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提高菌病的诊断能力,减少首诊误诊的发生。方法 对从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2月经血培养确诊 17例菌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中 12误诊为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变, 2例误诊为椎间盘突出伴有神经根病变及右侧髋关节滑膜炎, 5例误诊为椎间盘感染, 1例误诊为睾丸炎, 1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 1例误诊为腰椎结核,经血培养确诊菌病 ;加强对全员医师的培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于原因不明的发热或疗效不佳时,应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对即使无明确接触史的患者,也不应该放弃菌病的可能,高度怀疑菌病时应及时请感染性疾病科医师会诊。结论 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容易误诊。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发热,有无牛羊猪接触史,并完善影像学检查、布鲁氏菌血清凝集试验和血培养检查,避免误诊和漏诊。

  • 标签: 布鲁菌病 误诊 椎间盘移位 发热 腰腿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杆菌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9例杆菌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9例患者中,治愈出院7例,随访中2例,由此可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结论给予杆菌应用合理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布氏杆菌 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CT和MRI对脊柱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院收治的经手术及菌凝集试验证实的脊柱菌感染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探讨CT与MRI对脊柱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菌性脊柱炎椎体受累较为严重(39例),多累计2个椎体受累(32例),其中以L4椎体受累最为常见(27例),CT检查显示有明显骨质改变(39例),表现为骨质增生(30例),椎间盘变形(39例),脓肿形成(9例),韧带改变(20例)及小关节病变(18例)。MRI检查多数为T1WI、T1等长或长信号,受累椎间盘主要表现等长T1、长T2及混杂T2改变,脓肿者可见T1WI低信号或中等信号,韧带钙化不敏感,小关节炎性改变关节腔内表现为长T1、T2积液征象,增强扫描均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菌性脊柱炎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应将2种检查方式结合并考虑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布鲁菌感染
  • 简介:“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唐玄宗开元元年(717年),将原有的藏书机构乾元院更名为丽正修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此书院是皇家编、校、典藏图书的地方,类似于皇家图书馆,不是教学机构。最早以收徒授课为目的的书院是唐大顺年间(公元890年—891年)的义门书院。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展,书籍越来越多,供个人藏书、读书、治学的私人书院逐渐出现。这些书院开始了授徒讲学的活动,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了。

  • 标签: 书院 皇家图书馆 源流 教育组织形式 藏书机构 雕版印刷术
  • 简介:"啸"是在唱片和磁带等录音设备出现以前就已失传的中国古代技艺的一种。和配有歌词的歌谣不同,"啸"是一种仅借助人的声音表演的口技,不具有特定意思和内容。这一行为在魏晋到唐代的名士之间盛行,据传晋成公绥、孙登、阮籍等都是啸的名手。啸技共有外激、内激、含、藏、散、越、大沉、小沉、疋、叱、五太、五少这十二法。周汉时代的啸原本不仅仅是声音的技艺,也是巫师或术士召集灵魂、役鬼、精灵、鸟兽、风云、雷雨等异类事物所用的法术之一。

  • 标签: 《啸赋》 《啸旨》 源流 技艺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临床特征予以观察。方法随机从某市2016年以来到2018年4月期间报告的患者当中择取50份因菌病而入院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分析。结果经过观察,男性患者的数量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的数量,且21岁-50岁之间的青壮年概率最高;和病畜以及附属产品的接触概率相对较高的人员感染率比较高;最共同且最多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且多汗、肢体乏力以及关节疼痛、头晕等。结论布鲁氏菌病属于人畜共患的传染疾病,但是可以通过加强相关的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动物检疫监测制度、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来予以前期控制。

  • 标签: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孟司特联合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收治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孟司特口服治疗与地奈德吸入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孟司特与地奈德联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联合治疗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司特与地奈德气雾剂联合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97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8例,采用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观察组49例,采用孟司特联合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估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孟司特与地奈德气雾剂联用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气雾剂 小儿哮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布地奈德、孟司特钠两种药物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咳嗽患儿分为观察组(地奈德+孟司特钠治疗,n=34)、对照组(地奈德治疗,n=34),观察2组患儿疗效。结果观察治疗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0.59%)(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CP、IgE水平及EOS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给予小儿慢性咳嗽患儿地奈德、孟司特钠治疗,可使患儿免疫机能得到更大程度改善,总体疗效更理想。

