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intestinalbacterialovergrowthSIBO),肝硬化患者由于胆汁酸排泄障碍、肠道内胆汁酸被动吸收增加,陈明湖.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内毒素血症.中华内科杂志

  • 标签: 小肠细菌 细菌过度生长 肝硬化小肠
  • 简介:摘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指小肠细菌数量和种类发生改变并引起消化吸收障碍等病理生理异常的综合征。SIBO在胰腺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可影响胰腺疾病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SIBO与AP、CP、胰腺癌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疾病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肠道菌群
  • 简介:摘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与儿童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胃酸缺乏、肠动力障碍、解剖结构异常及免疫功能受损等均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目前诊断SIBO的方法较多,各类呼气试验简便无创、经济安全,但灵敏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近端小肠细菌培养既往为金标准,但因有创性及培养条件的限制,在临床应用不多,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成为研究肠道菌群组成和功能的新兴工具,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就儿童SIBO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儿童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发病机制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和根除治疗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因消化道症状于2021年9至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接受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且既往未接受根除治疗的患者,根据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是否感染H. pylori,分为H. pylori阳性组和阴性组,乳果糖氢甲烷呼气试验诊断SIBO。H. pylori阳性患者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方案治疗。停药6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和乳果糖氢甲烷呼气试验。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男49例,女53例,年龄(42.1±9.9)岁。其中H. pylori阴性49例,H. pylori阳性53例;SIBO阳性47例,阴性55例。H. pylori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腹部症状及萎缩性胃炎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 pylori感染者SIBO阳性率高于非感染者(60.4%比30.6%,P=0.003);SIBO阳性者腹胀(36.2%比10.9%,P=0.002)和便秘(27.7%比1.8%,P<0.001)症状发生率高于SIBO阴性者。H. pylori根除后SIBO检出率较治疗前下降(20.8%比60.4%,P<0.001),根除后SIBO缓解率为66.7%(20/30),患者便秘症状较前改善(6.0%比18.9%,P=0.008),其余胃肠道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腹胀、纳差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 pylori感染增加SIBO风险,含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的四联方案对H. pylori感染合并SIBO有治疗作用。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根除治疗 消化不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多重用药对罹患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4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病科已行甲烷氢呼气试验(MHBT)的住院患者85例,根据MHBT检测结果,分为SIBO(+)组和SIBO(-)组,用药种类≥5种定义为多重用药,分析比较两组中多重用药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5例住院老年患者,其中SIBO(+)组为38例(44.71%),多重用药患者为41例(48.24%),用药种类和多重用药在SIBO(+)和SIBO(-)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χ2=14.33,均P<0.05)。多重用药是SIBO的危险因素(P=0.017,OR=10.85,95%CI:1.52~77.29)。在14类常见药物中,胃肠动力消化类药物与SIBO相关。多重用药与90 min时氢气的变化值呈正相关(P=0.040,r=0.22,95%CI:0.01~0.42)。结论老年人多重用药与SIBO相关,是SIBO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判断SIBO患病风险,指导进一步检查。

  • 标签: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多重用药 甲烷氢呼气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结直肠息肉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将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按就诊顺序入组,根据结肠镜下诊断分为观察组(结直肠息肉组,300例)和对照组(无息肉组,150例),所有患者完善甲烷氢呼吸检查,比较2组SIBO发生情况。将观察组患者根据结直肠息肉数目、部位、大小、病理类型进一步细分,比较各亚组的SIBO患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SIBO发生率(217/300,72.3%)明显高于对照组(58/150,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结直肠息肉数目、部位、大小、病理类型之间的SIBO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BO有助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SIBO患者及时清菌对预防结直肠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化氢呼气试验(hydrogen sulfide breath test,SBT)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4—12月某高校学生,进行消化道症状和1周膳食问卷调查,以及乳果糖氢-甲烷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methane breath test,LHMBT)和SBT。分析呼气中氢、甲烷及硫化氢浓度并绘制硫化氢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BT的阳性判断标准。结果共纳入300名受试者,男84名、女216名,年龄17~32(21.6±2.4)岁。203名报告SIBO样症状,其中LHMBT阳性99名(48.8%);无症状97名中,LHMBT阳性38名(39.2%)。摄入乳果糖90 min时呼气中硫化氢升高值和氢气升高值显著正相关(r=0.516,P<0.01);硫化氢绝对值和甲烷浓度显著正相关(r=0.632,P<0.01)。以服用乳果糖后90 min时硫化氢绝对值≥62.5 ppb(×10-9)或较基线值升高25.0 ppb为阳性判断值,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4%、79.1%和73.3%。硫化氢丰度与维生素B12的摄入量显著相关(P=0.011),阳性者便秘更为突出。结论乳果糖硫化氢呼气试验与氢-甲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对便秘患者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作为诊断SIBO的重要补充。

