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认为为了诊断PC200-7挖掘机的故障,有必要分析主泵出口流量控制原理,找出故障的主要原因。此外,本文所提出的方法适用于各种挖掘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 标签: 关键词:挖掘机;工作无力;故障排除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主要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身骨骼肌收缩无力。疾病早期眼外肌受累可出现眼睑下垂、复视等症状,易被误诊为眼科疾病,当出现咽喉肌、四肢肌无力时更需与多种疾病鉴别,临床存在一定程度的漏诊、误诊。文中概述了重症肌无力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分型、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进展等内容,供临床及神经专科医生参考。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因重症肌无力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76例,依据护理形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38例。对照组整体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整体均接受优质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负性情绪无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依从性,稳定症状,促使患者康复。

  • 标签: 优质护理;重症肌无力;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危象与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核心模式的转变和MD早期综合干预的研究不断深入,制订相应的早期综合干预相关策略,以提高护理水平,改善患者的护理结局以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应用安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医院中选择重症肌无力患者80例进行研究,针对患者实施双盲法分组,每组40例。探究组采取安全护理,一般组应用常规护理,本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并发症(误吸、呼吸道感染、肌无力危象)发生率。结果:探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与一般组相比更高,有一定对比优势(P<0.05),探究组并发症(误吸、呼吸道感染、肌无力危象)发生率低于一般组,对比存在意义(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安全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并发症 安全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MG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527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2例,女285例;年龄5~77岁,平均(52.6±13.7)岁。病程12天~18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肠激惹症、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各1例。改良OssermanⅠ型272例,Ⅱa型72例,Ⅱb型78例,Ⅲ型81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总结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 Ⅲ型MG 2例、Ⅳ型MG 1例。术后肌无力危象15例,其中Osserman Ⅱb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气管切开7例。血浆置换70例,并发低渗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各2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293例(55.60%)、胸腺瘤207例(39.28%)、胸腺囊肿24例(4.55%)和胸腺萎缩3例( 0.57%)。随访378例,平均随访(85.9±58.5)月;MG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恶化患者分别为135例(35.71%)、192例(50.79%)、41例(10.85%)和10例(2.65%)。完全缓解率OssermanⅠ>Ⅱa>Ⅳ>Ⅱb>Ⅲ型,恶化率Osserman Ⅲ>Ⅳ>Ⅰ型。OssermanⅠ型外科治疗无效18例,术前病程>5~10年;恶化1例,为应用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的眼肌型MG患者,遗留胸腺左叶未切除,6年后发展为重度全身型,再次手术切除遗留的左叶胸腺,证实左叶胸腺代偿性肥大增生。恶化患者中死亡6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 Ⅲ型5例、Ⅳ型1例;死亡原因为肌无力危象3例,快速停服溴吡斯的明3个月后突发呼吸骤停猝死2例,胆碱能危象1例。结论规范的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眼肌型MG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其全身性转化风险。OssermanⅡb型以上MG易发生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MG相关风险。重症术后远期可反复发生肌无力危象,须规律用药,并采取MG综合治疗措施。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胸腺扩大切除 综合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T细胞依赖性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神经肌肉疾病。骨骼肌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是MG中最重要的累及器官。骨骼肌可分为Ⅰ型、Ⅱa型、Ⅱd/x型和Ⅱb型四种肌肉亚型,骨骼肌中不同肌纤维类型之间拥有转变的可塑性,在MG疾病中有着很好的研究前景。文章概述了MG中骨骼肌的研究进展及骨骼肌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骨骼肌 肌肉亚型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作为儿科较危重的一类常见疾病,长期以来在临床上均得到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且由于该疾病本身具备的特殊性,在日常管理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稍有不慎则会引发疾病的危重转变,危机儿童的生命健康,故该在该疾病科学合理化的管控过程中,除了基础性的临床治疗,疾病的护理工作显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从实际情况出发,总结儿童重症肌无力的危重诱发因素,分析规避诸般危险因素的有效护理措施,总结相关的具体路径,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儿童 危重诱因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患者围手术期的症状变化规律,为预防和降低MG患者手术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因MG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行胸腺切除术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G症状对机体生理及生活的影响程度,制定了“MG动态分型标准”,按照MG症状轻重被划分为0~Ⅳ型;对每位患者入院时、术前和术后3个时间节点的症状按“动态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分别统计入院时、术前、术后各型的例数。通过对每位患者型别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MG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变化规律。结果(1)入院时分型:0型12例,Ⅰ型42例,Ⅱ型32例,Ⅲ型12例,Ⅳa型5例,Ⅳb型1例。(2)术前分型:0型44例,Ⅰ型34例,Ⅱ型14例,Ⅲ型12例;术前症状减轻68例(65.4%,68/104),术前症状稳定36例(34.6%,36/104);无症状加重者。