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精神科临床的难题,常被冠以难治的标签,但对强迫症治疗难的认知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简要分析强迫症"难治"及导致这种临床印象的原因。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难治性
  • 简介:摘要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病因学研究一直受到关注,有关生物学及社会心理学的因素都表现出了对强迫症的影响,且强迫症的认知和元认知模型提示反刍思维可能是强迫症的认知风险因素,因此厘清反刍思维与强迫症之间的关系,对于挖掘强迫症的病因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众多研究显示,反刍思维和强迫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反刍思维能够预测和维持强迫症状,强迫症患者倾向于使用反刍思维的策略来减少痛苦。此外,反刍思维和强迫症存在着完美主义、童年创伤等共同的危险因素,针对反刍思维的干预训练在强迫症的治疗中也表现出了可行。提示反刍思维影响强迫症的现实可能,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确认。未来可在较大样本中开展针对两者关系的纵向研究,以期丰富和补足强迫症的病因学研究。

  • 标签: 反刍思维 强迫症 预测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冲动特质对强迫症状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共纳入符合DSM-Ⅳ强迫症诊断的患者134例及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82例,采用强迫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bsessive compulsive inventory-revised,OCI-R)、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11)、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short form,CTQ-SF)评估两组被试强迫症状严重度、症状维度、冲动特质及童年创伤水平,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评估强迫症疾病严重度;并以强迫症状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不同成分的冲动特质及童年创伤得分为自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冲动特质及童年创伤对强迫症状的影响。结果强迫症患者在无计划冲动[(26.80±4.57)分]、注意冲动[(18.96±3.51)分]、情感虐待[6(5,9)分]、躯体虐待[5(5,6)分]、情感忽视[11(9,14)分]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相[分别为(24.39±4.15)分、(16.18±2.76)分、6(5,7)分、5(5,5)分、(10.00±3.42)分](P<0.05,P<0.01)。强迫症患者OCI-R强迫症状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均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强迫症患者强迫排序得分受注意冲动、躯体忽视影响显著(B=0.191,P=0.011; B=0.273,P=0.005);强迫囤积的得分受情感虐待影响显著(B=0.204,P=0.002)。强迫观念的得分受注意冲动、情感虐待共同影响(B=0.499,P<0.01; B=0.175,P=0.008);精神中和的得分受注意冲动、躯体忽视影响显著(B=0.365,P<0.01; B=0.199,P=0.034)。结论强迫症患者童年创伤及注意冲动水平对不同的强迫症状表现影响不同。

  • 标签: 强迫症状 童年创伤 冲动特质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方法,筛选强迫症致病基因,探讨强迫症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获取5例首发强迫症患者和5例健康人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全外显子中差异基因的相关位点,进行GO/Pathway/Disease富集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一步筛选与OCD相关的变异基因及其作用的信号通路。结果(1)经高通量测序分析,OCD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发现共有262个差异突变基因(SNV+INDEL)。(2)PLA2G4C基因的rs156631位点碱基(A/G)发生有义纯合突变,且与强迫症关联显著。(3)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发现差异突变基因在磷脂酰胆碱GO条目(GO:0036151)、磷脂酶相关信号通路(ST_ID=R-HSA-1482788)及神经精神疾病显著富集(P<0.01);检索KEGG数据库提示,PLA2G4C可通过影响磷脂代谢及炎症级联反应,参与强迫症的发病机制。结论PLA2G4C基因的rs156631位点A/G纯合突变在强迫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强迫症 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 PLA2G4C基因 生物信息学
  • 简介:【内容摘要】人格是人类在社会中中进化的重要结果,一般人们都是通过人的心理、气质等方面来理解人的个性心理特质,人格虽然与每个人的先天存在关系,但与其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的关系更加重要,因此,其也是每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在当今中职人格教育中存在些许不足,诸多教师对人格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本文结合自身相关经验,对中职生人格教育的重要和必要进行相关探讨。

  • 标签: 中职生 人格教育 重要性和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迫症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及可行。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强迫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Y-BOCS(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Y-BO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强迫症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迫症患者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能够减轻患者焦虑的问题,提高患者治疗信息,具有推广可行