  • 标签: 小儿慢性咳嗽 布地奈德 孟鲁司特钠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孟司特钠联合地奈德在治疗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80例哮喘患儿进行分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布地奈德进行治疗,40例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孟司特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结果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治疗效果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儿在FVC、FEV1以及PEF指标中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司特钠联合地奈德在哮喘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 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 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自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68 例小儿哮喘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34 例,对照组采用 地奈德雾化吸入 治疗 ,研究组采用 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司特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 结果:研究组患儿喘息、咳嗽、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对 小儿哮喘 患儿采用 地奈德雾化吸入联合孟司特治疗 ,不仅能快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还能提高其整体预后效果。

  • 标签: 布地奈德 孟鲁司特 小儿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孟司特联合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84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 +常规治疗;研究组应用孟司特联合地奈德 +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 92.8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3.8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的各项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孟司特联合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非常理想,能够有效的缩短各项临床体征消失时间,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临床效果
  • 简介:兔儿爷是北方地区尤其是北京中秋时节流行的民俗风物.以泥塑、纸绘等工艺制作,典型作品为兔首人身的坐姿形象。兔儿爷长耳斜插于头顶金盔之上,白面红唇,身披红袍,右肩和右腿露出金甲,足蹬高靴,背后或张伞盖、或插靠旗:右手握杵,左手或持臼、或扶膝、或端玉带;身下骑着鹿、虎、狮、象等动物,或坐于牡丹、荷花丛中。兔儿爷融祭祀和玩赏的功能于一体.是极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流 北方地区 工艺制作 北京
  • 简介:目前临床上我国南方各省以稻的果实经发芽干燥后作谷芽使用,而北方则多以粟的果实经发芽干燥后作谷芽使用。二者虽功效相似,但基原不同。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考证的方法,对谷芽和稻芽的源流进行考辨,发现具有现代"谷子"意的"谷"最初写作"穀",指粮食作物的总称,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为粟的专名,宋之后在南方也可指稻。而"谷芽"与"稻芽",源起于蘖米,始载于《本草纲目》,两词混用,基原为稻。1963、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谷芽"与"稻芽"仍是混称,基原也为稻。直至199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谷芽"始与"稻芽"在基原上明确分开,意指"粟芽"而以"谷芽"命名。但是,由于"谷(穀)"在南方多指稻,导致"谷(穀)芽"这个名称在我国南、北方仍存在歧义。而收录于1963、1985和199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粟芽"一词,则可与"稻芽"明确区分开来。所以,我们建议,可以"粟芽"代替"谷芽"之名以避免歧义。

  • 标签: 谷芽 稻芽 源流
  • 简介:读明,蒋一葵著《尧山堂外纪·卷十四·六朝(齐)》,其中云:竞陵王字云英,武帝第二子童百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

  • 标签: 诗钟 源流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司特联合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地奈德治疗,观察组给予孟司特联合地奈德治疗。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EV1和FEV1/FVC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3.00%(P<0.05)。结论孟司特联合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可改善患儿肺功能并提供疗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标签: 孟鲁司特 布地奈德 小儿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孟司特钠联合地奈德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到本院进行诊治的所有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当中随机选取其中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的12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将这120例患儿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奈德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司特钠联合地奈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昼夜咳嗽评分和肺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昼夜咳嗽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昼夜咳嗽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孟司特钠联合地奈德进行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有效的减轻患儿昼夜咳嗽的频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采用孟司特钠、地奈德联合疗法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入我院呼吸科接受诊疗的8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例对此研究知情为前提,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方式将其化为联合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两个组别,所有患者均以平喘、化痰等常规治疗为前提,对照组在此之上应用布地奈德治疗,联合组则行孟司特钠、地奈德联合疗法,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结果经治疗联合组患者FEV1、FVC及PEF3项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结论孟司特钠、地奈德联合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能显著缓减临床咳嗽等症状,使肺功能得以改善。

  • 标签: 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 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