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观察TDP神灯局部照射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肛瘘切除术后的运用效果。我科将80例肛周脓肿、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按常规消毒,黄连油膏局部换药,治疗组换药后给于TDP局部照射30分钟,对照组仅行常规换药。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减轻术后疼痛、水肿、缩短疗程、缩小瘢痕方面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TDP在肛周脓肿一次性根治术、肛瘘切除术术后运用效果为佳

  • 标签: TDP神灯 术后 局部照射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局部红外线照射治颈肩腰腿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颈肩腰腿疼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试验组4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针灸进行治疗;试验组:在使用针灸治疗的同时结合局部红外线照射进行治疗;以14天为一疗程,在疗程结束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经14天(一疗程)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疼痛缓解情况,发现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和疼痛缓解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结合局部红外线照射治肩颈腰腿痛对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疼痛缓解情况,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方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疼痛。

  • 标签: 针灸 红外线照射 颈肩腰腿痛 临床研究
  • 简介: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1999年WHO将其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和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和(或)深部组织破坏。糖尿病足往往是周围神经病变、缺血、足部畸形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糖尿病足是晚期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形成,经久不愈,严重者可因感染、缺血坏死。

  • 标签: 糖尿病足 红外线照射 疗效观察 患者 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肢端坏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后结合直线电子束照射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术后8h内行直线电子束照射治疗,采用2-3Gy直线电子束,连续治疗五次,照射野范围包括手术切口及缝合针眼处外缘0.5cm。结果显效率58.3%(21/36),有效率36%(13/36),总要效率94.4%(34/36)。2例患者半年后复发,复发部位为上臂外侧,复发率为5.6%。结论手术切除后早期直线电子束照射治疗是防治瘢痕疙瘩复发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

  • 标签: 瘢痕疙瘩 手术 直线电子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8nm准分子光局部照射治疗白癜风疗效。方法以我科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白癜风患者59例为观察对象,针对患者皮损位置,给予308mm准分子光照射治疗,观察分析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泛发型皮损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局限型及散在型(P<0.05),但白癜风总体有效率达90%以上,临床疗效显著。结论利用308nm准分子光照射治疗白癜风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并不影响整个治疗过程。

  • 标签: 不良反应 308nm准分子光 白癜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放射剂量与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9月于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放射治疗的180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数据和心脏剂量参数,采用K-M分析心脏剂量参数与总生存率的关系,通过多因素COX回归识别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子。结果N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3.4个月。单因素分析提示计划靶区剂量≥56 Gy(HR1.54,95%CI1.28~2.86,P=0.011)、高血压(HR1.42,95%CI1.34~1.89,P=0.012)、平均心脏剂量≥13.9 Gy(HR1.12,95%CI1.05~2.61,P=0.031)、V5≥70%(HR1.08,95%CI1.01~2.16,P=0.044)、V30≥40%(HR1.16,95%CI1.04~3.01,P=0.041)、V50≥20%(HR1.23,95%CI1.11~2.81, P<0.001)和V60≥5%(HR1.03,95%CI1.00~1.89,P=0.037)是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经过多因素调整之后,化疗是NSCLC患者预后的有利因素(HR0.711,95%CI0.35~0.89,P=0.005);患有高血压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HR1.641,95%CI1.56~1.86,P=0.034);心脏剂量中的V50≥20%(HR1.161,95%CI1.13~3.82,P=0.002)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论心脏剂量中V50是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心脏照射剂量的增加,可以增加潜在的死亡风险,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减少心脏放射剂量来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生存状况 心脏毒性 辐射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预防肥胖产妇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干预新方法。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剖腹产的肥胖产妇300例,随机分组,每组150人,微波照射为对照组,微波结合局部氧疗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是否发生脂肪液化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发生脂肪愈合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也交对照组缩短。结论微波照射局部氧疗能有效预防肥胖产妇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 标签: 肥胖产妇术后切口 微波照射+局部氧疗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接受放疗患者不同照射方式的人群获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44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接受了调强适形放疗或同步化放疗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的复发部位分布的情况、预后影响因素,并对接受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和累及野照射(IFI)两种方式的获益人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术后单区域复发276例(80.2%),其中≥2个区域复发68例(19.8%)。随访率96.2%。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3.6%、22.6%、16.4%,中位生存期12.8个月(95%CI为11.3~14.3个月);1、3、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6.5%、16.9%、12.0%,中位生存期11.0个月(95%CI为9.6~12.4个月);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9.8%、11.3%、6.7%,中位生存期7.9个月(95%CI为5.8~10.0个月)。全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阳性淋巴结对数比(LODDS)、化疗周期数均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3、<0.001、<0.001)。亚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对食管病变长度<5.0 cm、N0期、手术清扫淋巴结≤9个、术后阳性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为0个、LODDS≤0.030患者进行ENI可使其受益(P=0.032、0.012、0.001、0.012、0.014);而对手术清扫淋巴结≥16个患者进行IFI可使其获益(P=0.035)。结论放疗为食管癌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有效治疗模式,对于术前食管造影显示食管病变较短、术后病理N分期较早、LODDS评分较低和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少者可能应用ENI较IFI更能使其获益;而术中清扫淋巴结数目较多患者可能应用IFI较ENI更能使其获益。

