结论通过临床积极护理后,患者肺功能与护理前相比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种护理观察的模式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胸心外科 肺不张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策略在小儿外科 SICU患儿的应用。方法:将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 SICU治疗的 140例外科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 ICU综合征发生率、抢救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 SAS、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 ICU综合征发生率为 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抢救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策略在心外科 SICU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 ICU综合征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外科 SICU 心理护理策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策略在小儿外科 SICU患儿的应用。方法:将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在我院 SICU治疗的 140例外科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心理状态、 ICU综合征发生率、抢救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 SAS、 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 ICU综合征发生率为 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抢救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护理策略在心外科 SICU患儿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 ICU综合征发生率,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心外科 SICU 心理护理策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外科护士体外膜肺氧合(ECMO)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临床外科护士的护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的10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ECMO护理知识和态度的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外科护士ECMO护理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在ECMO护理知识内容中,"出血、抗凝问题与护理措施""循环系统的护理措施""管路的管理"回答满分人数比例较高,分别为92.31%、88.46%、84.61%;回答满分人数比例最低的维度为"相关医院感染的防控",仅为65.38%;回答满分人数总比例为79.81%。不同年龄的护士ECMO护理知识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职位、学历的护士ECMO护理知识和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值分别为96.834、12.014、44.72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时间1~3年、学历是外科护士ECMO护理知识评分差异的影响因素(P<0.05),且两个变量能解释外科护士ECMO护理知识评分变异的65.7%(R2=0.657,P<0.01)。结论外科护士ECMO护理相关知识掌握良好,且工作时间1~3年及学历是其评分的影响因素,对于在护理过程中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相关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方面,外科护士仍需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 标签: 知识 态度 心外科护士 体外膜肺氧合 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后焦虑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其中接受一般护理的患者组为对照组,接受心理护理的患者组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无较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与实验组相比更高,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时实验组患者心率(93.77±15.14vs121.76±17.29)和收缩压(112.16±17.74vs138.16±17.7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护理 胸心内科 术后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外科术后长时间留置引流管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方法: 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2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心脏外科手术的 100 例 患者 进行研究,观察 患者术后护理的满意度 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观察 在100 例 外科术后长时间留置引流管患者中其中有 1 例不满意患者,术后回访时出现下肢缺血表现,所占比为 1.00% 。 患者护理满意度为 99.00% ; 使用 长时间留置引流管患者中 不良发应率为 1.00% ,并且 100 例患者中未发现有局部渗液、出血、漏气和呕吐或是皮下气肿更严重并发症。 结论: 作为一名心脏外科护理人员,对于 外科术后长时间留置引流管患者,要时刻观察记录引流液体的颜色、排量以及形状,还要注意患者术后出血情和感染情况,更要照顾到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

  • 标签: 心脏外科 引流管 护理满意度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支架是组织工程器官构建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是重塑组织工程器官功能的物质基础,在临床和科研方面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理想的组织工程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宜的生物力学性能和无毒无感染性,为细胞和组织再生提供支持环境,且对支架进行表面修饰可促进细胞生长、增殖,诱导细胞与组织分化,加快组织工程器官功能化。本文对组织工程支架在胸外科组织工程中的研究应用和前景进行概述。

  • 标签: 组织工程 支架 气管 食管 心脏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外科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以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 2013年 3月 -2015年 3月本院接诊的 35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并进行常规护理,随机选取同时期 35例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依据提出的护理对策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定植菌感染、侵入性治疗、疼痛、切口感染以及纵隔感染是导致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定植菌感染、侵入性治疗、疼痛、切口感染以及纵隔感染是导致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咳嗽训练、术前护理、疼痛护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优质护理干预是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几率的有效对策。

  • 标签: 心外科手术 呼吸道感染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对外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内本院外科收治住院患者30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15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剩余15例作为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负面情绪明显改善,同时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对比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外科 人性化护理 焦虑抑郁情绪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着重分析针对外科围手术期糖尿病(DM)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所呈现出的疗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自于我们医院在2018年2月到2019年12月范围之内收治的DM100例,然后针对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个组别各有患者50例,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而针对观察组所采取的是对照组基础上的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然后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等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由对比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外科 围手术期 糖尿病 心理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细胞外基质富含多重蛋白结构及生长因子,为细胞生长提供理想的微环境。脱细胞技术旨在去除组织超微结构中的细胞成分,同时保持相应的力学及生物学性能,从而制备无免疫原性的脱细胞细胞外基质支架用于组织工程领域。3D生物打印技术有望将脱细胞细胞外基质与自体细胞结合,通过层层打印重构搭载活细胞的天然细胞外基质支架。本文旨在综述脱细胞细胞外基质生物墨水的优势、制备流程以及基于脱细胞细胞外基质生物墨水的3D生物打印技术在胸外科领域应用的现状及未来展望。