  • 标签: 硫化氢 膳食 呼气试验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长期维持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可能增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风险,极少有研究关注老年人按需和长期维持PPI治疗对SIBO的影响。应用甲烷氢乳果糖呼气试验(LBT)研究老年人SIBO的患病率,探讨按需和长期维持PPI治疗对老年人罹患SIBO风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消化内科门诊的200例老年人,分为长期维持PPI治疗组、按需PPI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LBT检测SIBO的患病率,分析比较三组的SIBO患病率。结果200例老年LBT受试者,SIBO患病率为71.5%(143/200)。PPI治疗和糖尿病(DM)是SIBO的独立危险因素。接受PPI治疗的老年人SIBO患病率为77.1%(108/140),未接受PPI治疗的老年人SIBO患病率为5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长期维持PPI治疗组SIBO患病率显著高于按需PPI治疗组和对照组(88.6%、65.7%和58.3%,P值均<0.01)。按需PPI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SIBO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长期PPI治疗的老年人,PPI治疗时间>61个月者SIBO患病率明显升高。结论老年人长期维持PPI治疗增加SIBO患病风险,而按需PPI治疗则不会增加其风险。因此如果老年人必须接受长期PPI治疗,在原发病许可的前提下,尽量按需服用,而不是每日持续服用。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老年人 甲烷氢呼气试验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米曲菌胰酶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收治的FD合并SIBO患者80例展开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多潘立酮片及米曲菌胰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仅应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乳果糖氢呼气试验转阴率。结果观察组食欲不振、餐后饱胀及上腹烧灼感积分明显降低,且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乳果糖氢呼气试验转阴率为77.5%,显著高于对照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曲菌胰酶片在治疗FD及SIBO的过程中,的确改善了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提高了乳果糖氢呼气试验转阴率。

  • 标签: 米曲菌胰酶片 功能性消化不良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疾病使用利福昔明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序贯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7月—2017年9月我院接收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74例,均分两组治疗,对照组使用利福昔明药物治疗,研究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序贯治疗,对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性(P<0.05)。结论在临床上,使用利福昔明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序贯法对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治疗的应用效果更加明显,可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予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利福昔明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股骨干骨折后过度生长动物模型,并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观察骺板的差异表达蛋白,以期明确股骨干骨折后过度生长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取48只雄性6周龄日本大耳白兔,利用环形剥离股骨干骨膜的方法建立兔股骨干骨折后过度生长动物模型,右侧为手术侧,左侧为假手术侧。术后4周取术侧及假手术侧股骨测量全长,并取股骨远端骺板行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通过对差异蛋白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研究相关蛋白表达变化。另取20只10周龄雄性日本大耳白兔作为空白对照组,测量其双侧股骨长度。对相关差异蛋白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股骨长度差及蛋白表达差异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验证正态性,F检验验证方差齐性,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分析两侧股骨长度,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手术组与空白组长度差,若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GO功能富集分析应用Fisher精确检验。结果术后4周,手术组双侧股骨长度差(手术侧-假手术侧)为(0.62±0.63)mm,空白组双侧股骨长度差(右侧-左侧)为(-0.025±0.26)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鉴定出283种差异蛋白,GO分析提示差异蛋白富集于细胞代谢、胞内结构、有机环状化合物结合等,KEGG富集提示差异蛋白通路集中于核糖体、蛋白质外排、剪切体、细胞凋亡及内质网中蛋白质加工等。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提示X型胶原蛋白α1链(type X collagen alpha 1 chain,COL10A1)在过度生长的股骨远端骺板软骨中表达上调。结论通过骨膜环切法可建立股骨过度生长的动物模型,COL10A1可能参与股骨过度生长的生物学行为。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生长板 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多伴有小肠动力障碍,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发生率高。采用氢呼气试验(HBT)可对比老年便秘患者和非便秘患者的小肠细菌生长和分布情况、小肠蠕动速度、回盲瓣功能等,分析老年性便秘SIBO的成因及程度。本结果显示老年性便秘患者出现SIBO的概率与无便秘的老年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性便秘的SIBO发生可能与回肠反流相关,且出现在小肠全程。

  • 标签: 便秘 小肠 细菌 呼气
  • 简介: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的研究团队透过最先进的基因工程重组技术,运用合成生物学的概念,成功地将沙门氏菌改造成一种名为“YB1”的厌氧细菌,此细菌能有效地抑制癌肿瘤生长,又不会危害正常细胞。研究团队最近已成功为“YB1”厌氧细菌取得美国专利,

