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肋间动脉灌注化疗起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的原因与防治.方法:1997年2月~2002年12月,作者对胸膜转移性肿瘤采用肋间动脉灌注化疗或加栓塞,其中11例患者出现胸部皮肤局部坏死性反应.结果:给予静脉滴注激素、丹参、低右等药物治疗及表皮热敷的方法,均恢复正常.结论:局部皮肤坏死性反应是血管性介入治疗中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术者应高度重视,及时发现,有效治疗.

  • 标签: 皮肤坏死 肋间动脉 灌注化疗
  • 简介:1病历摘要患者女,77岁,突然意识不清2d入院。入院T37.3℃,P120次/min,R19次/min,BP93/62HmmHg(1mmHg=0.133kPa)。入院后给予5%葡萄糖30ml+多巴胺100mg微泵以2.0mL/h速度泵入,泵入过程中可见少量液体外渗、组织水肿,及时更换注射部位。次日清晨发现内踝上方静脉穿刺部位出现基底色为暗红色,面积为3—5cm的类似烫伤样水泡,

  • 标签: 多巴胺 局部组织坏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局部封闭注射是临床常用的治疗运动系统慢性疼痛的方法,效果满意,并发症少,特别受到基层医生的欢迎,而局部封闭治疗导致肢体末端坏死病例临床上更为罕见。笔者于2010年3月遇到1例踝关节前方注射强的松龙致足趾坏死,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性,58岁,乡村医生。于2010年2月因右踝关节疼痛,自行用强的松龙2mL行踝关节前方封闭注射,注射后出现右足明显疼痛,于次日出现疼痛加重、苍白,继而肿胀、患足青紫。到多家医院就诊,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等治疗,效果欠佳。治疗后2周左右出现5个足趾发黑、干瘪,于跖趾关节处界限逐渐明确,建议行小腿部截肢,但截肢位置患者不能接受。3周后来我院就诊,【关键词】封闭注射;踝关节;坏死;强的松龙;局部封闭治疗;足趾;局部注射;治疗后;慢性疼痛;前方;

  • 标签: 局部封闭注射 足趾坏死 踝关节 前方 局部封闭治疗 慢性疼痛
  • 简介:盐酸表柔比星是临床常用的肿瘤化疗药物,因该药是细胞毒性发泡剂化疗药,属于蒽环类抗生素,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输注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会与体内核酸结合,引起组织损伤,导致皮肤溃疡、组织坏死等现象,首先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痛,继而局部皮肤出现硬结形成坏死,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且病灶不断扩大,故积极有效地预防及护理,能减少因药液外渗给患者的带来的痛苦。

  • 标签: 盐酸表柔比星 组织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葡萄糖酸钙点滴外渗引起局部坏死的报道屡见不鲜,钙剂外渗可致注射部位皮肤发红、皮疹和疼痛,并可随后出现脱皮和组织坏死。[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立其丁加普鲁卡因封闭对治疗局部组织缺血坏死的疗效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7例因药物外渗及无创辅助通气面罩压迫致局部组织缺血的部位,采用立其丁加0.5%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结果本组1例局部封闭3次后,组织恢复供血,皮肤温暖;6例局部封闭6~8次后,其中5例局部组织恢复供血,皮肤温暖,另1例因坏死组织的范围较大,缺血坏死较严重的皮肤中央部位的组织发生脱落,但元出现感染。治疗有效率为85.7%,无效为14.3%。结论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可改善因药物外渗及无创辅助通气面罩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缺血、坏死组织处的血运情况,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药物外渗 面罩压迫 缺血坏死 封闭治疗 立其丁 普鲁卡因
  • 简介:摘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晚期局部并发症包括急性胰周液体积聚、急性坏死物积聚、胰腺假性囊肿以及包裹性坏死。这些并发症首选保守治疗,但是一旦合并感染且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目前临床更倾向于选择内镜下或其他微创方式治疗。内镜治疗主要有经乳头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途径及经胃壁内镜超声途径。本文总结并讨论了内镜下治疗的时机、方案的选择、后期并发症处理等主要问题及相关研究进展。

