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衰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其应用效果。通过对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80例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采用系统、规范的急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急诊护理措施包括全面的病情评估、适当的体位调整、及时的氧气治疗、有效的药物治疗以及必要的心理干预等。实施这些措施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幅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急诊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衰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深入探究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进一步完善急性心衰的急诊护理体系。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急诊护理 护理措施 心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内科心衰患者在治疗时应用心理护理对于焦虑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03月-2023年0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心衰病人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均匀两组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96.00%)大于对照组(74.00%);两组护理前心理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心内科心衰患者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焦虑障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内科 左心衰竭 焦虑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70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5名。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而研究组除了常规治疗外,还接受了专门的临床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和血压情况进行比较,评估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研究显示,在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相比于常规组下降显著(P<0.05),同时,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也比常规组明显(P<0.05)。结论:临床心理护理干预对于高血压并发急性心衰患者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同时控制血压。

  • 标签: 高血压 急性左心衰竭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超声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衰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来我院体检的9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另选同期来我院治疗的98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衰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对比两组行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E/A值、E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对照组低(P<0.05)、A峰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衰应用心脏超声检查,表现为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对结果作出准确判断,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 标签: 心脏超声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左心衰竭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ICU急性心衰无创通气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于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ICU急性心衰无创通气患者设为观察对象,总计50例,随机做有效分组处理,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之后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血气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ICU急性心衰无创通气患者来说,应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这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ICU急性左心衰竭无创通气 集束化护理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2.1-2023.1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心衰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9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血栓、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同时比较呼吸频率(RR)、心率(HR)和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RR、HR、LVEF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R、HR、LVEF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心衰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改善呼吸力学指标与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技术在高血压室肥厚伴心衰临床诊断中的效果。 方法 将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疑似高血压室肥厚伴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以临床综合检查为“金标准”,统计心脏超声检查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并分析两组心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心脏超声诊断高血压室肥厚伴心衰的敏感度为98.68%,特异度为75%,准确度为97.5%,接近金标准。研究组阳性患者的血压(SBP、DBP)、心功能指标中LAD、LVM、LVPWD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高血压室肥厚伴心衰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客观的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 标签: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左心衰竭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衰患者治疗中,给予西孟旦对其脑钠肽、炎性因子水平、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23年3月—9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20例)和观察组(西孟旦治疗,20例),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清脑钠肽(BNP)进行比较,并对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和肾功能情况进行采集分析。结果:观察组心肾功能得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炎性因子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衰患者,给予西孟旦治疗可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降低脑钠肽及炎性因子水平,对患者肾功能提升具有益处。

  • 标签: 左西孟旦 急性左心衰竭 脑钠肽 炎性因子水平 心力衰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重症心衰患者采用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急性重症心衰患者10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此外,在两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上,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重症心衰患者实施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提升疾病知识知晓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互动达标理论 综合护理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急性心衰(ALHF)患者肺部感染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23.2-10某服务中心收治的60例ALHF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检验结果,根据痰培养结果进行分组,其中细菌感染组46例、真菌感染组14例。对比不同感染原因患者PCT、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明显高于真菌感染组;G-组PCT水平高于G+组,P<0.05。各组患者CRP水平均远超健康人的值,但组间对比P>0.05。结论:急性心衰患者肺部感染时,通过监测患者血清PCT可帮助鉴别感染类型,指导使用敏感抗生素;而检测CRP水平可明确患者感染严重程度,评估治疗效果。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急性左心衰竭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超声检查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衰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 1 月至 2023年 3 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衰患者24例为BBB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24例志愿者为AAA组,比较两组的心脏超声参数和心功能指标。结果 BBB组的LVMI、LVFS、E/Ea均高于AAA组,P<0.05;BBB组的LVEDD、LVESD高于AAA组,CI、LVEF低于AAA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心衰检查中采用心脏超声检查的临床结果较好,能够有效的显示心脏结构,评估患者的心脏超声参数和心功能指标,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 左心衰竭 超声检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探讨呼吸护理在预防急性心衰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本文以120例急性心衰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呼吸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情况。结果:根据实验证明,呼吸护理在临床中作用显著,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护理 呼吸道感染 急性左心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采用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择选心血管科患者135例,均于2022年01月~2023年8月就诊,并确诊为心肌梗死后心衰。数字表法治疗分组:常规组(60例)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75例)予以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治疗,就两组的24h心室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经诊治,在30min、1h、12h、24h的心室率上,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在临床总有效率上,研究组(89.33%)高于常规组(76.67%),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心衰患者应用多巴胺与硝普钠联合治疗,有效改善患者24h心室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肌梗死 左心衰竭 多巴胺 硝普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在急性重症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心衰患者60例,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6月,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达标理论主导的综合护理在急性重症心衰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互动达标理论 综合护理 急性重症左心衰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心衰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心衰患者88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次啊用常规、机械通气两种方式治疗,对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对所选患者治疗后,乙组患者24小时生命体征改善情况优于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总体治疗效果及满意度高于甲组。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重症心衰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有积极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心肌梗死 重症左心衰竭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衰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在本文研究将200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主要对象,患者收治时间在2021年1月-2023年12月之间,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100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救治流程,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分析并且对比两组SaO2、PaCO2、PaO2指标、抢救成功率、急救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SaO2(97.15±1.55)%、PaCO2(3.01±0.35)KPa、PaO2指标(15.15±0.81)KPa和对照组相比(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1.28±0.12)min、急救时间(16.11±1.32)min、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衰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左心衰竭 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与常规组,研究组实施先治疗后转运的急救措施;常规组实施先转运后治理的急救措施,之后对两组救治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30d后生存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心衰患者来说,应给予其先治疗后转运的急救措施予以干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不同院前急救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救治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身心综合护理与中医康复护理联合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衰PCI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选取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衰PCI术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和身心综合护理联合中医康复护理(研究组),对比患者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的负性情绪、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均更大(P<0.05)。结论:身心综合护理与中医康复护理联合应用可以帮助急性心肌梗死并心衰PCI术患者提升护理服务体验感,这一点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与身心健康的优化具有积极的辅助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衰竭 身心综合护理 中医康复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