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屯田是中国传统社会用军事管理方式将劳动者束缚于国有土地上的一项特殊的土地制度。曹魏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实行了这项特殊的制度,其军事编制的组织形式,自成体系的管理体制体现了效率与效益的有机结合:国民两便的分配机制和屯田所带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创新的成分。

  • 标签: 曹魏 屯田制 创新
  • 简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新屯田是指把人力和资本“屯”到西部,实现国家西部开发、西部防务与国家劳动就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制度组合:一是运用劳动原始积累、国家待遇期权、期权转股和周期性人口流动理论,向西部地区进行合同“屯”民;二是通过发行超额资源担保债券和面目资产担保债券以及债转股等资本运作措施向西部“屯”钱。美国以低价出让或赠与公共土地所有权吸引劳动力和筹措资金的西部开发政策,实际上本身也是一种“屯田制度

  • 标签: 新屯田制 超额资源担保债券 人力资源证券化
  • 简介:清朝屯田乌廷玉屯田是清朝经济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迄今尚无专文论列,本文试根据清朝官方文书,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清朝屯田发展、作用、特点等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探讨,提出来供学术界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一、屯田区的建置和发展清族入关以前,已在东...

  • 标签: 新疆屯田 文献通考 清政府 《大清会典事例》 乌鲁木齐 田区
  • 简介:在中国屯田史上,曹魏屯田规模之大,剥削之酷,对社会及历史影响之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论述文章很多,分歧也较大。屯田始于西汉武皇开边,利用戍卒、弛刑徒在国疆边缘地带屯垦,生产边防用粮,节省军费运输开支。历代电田无不与国防与用兵相联系。三国时魏、吴,蜀三家都进行屯田,在对崎的沿边地带,如曹魏之于淮南、淮北、陇右,吴之于长江中、下游,蜀之于汉中,则为屯

  • 标签: 弛刑徒 黄巾 汉武 屯民 三国时期 陇右
  • 简介:<正>自五十年代至今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有关曹魏屯田的论文,其中多论军屯与民屯,对于士家屯田则所论甚少。主要原因是史料缺乏,我们现就管见所及,提些粗浅的看法。(一)士家屯田的开创清代学者何义门说:“魏制,凡镇守部曲将及外官长吏并纳质任。家口应从坐者,收系保官。”质任古已有之,曹魏予以发展形成了质任制。其直接的原因出于加强对军队将士的控制,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建安二年张绣降曹而又复叛事件。事后曹操对诸将说:“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意即如取绣妻子作为人质,则张绣不敢复反了。出于同样的原因,曹操为了防止士兵的逃亡,则

  • 标签: 屯田 曹操 青州兵 三国志 曹魏政权 冀州
  • 简介:当前,全球粮价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海外屯田”这个并不新鲜的话题被媒体重新翻了出来,不少文章将其看作解决粮食危机的灵丹妙药。不少人认为,海外屯田的思路对中国不无借鉴意义,海外屯田真有那么大的作用吗?

  • 标签: 粮食危机 屯田 海外 粮价
  • 简介:'屯田家法'是柳永慢词的基本创作路径.柳永以词为本位,吸纳并整合赋体文学的异质艺术因子.他以赋笔入词,词中多用铺叙、对句和领字,确立了慢词的新体式,开创了宋词发展的新纪元.

  • 标签: 柳永 “屯田家法” 赋笔
  • 简介:<正>甘肃西部的河西走廊,由于战略地位的重要和农业条件的优越,自西汉建郡县以来,差不多历代都在这里实行过屯田。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又一度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本文依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原始档案材料及其他有关记载,对清代河西屯田的背景、规模、方法、特点等作些探讨,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指正。

  • 标签: 屯田 雍正十一年 述论 胶片 兵丁 军需
  • 作者: 赵华琳 刘红超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
  • 创建时间:2022-10-20
  • 出处:《教学与研究》 2022年第13期
  • 机构:摘  要:西汉军民屯垦西域,不仅是中央政府应对匈奴侵扰、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形式,也是其经略西域,维护西北安全的战略选择。西汉在西域屯田是一个创举,设立的屯田机构呈现出初创性、实用性的特点,屯田主要分布在军事要塞和交通要道附近,有效支撑着中央政府在西域战略利益的实现,为其后历代中央王朝在西域进行屯田管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 简介:本文通过爬梳墓志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对唐后期河北道北部地区屯田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与唐前期相比,后期本区军镇的生产性质明显加强,出现生产与防御并重的局面.除军镇屯田外,本区还存在以民户为劳动者的非军镇屯田--民屯,但以军屯为主.后期本区屯田的地理分布,北边一线西起文德县的雄武军,中经妫、檀、蓟诸州,东至平、营二州,南至涿州.在此区域内,屯田分布的特点是,妫、檀、蓟、平、营诸州屯田生产明显高于民间耕地水平,幽、涿二州民间农业生产高于屯田.这种地域分布特征的形成有其地理与历史的原因.后期幽州节度使的士兵主要来源于本管州县,军镇屯田的劳动者为来自军镇附近的土兵.土兵长期屯田防守,在屯田之所有了田地住宅,世代定居下来.部分屯田土地转变为土兵的私有土地,军镇屯田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发生了变化.

