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从《张衡传》中,我们可知,古代的"下车"一词,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一词,指大臣老了请求辞职。那么,今天我们说的"退休",古代又是如何表达的呢?《白虎通义》载"官吏年七十,耳目不聪,腿脚不便,就得致仕",这里的"致仕"就是今天的"退休"。《古汉语常用字典(第四版)》中,"致"有"获得、取得"义项(其他义项均不适用),那么"致仕"意为"取得官职"。"致仕"何以能说是"退休"呢?这实在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

  • 标签: 退休 第四版 古汉语 古代
  • 简介:致仕制度(即退休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唐代已逐渐形成。唐朝政府吸取历代的经验教训,对于官员的致仕条件、致仕程序及致仕后的各种待遇,都作了明文规定。但唐代官员的实际致仕状况到底如何呢?官员致仕后是否还可以参政?本文仅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简要论述。唐代规定,职事官“年七十已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釐务”。“诸文武选人六品以下有老病不堪公务,有劳考及勋绩情愿给阶授散官者依;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也就是说,“七十致仕”是一个原则规定,身体健康可不拘此限。相反,若身体不允许,也可提前致仕

  • 标签: 致仕制度 职事官 致仕官 退休制度 朝参 文官制度
  • 简介:老子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历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老子任周王朝的守藏史官。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日:“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己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保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 标签: 老子 中国 生平 归隐地点 历史研究
  • 简介:古代官员称退休为“致仕”,意即辞职归家,或叫告老还乡。致仕约起源于周代,西汉以后逐渐形成制度,一般致仕年龄约为70岁,患疾则可提前。很多人会作“致仕诗”以表达各不相同的心境。北宋年间苏州太守孙冕的《书苏州厅壁》云:“人生七十鬼为邻,已觉风光属别人。莫待朝廷差致仕,早谋泉石养闲身。去年河北曾逢李,今日淮南又见陈。寄语姑苏孙太守,也须抖擞旧精神。”

  • 标签: “致仕” 退休 古人 苏州 还乡
  • 简介:在经历了汉唐盛世之后的汉族封建政权,在宋代开始显示出某些根深蒂固的矛盾和弊端。而这些都是作为封建政权本身无法从根本解决的。长此以往,积弱已久的所谓的大宋王朝在政治上、军事上一退再退,奴颜婢膝,起初是向辽、金、西夏等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纳岁币,捐茶帛,后竞至有徽、钦二宗北狩,实在是奇耻大辱!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汉族文人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事实上,整个宋王朝从未真正一统过天下。从建立之日起就处于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峙状态,战乱频仍,生灵涂炭,而宋朝的统治集团又腐朽昏庸,不思进取。

  • 标签: 少数民族政权 心境 归隐 元人 封建政权 汉族文人
  • 简介:树兰族中剩下的几个亚族大部分只有一个属,因属下大都只有一个种,且形态的差异性,在分类中都被独立作为一个亚族对待了。

  • 标签: 兰花 山林 差异性 树兰
  • 简介:通过学习认识了解了不少诗人,《归园田居》及《饮酒》,使我们认识了陶渊明,这位魏晋南北朝时期脱颖而出的个性化诗人。当然,他的作品有许多,这里只对他的两首诗作一下对比浅析、鉴赏。

  • 标签: 《归园田居》 《饮酒》 陶渊明 高中 语文 研究性学习
  • 简介:今年某大学古籍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中,一篇论文出现了某作家经过努力读书走上了“致仕”之路,在场的一位评委质疑:“致仕”到底指的是获取官职,还是辞去官职之意?此处显然指的是前者,而按基本的古文知识则应是后者,因此论文

  • 标签: “致仕” 古代文化 文学创作 中学 语文
  • 简介:何谓隐士?所谓隐士,就是隐居不仕的人。他们都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本可以为国家效命,却因为种种原因无奈隐居。他们或居田园以农事,或遁迹江湖而经商,或身在茅庐心系朝政……总之,命运为他们选择了一条道路。他们的人生,多多少少都有一点儿不如意。