(3)术后分型:0型49例,Ⅰ型21例,Ⅱ型11例,Ⅲ型10例,Ⅳa型9例,Ⅳb型4例;33例(31.7%,33/104)术后症状较术前加重,在术后症状加重的患者中,术后第1天加重5例(15.2%,5/33),术后第2天加重9例(27.2%,9/33),术后第3天加重13例(39.4%,13/33),术后第4天加重4例(12.1%,4/33),术后第5天加重2例(6.1%,2/33)。结论MG患者入院时病情程度不一,经过个体化围术期处理后,半数以上患者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手术后MG症状会因手术及麻醉影响出现一过性的症状加重现象,加重期多在术后第1~3天。合理选择低风险MG患者进行手术,避免术后加重期其他影响因素的叠加,有望减少MG患者术后危象的发生。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临床分型 胸腺切除术 加重 变化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肌无力(MG)主要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T细胞依赖、补体参与的获得性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糖皮质激素及其他非激素类免疫抑制剂能使绝大多数MG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长期使用激素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仍为MG治疗中的难题。作为添加治疗的非激素类口服免疫抑制剂,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可极大程度减少病情波动和疾病复发;但部分口服免疫抑制剂起效慢、疗效不佳,可引起骨髓抑制及肝肾功损害等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能会增加感染及肿瘤发生的风险。即使经上述治疗,仍有一小部分存在激素禁忌证或对激素不耐受的患者陷入治疗困境,发展成为“难治性MG”。因此,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激素的使用,寻求新的有效、精准、安全的治疗策略,将成为MG未来的治疗方向。靶向免疫治疗是以免疫细胞、补体、新生儿Fc受体以及细胞因子为靶点的治疗,部分针对上述靶点研发的治疗性单克隆抗体或抗体片段在MG患者中已经完成了Ⅱ、Ⅲ期临床试验,部分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该类生物技术药物能够快速、显著、持续改善MG临床症状、减少激素用量,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正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治疗工具,有望使MG的治疗发生革命性变化。文中通过对MG靶向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结果的总结,对MG治疗前景进行展望。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B细胞 补体 新生儿Fc受体 靶向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安全护理在重症肌无力中的意义和实施效果。方法 以9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为对象,数字表法分为A组(常规护理)和B组(安全护理),每组46例患者。比较两组护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SF-36评分。结果 A组并发症发生率23.9%,高于B组(4.3%),A组SF-36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肌无力患者护理中,安全护理效果理想,可以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效果。

  • 标签: 安全护理 重症肌无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围生期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1例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围生期进行综合性护理治疗。结果  患者住院6d,母婴平安出院。结论  对妊娠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围生期需采取综合性的规范化护理治疗,以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妊娠 重症肌无力 围生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重症肌无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明确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患者作为本次护理观察者(选取时间2021.06-2022.06),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之后的心理状态情况、生活质量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占比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MSSNS评分,QOL评分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MSSNS评分为89.39±6.35分,QOL评分为34.11±2.61分,观察组的MSSNS评分为70.39±5.26分,QOL评分为46.31±2.03分,观察组的MSSN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理护理 重症肌无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脱机策略在重症肌无力危象(MC)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62例重症M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以往常规脱机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脱机策略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脱机成功率、患者的不良情绪、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MC患者采用程序化脱机策略,可有效改善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并显著提高脱机成功率及患者生存质量,该脱机策略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程序化脱机 重症肌无力危象 不良情绪 生存质量
  • 简介:  摘要:目的 总结1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 术前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护理,加强肺功能锻炼、用药指导等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道等管理,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于术后10天康复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精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基因变异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青少年型MG患者的临床资料,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留取血标本,应用Illumina平台对血标本进行全外显子检测,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及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54例青少年型MG患者,男28例,女26例,起病年龄(3.79±0.89)岁。入组患者中眼肌型患者52例(96.3%),54例患者的MG-ADL评分为(3.44±0.44)分,AChR-Ab抗体滴度为(5.88±2.45)nmol/L。2例患者合并胸腺增生,5例患者有MG家族史。在54例患者中共发现了169个变异基因,其中肌联蛋白titin(TTN)基因变异例数最多,共发生变异17例(31.5%)。TTN基因变异组中,有7例(7/17)患者有眼球固定表现,非变异组中有4例(10.8%)患者出现眼球固定症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突触核包膜蛋白1(SYNE1)和兰尼碱受体1(RYR1)基因变异共7例(13.2%),未发现此类基因变异与MG临床表现的明确关系。结论青少年型MG的好发人群为学龄前儿童,无性别差异,以眼肌型多见。青少年型MG中TTN基因变异比例较高,提示该基因可能是青少年型MG患者的潜在治疗靶点。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青少年 全外显子测序 横断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