  • 标签: 屯田 幽州 墓志 私有土地 涿州 历史文献
  • 简介:台湾简锦松先生《杜甫夔州诗现地研究》否定了杜诗旧注中有关公孙述屯田的史实.对杜诗“行官张望”一语现有的理解也表示怀疑。本文通过考证认为:公孙述屯田是不容置疑的历史事实,旧注虽不确当亦有历史的依据;行官张望只能解为称谓和人名。

  • 标签: 旧注 夔州诗 杜诗 杜甫 考论 中国
  • 简介:<正>曹魏屯田是史学界向来关注的一个课题,对它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均有了长足的进展。然而关于曹魏屯田的历史作用与地位,似乎还有必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我以为在某些地方还存在评价过高的倾向,其主要表现是:(一)认为屯田解决了军粮问题,是曹操克服群雄、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措施;(二)认为屯田解决了

  • 标签: 曹魏屯田 曹操 曹魏政权 编户 郡县 关中
  • 简介:三川土乡自古以来就是一片膏腴相望的富庶之地,清朝诗人吴栻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千家门巷皆铺锦,十里园林尽罩烟”。与此同时,这里积石山雄峻,黄河水临险,是一处兵家必争之地。于是,历来与中央朝廷关系密切的土族先民,便“聚则为兵,据险守寨;散则为民,习武务农”,在自己的命运编码中深深地印上了“屯田戍边,精忠报国”八个字。在今天三川土族人的纳顿节上,土族先民那矫健的马上身影还会在我们眼前依稀闪动。

  • 标签: 纳顿节 三川土乡 土族 傩戏 农业生产 少数民族文化
  • 简介:清代历朝《大清会典》和《清文献通考》等典章志书中的田土统计数据存在统计口径错误。乾隆以前历次官方统计数据中,仅康熙《大清会典》所载康熙二十四年数据较为准确,其中"田土总数"包括民田与当时已归并州县各卫所的屯田,"屯田数"为当时尚未归并州县各卫所的屯田数。雍正、乾隆两朝《大清会典》与《清文献通考》中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乾隆三十一年的"田土总数"和"屯田数"各省统计口径不一,某些省份的两个数据均未计入已归并州县的屯田,另一些省份的两个数据则重复计算了屯田。利用各省省志中的数据修正统计口径问题,可知清代前期登记土地总数的增长速度比前人估计得更为平稳。

  • 标签: 清代 土地面积 统计口径 屯田 卫所归并州县
  • 简介:全球粮食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被冠以“农业殖民”的海外屯田的关注。以日韩为代表的诸国为保证本国粮食安全,不断进行海外农业投资和发展农业种植园区,通过海外垦田或农业投资促进本国粮食安全。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农业发展形势及趋向更受他国所重视,影响也更大。中国的粮食生产和供应总体上是安全的,但隐患较多。从长远来看,要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维护国家政治经济稳定,在确立以自给为本的前提下,尝试海外屯田对缓解国内资源紧张,减轻粮食安全压力,对全球粮食危机的缓解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 标签: 海外屯田 粮食安全 经济
  • 简介:本文联系豪强世族大土地所有制对屯田的影响与制约,对魏晋南北朝高昌屯田的渊源流变作了探讨。认为当时高昌屯田呈现空前繁盛的原因在于世族所有制与屯田的内在一致性。“部田”源于屯田,它的得名与魏晋西域屯田“部兵”有关,北凉高昌“部隤”即承部兵之制。随着世族所有制的变革,屯田也不断租佃化、私田化,唐代西州均田正是承此历史趋势所致。

  • 标签: 魏晋南北朝 屯田制 高昌国 吐鲁番文书 土地所有制 世族
  • 简介:历史的转向有时很慢,有时又很快。慢的历时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快的只要几十年、几年,几十天,甚至几天。

  • 标签: 田野调查 现代转向 山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前一段时间和学校里的一个做教授的朋友聊天,谈及他们学校的报账制度,此君是愤愤不平,抱怨该制度规定得太严格了。学校规定,凡是课题资金,支出项目严格限定在差旅费、购买书籍和办公用品支出三三项。相关细节规定得更是严格,比如,从8月1日到5日由北京去昆明出差搞调研,必须有8月1日离开北京去昆明的票,

  • 标签: 报账制度 支出项目 办公用品 差旅费 学校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