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5月3日烧制汉语。收到黑陶散文新著《烧制汉语》,东方出版社2016年3月版。开本和装帧简净大气,系“生命呼吸·当代散文名家丛书”一种。同辑里还有王开岭、宁肯、周晓枫、蒋蓝、祝勇、庞培、格致、赵柏田、叶多多诸文友。

  • 标签: 岁时 当代散文 东方出版社 周晓枫 汉语 烧制
  • 简介:豢养黑贵宾“黑噜噜”,必须定时离开电脑。世界对它鲜嫩可喜,每回外出,四足齐飞,我跟在后头扯狗绳,它是只草原的豹,领我去它想去的地方——此乃“遛人”。刚开始怕生,颤着脚,步不出家外50米短巷子。月余,它尝试走至妈祖庙口。再来,心野了,随心所欲,红泥盆植栽、路树草地,它一路洒记号。

  • 标签: 散文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岁时路》
  • 简介:我的两个孙子,在三都有特别突出的表现,这些真实的故事,每每想起,都令人十分欣喜快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549例儿童在2.5的单词使用量和7智力障碍的相关性,以及父母对孩子发育的关怀是否印证这一相关性。方法运用线性回归模型,调整性别、母亲教育水平、父母智商和孕期吸烟等因素,分析孩子在2.5的单词使用量(父母提供)和7智力水平(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IV评估)之间的相关性。7父母关怀由"早期症状性综合征引发神经发育临床检查问卷(ESSENCE-Q)"评估。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与2.5单词使用量>50个相比,单词使用量在50个及以下儿童7的智商(B= 7.27, P= 0.001)、语言理解(B=8.53,P<0.001)、工作记忆(B=9.04,P<0.001)和知觉推理得分(B=4.21,P=0.045)较低。父母关怀在单词使用量50个及以下组更常见(Mann-Whitney U检验,P=0.011)。结论单词使用量测定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有望成为评估日后智力水平的有价值指标。

  • 标签:
  • 简介:60年代出生的孩子,有许多是跟在祖父母身边长大的,我也不例外。从出生直到十二,我对母亲一直很陌生,十三岁回到母亲身边我已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了。然而对母亲却依然感情淡漠。因为感情的淡薄,对父母的批评就特别敏感。九的那封信,现在想想当时母亲只不过语气重些,却令我十分难过。毕竟不曾朝夕相处过!也许母亲做梦也不会想到她对孩子一封信的处理态度会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 标签: 母亲 长时间 父母 感情 邮票 邮局
  • 简介:上古观念萌发于中国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之中,它具有自然性、前宗教性、政治性三大文化特征。人世的时间秩序依托于神秘的自然秩序,上古时令与政令合一,时间的政治性质明显。

  • 标签: 岁时观念 岁时祭礼 月令 中国 民俗
  • 简介:<正>一引言本论文是对浙江省温州地区周岙村和廊下村的民俗的记录。从对民俗的记录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地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的方方面面,这不仅是民俗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构成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古代便有文人对民俗进行过详细记录,如南北朝时代宗懔的《荆楚记》、清代敦崇的《燕京记》和顾禄的《清嘉录》等等,都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近代以来更有众多的中外学者对汉族的民俗进行深入细致的记录和研究,使汉族的民俗研究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 标签: 温州地区 岁时活动 岁时民俗 土地神 元宵节 习俗
  • 简介:17,有个共同点,就是每天在镜子前,龇牙咧嘴挤压青春痘。儿子现在的班级成立文学社,众同仁在冥思苦想给班刊命名,盯着社长硕果累累的苞谷脸,豁然贯通,遂一致同意叫《青春痘》。社长即儿子,一任而已,其伟大使命莫非就是贡献脸上那张“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板?

  • 标签: 岁时 青春痘 文学社 儿子 社长
  • 简介:仪礼·乡饮酒礼第四》:“右手取肺,却左手执本,坐,弗缭,右绝末以祭,尚左手,哜之.”从古至今,历代学者对这句经文的解释多有爭论,究其缘由,在于关键字的理解不同.本文在汇集前辈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从文本出发,试解句中“却、弗、缭”三字的含义,以探讨经文大义.

