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逼尿肌收缩乏力又称逼尿肌活力低下(DU)是下尿路症状(LUTS)重要病因,男性LUTS患者中发生率11%~40%。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是治疗良性前列腺梗阻(BPO)金标准,可有效改善LUTS,但有25%~35%术后疗效不佳,研究表明TURP术后疗效不佳与DU有关。目前国际上对DU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且对DU的评估方法较多,常用的有Schaefer列线图、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逼尿肌收缩力强度(WF)等。本文主要论述尿动力学检查中上述参数在评估逼尿肌收缩乏力(DU)中的应用。

  • 标签: 逼尿肌活力低下(DU) 瓦特因子(WF) Schaefer 列线图 逼尿肌收缩力指数(BCI)
  • 作者: 王凌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乐山市五通桥区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47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37-02尿结石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的尿结石一般较少见,临床上的尿结石大都是继发性的。比如泌尿系统疾病、膀胱疾病等所致的尿结石。大部分的尿结石都是肾、输尿管或者膀胱内的结石向下排,在经过尿道时出现卡顿,嵌在尿道所致。尿结石的发病还存在地区性,在我国,尿结石患者常见于长江以南,北方相对少见。近三十年,我国患尿结石的人数显著增加。尿结石多发于1-10岁儿童,而且90%以上为男性,临床上表现为尿道疼痛、尿潴留、尿线细等。1尿结石是由什么原因所致?尿结石的形成有几个步骤,首先是晶核形成,然后是结晶生长期,然后经过结晶聚集、滞留最终形成结石,类似于滚雪球,开始时很小,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尿液浓度变化,有些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结石,而有的人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处于尿盐结晶状态。尿结石这种疾病很常见,它大多情况下都是由于肾脏、输尿管或者膀胱内长了小石子引起的,这些器官内的结石在往下排的过程中,经过尿道,嵌在尿道管壁,就成了尿结石。尿结石不仅会引起疼痛、尿血,还会引发尿路感染。如果结石长期阻塞尿道,会造成肾积水,严重损害肾功能。一般对于比较小的结石,治疗方法都是使用中药进行溶解,如果结石较大,则采用体外振波碎石术进行治疗,另外也可以开刀手术直接取出,但是这种方法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2尿结石有哪些症状?2.1膀胱刺激症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广告里说尿频、尿急、尿不尽,如果出现这三种症状,再加上排尿困难,就是典型的膀胱刺激症,这都是尿结石靠近膀胱所致,当输尿管的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时,结石和膀胱的位置比较近,人就容易出现以上三种症状。2.2腰腹疼痛。很多人腰腹部出现疼痛都容易误诊为腰腹部疾病,疼痛轻的患者只是有腰部胀痛或者稍微的不适感,但是严重的患者会有刀割样的疼痛感,痛感很重,好多人难以忍受,医生把它称之为肾绞痛。这种疼痛经常是突然发作的,发作时患者会异常痛苦,并且发作常会持续几个小时。2.3血尿。急性发作的绞痛会伴随肉眼可见的血尿,并且比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结石移位,损伤了输尿管粘膜。不过多数患者还是以镜下血尿更常见。2.4尿量变化。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尿量的变化,也很少有无尿或者少尿的现象,除非对侧肾功能不全或者合并对侧输尿管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留置导尿管术是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上极为广泛。近年来,护理界对尿管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膀胱,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

  • 标签: 留置尿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有牵拉尿管固定及无牵拉尿管固定两种方法在ICU老龄男性患者漏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60位男性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设实验组(牵拉固定组)30例,对照组(无牵拉固定组)30例,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是否出现漏尿,何时开始漏尿,漏尿的量这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牵拉尿管固定方法出现漏尿的个案数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出现的时间晚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漏尿的量也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结论有牵拉尿管固定法优于无牵拉固定法,可以减少留置尿管出现漏尿的情况,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留置尿管 漏尿 ICU
  • 简介:【摘要】 目的 比较有牵拉尿管固定及无牵拉尿管固定两种方法在 ICU老龄男性患者漏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ICU 60位男性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设实验组 (牵拉固定组 )30例,对照组 (无牵拉固定组 )30例,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是否出现漏尿,何时开始漏尿,漏尿的量这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不存在明显差异性 (P<0. 05)。有牵拉尿管固定方法出现漏尿的个案数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出现的时间晚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漏尿的量也少于无牵拉尿管固定法。结论 有牵拉尿管固定法优于无牵拉固定法,可以减少留置尿管出现漏尿的情况,减少留置导尿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留置尿管 漏尿 ICU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针对我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 47 例(实验组)与同时期于我院接受健康检查的体检者 50 例(参照组)作为观察对象,针对两组观察对象实施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检测,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诊断结果差异。 结果: 两组观察对象之间对比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及尿微量白蛋白 / 尿肌酐比值等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的检测诊断价值较高,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提供相应的参考。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尿肌酐比值 早期 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便携式集尿装置在24小时尿标本采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段享娥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隆昌市人民医院儿科段享娥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苯丙氨酸及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导致疾病。因为父母身体中的染色体隐形遗传形成的,一般是在孩子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家长要在孩子刚出生三天的时候,就要去进行检查,一般都是采集宝宝的脚后跟和末梢的血就可以。一般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孩子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现,但是苯丙酮尿症没有及时的去治疗的话,那么就会有很严重的后遗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脐尿管囊肿采取超声诊断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价值施行分析。方法选取我们医院所收诊的脐尿管疾病病人资料20例施行分析,20例病人全部接受超声诊断,通过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通过超声检查结果显示,20例病人中存在脐尿管瘘病人5例,脐尿管囊肿病人6例,脐尿管憩室病人4例,脐尿管窦道病人5例,脐尿管癌病人0例;关于脐尿管囊肿以及脐尿管瘘病人接受手术病理学检查之后的诊断结果和超声诊断结果对比差异不明显。结论临床中对于脐尿管疾病采取超声诊断准确率比较高,能够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超声诊断方式比较安全并且简便,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脐尿管囊肿 超声诊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