  • 标签: 肿瘤复发,食管/放射疗法 选择性淋巴结照射 累及野照射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曲安奈德局部注射联合红光照射治疗斑秃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4例斑秃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随机分至两组,常规治疗组42例患者仅使用曲安奈德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42例患者则采用曲安奈德联合红光照射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联合治疗组当治愈患者29例,治愈率高达69.05%,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常规治疗组治愈患者18例,治愈率为42.86%,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患者均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和红光照射联合治疗斑秃,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极低,值得推广。

  • 标签: 曲安奈德 局部注射 联合治疗 红光照射 斑秃 疗效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使用直线偏光近红外线(超激光)照射 + 局部阻滞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效果。 方法: 将我部门诊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86 例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采取常规局部阻滞加止痛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超激光照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相关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与有效总数为 41 例,总有效率 95.35% ,对照组治疗显效加有效总计 34 例,总有效率 79.07%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采取超激光照射联合局部阻滞的治疗方式,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 局部阻滞 软组织损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8nm准分子光局部照射治疗白癜风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 期间进行治疗的白癜风患者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308nm准分子光局部照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308nm准分子光局部照射 白癜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模式在红蓝光局部照射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我院收支的 9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 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红蓝光局部照射治疗手段,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 91.84%,显著高于参照组 75.5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6.12%( 3/49),显著低于参照组 20.41%( 10/4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红蓝光局部照着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过程中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同时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好,值得进行全面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模式 红蓝光局部照射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碳素光治疗机局部照射对减轻颈椎病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样本选取时间: 2018年 4月 --2019年 3月;样本构成:我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 90例;分组情况: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碳素光治疗机局部照射 A组与中频脉冲电治疗 B组各 45例。选择疼痛目测类比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碳素光治疗机局部照射 A组疼痛目测类比参数低于中频脉冲电治疗 B组( P<0.05),颈椎活动范围优于中频脉冲电治疗 B组( P<0.05)。结论:碳素光治疗机局部照射治疗疗效优于中频脉冲电治疗治疗组,疼痛目测类比分数有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有显著提升。

  • 标签: 碳素光治疗机局部照射治疗 物理治疗 颈型颈椎病 疼痛 关节活动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照射联合近距离放疗在治疗局部进展期非手术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3-2015年间局部进展期非手术直肠癌患者11例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患者均接受盆腔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近距离放疗,完成盆腔外照射放疗(DT50Gy分25次)后,行近距离推量DT15~20Gy分3~4次。盆腔转移淋巴结采用外照射推量至60~66Gy分30~33次。外照射期间均行同期卡培他滨单药化疗。放疗后采用RECIST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和局控率。采用RTOG损伤分级标准评估早、晚期放疗反应。结果11例患者高剂量率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近距离中CTV D90%的EQD2 Gy为(21.3±1.60) Gy。原发灶完全缓解率为64%,部分缓解率为27%,客观缓解率为91%。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2%、64%、46%,无瘤生存率为64%、45%、27%;3年局部额控制率为46%。1例患者治疗结束后第8个月肺部转移。1-2级肠道急性不良反应7例,泌尿系统急性不良反应5例;2级骨髓抑制反应1例;1-2级肠道晚期不良反应5例,泌尿系统晚期不良反应1例;均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外照射联合三维腔内近距离治疗在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中,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直肠癌根治性治疗方案。