  • 标签: 《仪礼》 考辨
  • 简介:2003年,当王小帅以电影《青红》将“三线题材”拉入人们的视野,大家对上世纪60—70年代的记忆复活。其实在《青红》之前,2000年拍摄《十七的单车》期间,王小帅就开始酝酿一部自传式的电影作品,这就是《我11》。十年之后,当感觉到国内电影市场缺乏个人印记浓厚的“少年成长电影”,王小帅的《我11》横空出世。

  • 标签: 记忆 《十七岁的单车》 岁时 《青红》 电影作品 王小帅
  • 简介:从大明湖正南门向南有一座小桥,桥东一个大方塘,每至春末,塘中莲花摇曳,暗香浮动,是为百花洲。过桥向南,蜿蜒流淌着一条小河,两岸杨柳依依,旧式建筑鳞次栉比。这里就是济南一条著名的老街——曲水亭街。清人刘鹗《老残游记》中所载“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指的主要就是这一带。

  • 标签: 岁时祓除 曲水亭街 中国 风俗习惯 历史文化
  • 简介:《荆楚记》是我国历史文献及其文献故事的代表作,从民俗学的角度,对此书中一向很少被研究的文献故事开展研究,是民俗学者的新尝试。为此,要对原著中的文献故事进行识别,将文献故事放到历史文献的上下文中,将两者共同描述文化现象进行考察,也将两者共同解释的文化含义进行归纳,然后再故事文本的分类分解,再行故事类型的编制。编制故事类型是一种基础性工作,它能促使对这类历史名著的文献研究和故事研究贴近,使之符合中国历史文献的特点,同时也能开拓中国故事研究的新领域。

  • 标签: 《荆楚岁时记》 民俗学视角 岁时故事 故事类型
  • 简介:秦至汉魏时期民众观念在继承前代思想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时代特性.虽然人们在时间生活的总体上仍依循着自然时序,但信仰中的神秘因素在向日益世俗的方向发展,先秦的政治指令性质也逐渐转变为社会规范的性质.

  • 标签: 岁时观念 世俗性 社会规范 秦朝-汉魏时期 民俗 政治性质
  • 简介:写这封信,林徽因才16,小才女的气息已经初露端倪。当时,她与父亲林长民一起在伦敦游历(1920年),和徐志摩的感情火花也正是在那里擦燃。当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徐志摩已与张幼仪育有孩子,分手,对他们来说是最理智的选择。徐志摩曾感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 标签: 林徽因 徐志摩 书信 爱情
  • 简介:纳西族时节日具有本土与外来民族文化共融共生的特点。宗教融于民俗,外来民族文化影响了纳西族时节日的形成与发展。这两个因素构成了纳西族时节日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丽江作为一个文化旅游名市,结合传统时节日民俗资源,可以制定相应的城市文化日历,达成文化共谋:我者通过他者的参与、欣赏而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他者通过参与我者的节日文化活动,可以真正体验到原住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文化旅游质量。

  • 标签: 纳西族 岁时节日 宗教 外来文化
  • 简介:诸经注疏合刻兴起於南宋前期,《尔雅》《孝经》注疏本刊於元代,《仪礼》较为特殊,注疏合刻迟至明代始由陈凤梧完成。明正德年间陈凤梧编校《仪礼》经注本十七卷,经注、释文文本来源於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参酌杨复《仪礼图》、敖继公《仪礼集说》校订文字.嘉靖初陈凤梧以自己编校的《仪礼》经注本为基础,附入贾公彦疏文,编成《仪礼注疏》十七卷,刻於山东,是《仪礼》经注疏的首次合刻。陈凤梧注疏本是闽本、北监本、毛本《仪礼注疏》的共同祖本,对明清经书版本、校勘、经学史诸方面产生很大影响。长泽规矩也先生提出正德合刻《仪礼》注疏的假说,本文将对此加以考辨,并论证汪文盛本覆刻自陈凤梧本。

  • 标签: 仪礼 仪礼注疏 朱子《仪礼经传通解》 陈凤梧 注疏合刻
  • 简介:作为一部具有很高价值的古代文献,不仅记载了周代丧服制度,而且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文化内容,在周代礼制研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研究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一书历来以难读著称,篇尤其如此.这不仅因为其文字难以疏通,更重要的是由于时代悬隔而使今人对于遥远古代的丧葬制度与习俗难以认识清楚,可谓当年不能究其辞,累世难能通其义.故治丧服之学者寡,其研究成果亦稀.然而,竟然有这样一位年轻学者,遵循师命,知难而进,辛勤笔耕,孜孜以求,积数年之功,终于在高深莫测的丧服学园地犁起一片新土,培育出一株傲然挺拔的学术之树.这位年轻学者就是丁鼎,这株学术之树就是<〈仪礼·丧服〉考论>.

  • 标签: 《〈仪礼·丧服〉考论》 周代 丧服制度 丁鼎 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基石。它内在地规范着中华民族的心理习惯与行为模式、思维运行方式,是建构中华文明的基石。《仪礼》作为礼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其意义在于制定和遵守礼节,使个体的行为有章可循,使群体关系和谐融洽。研究《仪礼》对于现代社会也具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历史学考古学角度、内容角度以及其教育思想角度等方面来阐述《仪礼》,并对它与现代仪礼制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 标签: 《仪礼》 现代研究 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