  • 标签: 强迫症患者 心理护理 应用 可行性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行为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目前临床上的一线治疗方案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认知行为治疗。但仍有约40%~60%患者对一线治疗反应不佳或无效,称之为难治强迫症。2009年美国及欧洲药监局批准的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技术,作为一种神经调控的新型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改善难治强迫症患者的症状。我们总结了现阶段对强迫症发病机制的了解,阐述了DBS应用于强迫症的历史和最新进展,并对其治疗机制、疗效、安全、局限性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强迫障碍 深部脑刺激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的有效,但不是所有强迫症患者都能得到充分治疗而从中受益。从临床应用角度来看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强迫症及其CBT的理论欠缺,CBT临床实践缺乏。动态评估、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家庭顺应行为的干预及督导、疾病管理等方面均需要关注。如何高效开展强迫症的CBT及其综合干预成为临床医务人员及研究者们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国内外强迫症CBT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进行多角度探讨,尝试从临床医师对强迫症及CBT的知识体系更新、CBT的临床治疗实践及实施过程细节、强迫症的多维疾病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从而改进策略,规范强迫症诊疗。未来可以引入多种有效的优化CBT形式,本土适用研究与临床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及真实世界研究均有助于强迫症的CBT在国内有效开展与应用推广。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行为治疗 暴露反应阻止治疗 规范诊疗
  • 简介:摘要强迫症是精神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过去三十年,强迫症患者可以从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中获益,总体结局大为改善,但我国强迫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相对薄弱,未成体系,有效的认知行为治疗没有得到应有的普及和推广。因此,未来我国在建立高质量的中国强迫症研究数据库基础上,应重点强化强迫症的基础研究、核心症状、残留症状、临床亚型、共病机制和干预,及其心理治疗、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或物理治疗等临床研究。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治疗难治强迫症的临床观察。方法 随机在2018年2月—2019年12月选择11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难治强迫症患者,将其随机进行分组,为观察组(n=55)与对照组(n=55)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对照组采用单一的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的强迫症 Yale-Bocs 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强迫症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p>0.05),无统计学的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强迫症评分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 强迫症是临床上常见一种的精神疾病,在临床上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帕罗西汀治疗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有效促进患者预后的恢复率,降低患者强迫症的评分,生活质量逐渐呈上升趋势,值得各大医院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帕罗西汀 难治性强迫症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强迫症(OC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异常以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抽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首发、未用药的41例OCD患者为OCD组,同期纳入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均进行头部3.0 T磁共振弥散功能成像扫描,使用自动解剖标记图谱(AAL)对大脑进行分区,计算每例受试者脑区的平均分数各向异性(FA)值。使用MATRICS共识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进行认知功能评定。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平均FA值和认知功能的差异,将有差异的脑区FA值和认知功能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OCD组左侧海马旁回、右侧海马旁回、左侧梭状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中回、左侧嗅皮层FA值(0.320±0.011、0.339±0.011、0.210±0.009、0.144±0.009、0.190±0.008、0.225±0.011)低于正常对照组(0.330±0.007、0.343±0.008、0.221±0.008、0.152±0.008、0.196±0.005、0.236±0.013),P<0.05。OCD组注意/警觉、工作记忆、推理和问题解决、社会认知[(38.34±9.02)、(37.98±11.91)、(39.54±8.83)、(32.83±9.29)分]差于正常对照组[(47.74±10.48)、(44.63±13.87)、(46.17±11.18)、(41.80±17.56)分],P<0.05。OCD患者左侧海马旁回FA值与工作记忆评分呈正相关(r=0.456,P<0.05)。结论首发强迫症患者多个脑区脑白质微结构存在异常,认知功能多个领域功能受损明显;左侧海马旁回脑白质微结构异常越明显,工作记忆功能受损越明显。

  • 标签: 强迫症 脑白质微结构 弥散张量成像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氟伏沙明联合利培酮治疗强迫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120例强迫症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使用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培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Y-BOC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Y-BOCS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强迫症患者联合应用氟伏沙明与利培酮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焦虑、强迫症状及生活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强迫症 氟伏沙明 利培酮
  • 简介:摘要:童话剧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利用班级童话剧培养幼儿创造型人格,离不开幼儿、家长、老师等各方面的参与。本文从童话剧环境创设特点入手,探究幼儿创造人格培养的意义,并提出利用童话剧有效培养幼儿创造人格的策略,有效发挥童话剧对于幼儿成长的推动意义,加深幼儿对文化作品的理解。

  • 标签: 童话剧 幼儿 创造性人格
  • 简介:摘要: 除了在家里以外,学生和教师相处的时间最多,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着学生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班级管理一般由班主任来负责,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会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所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显得格外的重要。因此,班主任应该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才能更好的进行班级的管理。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人格魅力在班级管理中的相关作用。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参考,若有不足,请专业人士指出修改意见。

  • 标签: 人格魅力 班级管理 作用 体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于强迫症护理中联合使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对象均为我院精神科室住院部收治的强迫症患者,共计82例,模拟电脑随机分组法,自拟红蓝双色记号数列分布均分82例,41例行传统精神科护理对策,41例行心理护理对策。结果: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后,患者行为、思维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评分,预测值表意义(P

  • 标签: 强迫症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焦虑 强迫症状积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 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6月中收治的强迫症患者 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 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舍曲林药物进行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进行治疗。治疗 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简明精神病评价量表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于强迫症患者采用舍曲林合并喹硫平治疗的效果好于单独使用舍曲林药物,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 舍曲林;喹硫平;强迫症;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ertraline combined with quetiapine in the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8 to June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ertraline,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ertraline combined with quetiapine. After 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 < 0.05). Conclusion sertraline combined with quetiapine is better than sertraline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人格特征分析的适应模式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湖北省中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基于人格特征分析的适应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焦虑抑郁程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自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量表评分各条目(用药、液体摄入、饮食、透析方案)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基于人格特征分析的适应模式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其并发症发生,减少患者抑郁情绪的产生。

  • 标签: 人格特征分析 适应型护理模式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脑灰质和白质结构改变是否在同一样本中反映了相同环路的异常。方法对54例强迫症患者(强迫症组)和54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3D结构磁共振成像扫描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基于SPM分析软件,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强迫症组全脑灰质体积与对照组的差异;基于FSL软件,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探讨强迫症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症组左侧额中回、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左侧中央前回及右侧颞下回灰质体积减小(P<0.05,Alphasim校正),胼胝体体部和胼胝体膝部FA值减小(P<0.05,FWE校正)。结论强迫症患者的灰质体积和白质完整均存在异常,且异常区域多位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相关脑区,强迫症的灰、白质结构异常可能同时出现。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