  • 标签: 厌氧细菌 肿瘤生长 癌症 研究团队 合成生物学 重组技术
  • 简介:采用严格的厌氧技术,分析从贵阳青岩沼气池中分离纯化后的5株产甲烷细菌生长基质的利用情况,发现5株产甲烷细菌只在以甲酸钠为代谢底物的培养基中生长,而在分别以甲酸钠和甲酸钠、乙酸钠、甲醇以及CO2和H2的混合物为生长基质的培养基中,其生长情况没有变化。

  • 标签: 产甲烷细菌 生长基质 研究
  • 简介:有机农业提倡与自然共存不破坏平衡,而自然界的土壤中存在许多可促进植物生长的植物根圈微生物(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此类微生物可分泌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并可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基因,增强植物抗病.PGPR可产生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生长,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可溶性磷及铁,诱发植物抗病、克服逆境、增强营养吸收,固氮或防治病害等,在有机农业上有助于植物增产,改善农业对化学肥料的依赖,生产出健康的作物.参25.

  • 标签: 促进植物生长根圈细菌 植物生长 有机农业
  • 简介:目的:探讨过度训练对大鼠小肠粘膜机械屏障的影响及其大豆多肽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过度训练组、大豆多肽干预组。过度训练组大鼠进行每周6次共9周的力竭性运动训练。大豆多肽干预组大鼠,在每次训练之前灌服用生理盐水新鲜配制的大豆多肽溶液,补充剂量为0.5g/kg体重。9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小肠粘膜的组织结构,并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内毒素含量以及小肠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过度训练组大鼠小肠绒毛水肿增粗,数目明显减少,绒毛之间的间隙变大,绒毛高度显著缩短,部分粘膜上皮细胞出现肿胀、变性,甚至坏死等病理性变化。且血浆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小肠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降低,而MDA含量显著升高。②大豆多肽干预组大鼠小肠绒毛数目稍微有些减少,绒毛之间的间隙稍有增大,绒毛高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变化,但是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基本正常,没有明显的变性、肿胀、坏死等病理性变化。与过度训练组相比,大豆多肽干预组血浆DAO活性和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小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下降,SOD活性显著升高。结论:①过度训练可以导致小肠粘膜的萎缩和损伤,破坏小肠粘膜屏障,引起小肠粘膜通透性的增加,从而形成"内毒素血症"。②大豆多肽的补充可以有效地缓解过度训练大鼠肠道粘膜的损伤,降低肠上皮的通透性,对保护小肠粘膜的屏障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③过度训练可使肠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氧自由基生成增加,从而导致肠道粘膜的损伤。在大负荷训练之前补充外源性大豆多肽可能有助于增加小肠粘膜的抗氧化能力,有效预防肠道粘膜氧化性损伤的发生。

  • 标签: 过度训练 大豆多肽 小肠粘膜屏障 二胺氧化酶 内毒素
  • 简介:为研究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小肠形态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1±1)日龄断奶、(6.62±0.03)kg健康“长×大”杂交仔猪36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6头仔猪,公母各半。试验日粮是在以玉米豆粕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0.1%丁酸钠。试验期为21d。饲养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1%丁酸钠可显著降低断奶后1周的腹泻发生率(P〈0.05),提高断奶仔猪7-21d的平均日增重(P〈0.05),对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性影响(P〉0.05)。小肠组织形态观察结果表明,0.1%丁酸钠可显著提高断奶后第一周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和降低隐窝深度(P〈0.05)。

  • 标签: 丁酸钠 断奶仔猪 腹泻率 平均日增重 小肠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移植后肠道抗感染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全小肠动物实验模型,分为对照组和肠道抗感染组,移植后9天处死大鼠并获取回肠、盲肠和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肠道抗感染组回肠、盲肠及肠系膜淋巴结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两组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和厌氧菌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小肠移植后应用肠道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减少革兰氏阴性细菌来降低细菌移位的机率。

  • 标签: 小肠移植 肠道抗感染 细菌移位
  • 简介:血培养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内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普通病房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死率为20.7%,烧伤、血液病、恶性肿瘤和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病死率可达30.3%~46.5%~([1])。近年来,随着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广谱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呈现不断的上升趋势。

  • 标签: 血培养瓶 不同厂家 BD 厌氧瓶 梅里埃 细菌生长
  • 简介:按照1985年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对192袋出厂面包及55袋出售点面包分别于出厂后的第1~6天进行细菌及霉菌培养,检验结果显示,在广州室温条件下,塑料袋装面包自出厂的第三天起,大部份样品不论细菌总数或霉菌数均已超过国家标准,故认为保鲜期应定为两天。

  • 标签: 食品保存 细菌检查 污染源 保鲜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