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儿童肘部骨折为临床常见伤,尤以肱骨远端(髁部)骨折多见,治疗不当易产生较严重的后遗症.因肱骨远端移位性骨折常涉及关节面、骨骺,暴力较大时多造成粉碎性骨折,不仅手法复位困难,而且维持复位后的位置也困难,是临床骨科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笔者于2010年~2013年采用尺骨鹰嘴过头骨牵引治疗儿童肱骨远端移位性骨折(本文特指髁上及髁间骨折,不包括肱骨内外侧髁及内外上髁骨折)2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尺骨鹰嘴牵引治疗 肱骨远端 移位骨折 儿童 移位性骨折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与分析对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我院对近年来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统计,共计尺骨茎突骨折患者96例,其中合并挠骨骨折48例,单纯尺骨茎突骨折4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观测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共计48例,对观察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的治疗方法,随后对患者实际康复情况最进一步的统计。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时间为患者出院的6~24个月内,平均14个月,对照组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平均愈合时间7周,没有出现无骨不连、骨折再移位、腕关节尺侧的疼痛等现象。根据Dienst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检测,优45例,良2例,合格1例。优良率较高,对照组患者中评定后患者中优有20例,良5例,合格24例。结论对于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对其采取钢丝法与克氏针结合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康复情况,并且对患者的身体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尺骨茎突骨折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临床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伴随尺骨茎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伴随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相关治疗资料。结果患者手术治疗后三个月时,palmartilt角度均值为(8.0±

  • 标签: 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尺骨鹰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肘关节特殊的解剖学结构使得骨折复位非常困难,一旦处理不当很可能造成患者肘关节运动能力丧失,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使用克氏什钢丝张力带对尺骨鹰嘴骨折患者进行关节内固定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既经济实惠又方便的治疗手段。本文综述了克氏什钢丝张力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术中的应用,旨在探讨克氏什钢丝张力带用于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克氏什钢丝张力带 尺骨鹰嘴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AO弹性髓内钉进行儿童桡尺骨骨折闭合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桡尺骨骨折儿童患者,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17例,其中观察组采用AO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整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骨折完全愈合率约为97%,对照组患儿骨折完全愈合率约为81%,两组对比,观察组患儿的骨折愈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患儿骨折部位关节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AO弹性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儿童桡尺骨骨折愈合率相对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AO弹性髓内钉 儿童 桡尺骨双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创Acumed张力带别针系统内固定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方法2012年1月-2015年6月应用张力带别针治疗尺骨鹰嘴骨折38例.结果本组38例骨折患者平均手术手术时间(60±25)min,平均失血量(50±30)ml.出院后获随访12-22个月,平均(16±3.5)月,38例骨折愈合,1例内固定物断裂,2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出现异位骨化,无感染和尺神经炎出现,无退针脱扣发生.临床愈合时间14-18周,平均16周.HSS评分其中优10例,良2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9.5%.结论张力带别针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可靠,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关键词微创;尺骨鹰嘴骨折;张力带别针;内固定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2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患有创伤性尺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创伤性尺骨骨折疾病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开放内固定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创伤性尺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尺骨骨折疾病住院治疗总时间和尺骨功能术后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对患有创伤性尺骨骨折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微创钢板内固定 创伤性尺骨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锁定钛板加髂骨植骨治疗尺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整理收集2011年4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锁定钛板加髂骨植骨治疗尺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临床效果及回访结果,分析这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通过为期1年的回访,25例患者的愈合情况均较为优异,没有出现感染、不愈合及断裂情况,疗效优18例,良6例,可1例。结论锁定钛板加髂骨植骨在尺骨骨折不愈合患者的治疗当中效果非常显著,可有效的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处理治疗,且临床预后情况较好,在临床上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锁定钛板 髂骨植骨 尺骨骨折 不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观察临床使用HGB-200电脑骨折愈合仪患者120例,以无创伤的内生电流刺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临床使用简单,可靠,有较显著的效果。

  • 标签: 骨折 电刺激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骨折后再次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分析其再次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出现骨折骨折的42例患者其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占总人数的71.43%;有39例患者其骨密度值在3.5以下,有27例患者为椎体骨折后发生股骨胫骨折,有11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胫骨折。结论骨折疏松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临床因素主要有高龄、骨密度-T值在3.5以下、女性、髋部和椎体骨折史等,因此,高龄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更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骨折的发生,对此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都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临床风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1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P=0.032)。2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再次骨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骨质疏松患者50例,其中出现再骨折患者20例,设为观察组,未发生再骨折患者3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较多,骨折部位主要集中在股骨颈骨折,患者多为女性,再骨折时间为(4.21±0.85)年,两年内出现再骨折率为5.0%。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而言,仍然存在较大的骨折后再骨折风险,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骨折后再骨折的发生率,以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 标签: 骨质疏松 故障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旨在为临床防治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取我院收治的14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骨折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骨折80例)与实验组(再骨折6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其发生再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BMD-T值、既往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女性、高龄、平卧至站位转换时间>20秒为骨质疏松患者再骨折的风险相关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骨折初次发病患者仍然具有较高的再骨折发生率,应告知患者定期接受复查以评估骨密度,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特别是既往有脊柱或者髋部骨折病史的高龄女性患者,应积极服用药物,进行骨质疏松治疗,并开展针对性的运动协调技能以及防跌倒训练,有效预防再骨折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再骨折 临床因素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