  • 标签: 直肠肿瘤/放射治疗 直肠肿瘤/腔内近距离治疗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玉夫膏治疗老年卧床患者重度红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重度红臀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观察组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玉夫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两组症状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红臀症状消除时间为(5.96±0.42)d,短于对照组(9.06±0.6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78.1%(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5)。结论局部红光照射联合玉夫膏能够有效治疗老年卧床患者重度红臀,缩短局部创面愈合时间,且操作简便。

  • 标签: 皮肤肌肉疾病 红臀 光疗法 玉夫膏 卧床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探讨颅底、后颅窝和茎突后区广泛c彤侵犯局部晚期鼻咽癌互补分野同期加量照射(SF—SBI)分割剂量的合理设置、设野的优化和应用时机。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局部晚期NPC患者6例,分别采用分割剂量为2.3~2.7Gy/次的不同SF-SBI方案,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加量照射肿瘤靶区(BTV)、原发肿瘤计划靶体积(PTVnx)和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特点差异,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全组BTV的平均剂量(Dmean)为73.8~76.2Gv,95%处方剂量所包含的靶体积百分数(V99%)为95.8%~99.9%。PTVnx的Dmean为70.3~75。9Gy,V99%为96.0%~99.9%。靶区中不存在大于80Gy的体积。明V1和PTV2的V9分别为98.8%~99.9%和98.9%~99.9%。腩干的50、60Gy所包含的体积百分数(v。v。,和33%体积所受照射的最大剂量(D33)分别为13.2%-46.3%、2.6%~12.8%和23.8~53.9Gy。同侧颞叶的Dmean、D33和v。分别为23.8~32.2Gy、26.4~39.2Gy和19.5%~25.7%。患者A、B、c同侧颞叶的百分体积分别为9.5%、32.2%和28.7%。同侧颞颌关节的Dmean和D。分别为69.1-76.2Gy和62.2-69.8Gy。随访时间3.5~7年。除患者A为部分缓解(PR)外,其余患者均在放疗中或放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肿瘤局部进展或复发。无1例患者出现脑干放射损伤。采用较大分割剂量(2.4~2.7Gy/次)的患者分别m现了放射性脑病、后组脑神经损伤和严重的张口困难。结论从放疗开始即对BTV和大部分GTV采用2.3Gy/次分割剂量进行照射改进的SF.SBI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以及根据肿瘤实际退缩情况个体化缩小后程放疗射野的优化理论,为局部晚期NPC实施个体化放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

  • 标签: 鼻咽肿瘤/放射疗法 同期加量照射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冲洗加微波照射结合局部放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治疗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贵航三0二医院120例VVC患者,对照组60例:实施局部放药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60例:选择阴道冲洗加微波照射结合局部放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性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实验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疾病复发率为0.00%,治疗后2个月疾病复发率为1.67%,治疗后3个月疾病复发率为3.33%;对照组经局部放药方案进行治疗后,1个月疾病复发率为5.00%,2个月为10.00%,3个月为16.67%,综上,实验组疾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针对VVC患者实施阴道冲洗加微波照射结合局部放药方案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减低疾病复发率,还可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质量,符合临床对VVC的治疗需求。

  • 标签: 微波照射 阴道冲洗 局部放药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紫外线照射联合外用肝素钠软膏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穿刺点皮下淤斑的效果。方法选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穿刺点淤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局部紫外线照射联合外用肝素钠软膏,对照组仅使用肝素钠软膏,比较两组术后7d时的皮下淤斑直径缩小值和淤斑完全吸收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7d皮下淤斑直径缩小值为(7.7±0.8)cm,对照组为(6.3±1.1)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淤斑完全吸收时间(10.1±1.4)d,比对照组(12.5±1.2)d缩短(P〈0.001)。结论紫外线照射联合外用肝素钠软膏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皮下淤斑的吸收,改善局部预后。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皮下淤斑 紫外线照射 肝素钠软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局部艾灸配合红外线照射在促进肠梗阻术后切口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肠梗阻患者10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局部艾灸配合红外线照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两组切口肿胀和疼痛情况、愈合时间和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肠梗阻患者切口肿胀和疼痛情况(肿胀1级占比98.00%;2级占比4.00%;疼痛1级占比68.00%;2级占比32.00%)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P值<0.05。观察组肠梗阻患者愈合时间(13.34±1.23)d;感染率2.00%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局部艾灸配合红外线照射在促进肠梗阻术后切口愈合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能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研究。

  • 标签: 局部艾灸 红外线照射 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