  • 标签: 归隐 风景 知识分子 隐士 隐居 无奈
  • 简介:何谓隐士?所谓隐士,就是隐居不仕的人。他们都是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本可以为国家效命,却因为种种原因无奈隐居。他们或居田园以农事,或遁迹江湖而经商,或身在茅庐心系朝政……

  • 标签: 归隐 风景 知识分子 隐士 隐居 无奈
  • 简介:古代官吏退休称为"致仕".致仕制度伴随封建官僚任命制的出现而产生,它最初形成于汉代.之后,历代王朝相互承袭,并不断予以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以"年龄、身体状况、品级"三大条件为主要依据的古代官吏致仕制度.封建君主通过"升官晋阶、参听朝政、恩荫子孙、特殊礼遇、给予俸禄、赐物"等六方面的措施,基本能有效安置致仕官吏,使官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但由于时代局限,致仕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诸如,主要施用于高级官吏,受皇帝个人意志左右,未能形成严密的体制等等.

  • 标签: 官吏致仕 条件 待遇 制度
  • 简介:《居士集》卷四十二有欧阳修两篇诗集自序,表露归老颍州之夙志。此二序即《思颍诗后序》及《续思颍诗序》,分别作于治平四年五月三日和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前后时隔三年有余。本文先依次表出二序之本事,兼论其致仕之本末;嗣考定《思颍诗》及《续思颍诗》原本之篇目。

  • 标签: 欧阳修 思颍诗 致仕 本事
  • 简介:古时候,官员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所以致仕制度,即官员退休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战争频仍,阶级关系复杂,致仕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本文就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官员的致仕原因分析,达到对我国古代致仕制度的整体认识与把握,了解古代统治者如何调整国家机器。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致仕制度 原因分析
  • 简介:陶渊明的一生经历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涯和二十二年的隐居生活,归隐生活约占其人生的三分之一。美好的田园生活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快乐,他把黑暗的官场、残酷的现实暂时忘却,寻找到一种闲适无忧的田园生活。归隐后他亲事耕作,寄情山水,找到了自己精神的真正归宿。然而由于自身秉直的个性,旧隐只是一种无力的反抗,他曾经的豪情壮志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他的内心深处隐含有一丝丝的悲凉。

  • 标签: 陶渊明 归隐 喜与悲
  • 简介:五千年的悠悠岁月,在神州大地上烙下了灿若星河的千年古镇。歌乐山下,嘉陵江畔有一条老街悠然地吸取着巴山渝水的灵气,倔强地延续了千载时光,这条老街就是磁器口古镇。和所有川东古镇一样,磁器口也曾经繁华。每一个古镇,总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建筑,磁器口古镇就有一座百年老院,宛如一位老人,任岁月悠悠,流年经转,依然安详独立。这座老院就是慈禧太后身边的内务府采办钟云亭老夫子的宅第——钟家院。

  • 标签: 归隐田园 田园梦 钟家院
  • 简介:论述了近三十年以来唐代致仕制度的研究状况,从通论性著作、专题论文研究、唐代致仕相关的其他研究三方面进行梳理,认为唐代致仕制度研究具有成果数量多、逐步走向深入、多学科融合等特点,同时存在静态研究多、实证研究不足、对新材料使用不够充分等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之处。

  • 标签: 近三十年 唐代 致仕制度
  • 简介:陶渊明和苏轼,一个是东晋的隐逸诗人,一个是宋朝文官政权下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归隐情结,而在面对仕与隐的人生命题时,他们做出了不同选择。陶渊明历尽仕途坎坷,经过一番心灵挣扎,最终隐居田园,"归隐"之于他,是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是一经决定绝不动摇的人生信念。苏轼始终徘徊在仕与隐之间,内心矛盾,最终没有迈出归隐的那一步,"归隐"之于他,是无奈,是向往,是对现实的逃避,却不是生命价值的终极实现方式。

  • 标签: 陶渊明 苏轼 归隐情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