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骨折合并迟发性脾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脊柱骨折患者出现迟发性脾破裂的诊断、检查和治疗情况。结果5例行脾切除手术,1例非手术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脊柱骨折患者由于其受伤机制,很容易并发破裂,但部分患者早期CT无法明确诊断,临床表现较为隐蔽,后期表现出迟发性脾破裂,容易造成延误诊治,对本病首先要有警惕性,应重视腹腔穿刺、B超和CT的检查,行脾切除手术治疗较为安全可靠。

  • 标签: 脊柱骨折 延迟性脾破裂 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溴米那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变色问题,找到解决溴米那普鲁卡因注射液变色的方法。方法调整PH范围、确定依地酸二钠的用量、控制原料药中铁离子、重金属的含量。结果通过实验确定了PH对三种成份的稳定性影响、Fe3+对三种成份的影响、Fe3+对溴米那普鲁卡因注射液的影响、原料药铁盐的检查、加热对注射液的影响、不同PH值对注射液的影响。结论按实验确定的PH范围、选择依地酸二钠0.02%的用量生产注射液,能保证注射液在有效期内稳定。

  • 标签: 溴米那普鲁卡因注射液 变色 稳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左心室游离壁破裂的临床特点,提高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能力预防并减少其发生。方法回顾2002年6月至2012年10月1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一步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平均年龄63.5岁,女性患者12例,16例有高血压病史,12例发生于初次心肌梗死后,15例发生于大面积梗死,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小时内7例,3~7天6例,2例行急诊手术后存活8天及15天,其余16例均于发病后立即死亡。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左心室游离壁破裂死亡率高、易发于老年女性、高血压者常见、多发生于初次心肌梗死、大面积心肌梗死较易发生、多发生在前降支供血区域等为其主要临床特点。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游离壁破裂 诱发因素 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216例出现肺部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瓣膜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的42例患者中有气胸1例、胸腔积液7例、肺不张4例、肺水肿4例、肺部感染26例。术前心功能与术后肺部并发症有直接关联。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长≥24h的患者更易发生肺部并发症。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越长,则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术前注重改善心功能、术中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规范使用呼吸机,是避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肺部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脾脏破裂行脾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与要点,优化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行脾脏切除术患者护理记录,术后对所有患者行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病情观察、围导管护理、营养支持、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心理护理等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①56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症13例(23.2%),死亡4例(7.1%)。②13例并发症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脾脏切除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并针对性实施预见性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脾破裂 监测 并发症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近几年来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病因及处理方法。结果19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经采取积极干预治疗措施后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预防诱发因素,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迷走神经反射的重要预防措施。

  • 标签: 心脏介入术 迷走神经反射 病因分析 临床护理 处理措施
  • 简介:患者男,77岁,阵发性头晕1个月,确诊左侧颈动脉狭窄2天;既往心房颤动史3年,自行口服华法林(每日2.5mg)。左侧颈动脉区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颅脑MRI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性梗死、动脉硬化性白质脑病。

  • 标签: 并发症 血肿 支架 颈动脉 甲状腺上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封堵术(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153例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后患者予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的改变,穿刺口及肢体的观察等。结果153例患者术后经抗感染、抗凝药物等治疗及采取相应的观察及护理后,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先心病封堵术的有关知识,预见潜在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及护理,保证手术成功。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封堵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子宫破裂的防治。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发现先兆子宫破裂,应用镇静药抑制宫缩后尽快剖宫产,防止子宫破裂

  • 标签: 子宫破裂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的可能原因,并初步探讨其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AKI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为观察组;同时,配对抽取同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未并发AKI的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多因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并发AKI的原因与患者术前肾功能状况差(OR=0.01,95%CI:0.000~0.474)、术前心功能分级差(OR=1.67,95%CI:0.195~14.389)、术后出血量多(OR=0.98,95%CI:0.981~0.996)、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OR=0.68,95%CI:0.556~0.832)、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OR=0.00,95%CI:0.000~0.178)以及术前合并有糖尿病(OR=0.00。95%CI:0.000~0.067)相关。结论AKI是心脏外科术后一个灾难性的并发症,防重于治;对围手术期评估为高危的患者更应重视AKI的预防。

  • 标签: 心脏手术 并发症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受精卵发展为囊胚,在子宫以外的器官或组织中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90%以上,本文以输卵管妊娠为例讨论。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急症,是否破裂是进行微创手术的重要指针,为了给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有力、客观的依据,现将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71例异位妊娠住院患者孕酮及β-HCG值进行回顾分析。随着科学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微创手术在异位妊娠中的应用已普遍,是否破裂是进行微创手术的重要指针,传统辅助诊断主要是B超、后穹窿穿刺。对于不典型的可疑病例,血清孕酮和β-HCG值的分析结果有较大价值。孕酮通过兴奋输卵管平滑肌O-肾上腺素受体,使输卵管峡部放松,便于受精卵通过。通过测血清孕酮和β-HCG值,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判断异位妊娠是否破裂

  • 标签: 异位妊娠 孕酮 &beta -HCG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脾破裂的诊疗方法进行探索。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至2012年脾破裂的患者80例,根据其脾破裂程度,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结果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治愈率达到100%。结论根据患者的脾破裂分级,选择保脾或者脾脏全切手术,及时、有效地止血,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脾破裂治疗方法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破裂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对临床2012年收治的发生子宫破裂患者20例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采取积极预防及治疗处理方法效果满意。结论先兆子宫破裂应用镇静剂抑制宫缩后尽快剖宫产。子宫破裂在纠正休克、防治感染的同时行剖腹探查,手术原则力求简单、迅速,能达到止血目的。根据子宫破裂的程度与部位,手术距离发生破裂的时间长短,以及有无严重感染而定不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子宫破裂 手术治疗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