  • 标签: 生物墨水 脱细胞 细胞外基质 3D生物打印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心脏骤停病病患在重症监护室应用心肺复苏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的方式选取60例在我院重症监护室外科进行治疗的心脏骤停病患作为分析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年7月-2020年6月,将60例病患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采用心肺复苏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验组(n=30)和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n=30),对两组病患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患的康复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好,差异较大,具有临床意义(P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重症监护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互联网 +”背景下新型教学模式在胸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5月该院胸外科 42名实习护士,根据护理带教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 PBL教学法实施护理带教,观察组采用互联网 +PBL教学法实施护理带教。观察两组护士在进行为期 3个月的学习后,在学习动机、计划和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等方面的成绩,并由护士对教学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在学习动机、计划和实施、自我管理、人际沟通得分及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护士对带教模式满意度 95.83%高于对照组 87.50%( P< 0.05)。结论基于“互联网 +”背景下联合 PBL教学法对提高胸外科护理带教效果,继发护士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成绩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互联网 +”背景下 新型教学模式 胸心外科 护理带教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胸外科见习生带教过程中 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月至 2019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见习 的 154 例胸外科见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平均将见习生 分为研究组 77 例、常规组 77 例,常规组见习生 采用传统带教模式 ,研究组见习生采取 阶段性目标教学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带教模式 ,对比两组见习生胸外科理论知识考核分数、实践操作分数及带教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见习生理论知识考核评分、 日常问诊流程评分、常规检查仪器操作评分、手术流程评分 及医患沟通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且研究组见习生对于带教满意度更高,数据差异明显 ( < 0.05)。结论:采用阶段性目标教学联合情景模拟训练有助于提高 胸外科见习生带教效果 ,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 标签: 胸心外科 见习生 教学模式 带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外科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12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手术过程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进行对比。结果:经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手术后,在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较高,组间具有可比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外科手术 手术室护理干预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上海市已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胸外科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面临着潜在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同时,作为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心血管外科和体外循环医师还承担着危重COVID-19患者的一线救治任务。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降低胸外科临床诊疗工作中的感染和传播风险,提高危重患者ECMO救治成功率,根据国家防疫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医疗机构的可操作性,上海市胸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上海市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特制订以下临床工作专家共识。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胸心外科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本文就构建和谐班级和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问题,从教育目标、建立准则意识、良好沟通、以及关注和信任等方面进行论述。同时也指出改变过程中的困难,希望坚守和忍耐。

  • 标签: 和谐班级 生命成长 倾听 理解 关注 信任
  • 简介:【摘要】时代在前进,新时代教师的教育思想也应更新,我们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由发展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整体计划,真正成为塑造孩子性格、沟通孩子心灵的“工程师”,用心去感化学生,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 标签: 感化 塑造 师生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右感染性心内膜炎(IE)和左IE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分析右I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右IE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病原学、治疗及短期临床转归,并与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左IE患者进行对比。结果纳入64例右IE和62例左IE患者。与左IE组相比,右IE组先天性心脏病更常见(75.0%比50.0%,χ2=8.416,P=0.004),更容易出现较大的赘生物(≥20 mm)(50.0%比14.5%,χ2=17.602,P<0.001)。不同于左IE赘生物多累及心脏瓣膜,右IE心室内膜赘生物更常见(53.1%比3.2%,χ2=38.422,P<0.001)。在右和左IE患者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均是草绿色链球菌(37.5%和46.8%),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右IE组中更常见(15.6%比4.8%,χ2=3.960,P=0.047)。右IE组中88.9%(8/9)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敏感。所有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和术后4~6周的抗感染治疗。左IE组比右IE组更容易出现住院期间并发症(29.0%比12.5%,χ2=5.256,P=0.022)。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是右IE最常见的易患因素。草绿色链球菌是IE最常见的病原菌。相比于左IE,在右IE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更常见,抗感染联合外科手术治疗有较好的短期临床转归。

  • 标签: 感染性心内膜炎 右心 赘生物 病原体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