  • 标签: 胰腺炎,急性坏死性 并发症 引流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介入治疗局部血管改变的临床价值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这段时间内收治的4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接受介入治疗,按治疗前后的差异进行分组,即治疗前、治疗后。结果:与治疗前功能评分(3.2±1.1)、关节活动评分(24.2±5.7)、疼痛评分(19.4±4.1)比较,经过介入治疗后,患者功能评分(4.7±1.6)、关节活动评分(40.5±7.8)、疼痛评分(39.2±8.3)高(P<0.05);与治疗前血管管径测量(0.4±0.1)、血管计数(2.5±0.5)比较,经过介入治疗后,血管管径测量(1.2±0.1)、血管计数(5.7±0.6)优(P<0.05)。结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应用介入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效果,可有效调节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改善血供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介入治疗 局部血管改变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分析了夫西地酸钠外渗引起2例新生儿皮下坏死的原因,2例患儿静脉滴注夫西地酸钠过程中,外渗导致皮肤坏死,1例患儿坏疽溃烂至骨面,外科剔除坏死组织换药无效,植皮后伤口愈合;另外1例患儿剔除坏疽组织,换药,外涂喜疗妥1月后伤口愈合。

  • 标签: 夫西地酸钠 组织坏死
  • 简介:目的研究放射性颌骨坏死(ORN)局部病灶的细菌类型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1月5日至2015年9月10日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ORN患者局部病灶渗出液标本共106份,送检进行细菌培养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检出菌群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106份送检标本中31份(29.2%)无细菌生长,75份(70.8%)分离培养出细菌。培养出细菌的标本中,双重和多重感染14份(13.2%),单菌种感染61份(57.5%);所有有菌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36种(95株),其中需氧菌25种(78株)、厌氧菌11种(17株),分别占比69.4%和30.6%。药敏试验发现,细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耐药比例较高。结论ORN局部病灶细菌谱分布广泛,呈现出菌群多样性,且部分患者为无菌性坏死,因此临床上有必要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用药,避免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

  • 标签: 骨坏死 放射性 细菌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髓坏死根管治疗后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牙龈肿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口腔科符合纳入标准的牙髓坏死根管治疗后牙龈肿痛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为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9000AU,1次/天)治疗,共治疗10d为一疗程,观察和记录临床相应指标,采血测定血清炎症指标及基质金属蛋白含量,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状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白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降低,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含量降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低于研究组有效率91.89%(P<0.05)。结论牙髓坏死根管治疗后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缓解牙龈肿痛症状,降低炎症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牙髓坏死 局部注射生长因子 牙龈肿痛
  • 简介:[目的]研究局部应用普伐他汀对兔激素性坏死股骨头内BMP-2及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成年新西兰白兔制备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髓芯减压组(B组)、普伐他汀局部用药组(C组)。A组不予特殊处理;B组对股骨头进行髓芯减压;C组对股骨头进行髓芯减压后,将普伐他汀经减压通道植入股骨头内。分别于造模第10周、14周、18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兔股骨头内BMP-2及PPARγmRNA表达。[结果]在造模第10周、14周及18周,C组各期BMP-2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第10周,C组PPARγmRNA表达低于A、B两组(P〈0.05),而在造模第14、18周,三组PPARγmRNA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普伐他汀局部用药可上调兔激素性坏死股骨头内BMP-2mRNA表达,而与PPARγmRNA表达无明显相关。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BMP-2 PPARΓ 普伐他汀 局部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牙髓坏死根管治疗后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牙龈肿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牙髓坏死根管治疗后牙龈肿痛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3.18%,与对照组的81.82%比较,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髓坏死根管治疗后局部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显著的缓解患者的牙龈肿痛症状,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牙髓坏死 根管治疗 神经生长因子 牙龈肿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按约定,本文由本刊与《广州文艺》(98年第4期)同时刊出,《广州文艺》另刊发何顿的新著《冯丽》。“南方百家·两张帆”已于1998年第1期正式启航,是时,两刊同推张梅的创作谈《误区》之外,《广州文艺》还发了张梅的新著《与米兰无关》,本刊则发表了《睡眼惺忪的张梅和一座忧郁的城市》(张柠)、《都市欲望中的浮沉与挣扎——张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心灵特征》(齐红)。但愿两帆风顺!

  • 标签: 六面体 现代汉语词典 女性形象 中学美术教师 知青身份 心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