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内障切口手术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7年9月—2008年3月来150例(158眼)白内障切口手术,进行疗效分析。本组患者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71岁,术后第一天视力光感/眼前20cm-0.3占11.39;手术第一天0.3≤视力≤0.8占80.45%;视力>0.8占8.23%。术后第一天角膜内皮轻度水肿占9.49%,于术后第2-5天恢复透明,术后2例发生前房积血,经治疗、休息痊愈。结论白内障切口手术效果好,病人痛苦少,术后视力恢复快。

  • 标签: 白内障 非超乳小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方法:本组39眼均采用颞上或鼻上象限6~7mm挑眉式巩膜切口、囊袋内完成ECCE及IOL植入术。结果:术后一周裸眼视力≥0.5者25眼(64.1%),术后一个月裸眼视力≥0.5者34眼(87.1%),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角膜散光明显减少(P<0.01)。结论:本组手术切口,且切口位鼻上或颞上而不受上直肌和水平肌牵引的影响,角膜散光明显减少,手术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对具有娴熟ECCE技术者极易掌握,便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白内障摘除 小切口 角膜散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对56例(62眼)白内障施行手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56例(62眼)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0.5者55眼(88.71%),术后三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58眼(93.55%)。结论手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等优点,适宜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白内障 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切口超声乳化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80例(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80例(眼)老年白内障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l周视力<0.3占11.25%,0.3≤视力≤0.8占82.50%,视力>0.8占6.25%。无严重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出现。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确切可靠,手术方法安全,操作简便,无术后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老年白内障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反眉弓状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25例(130眼)白内障患者采用反眉弓状巩膜隧道切口方法娩核白内障囊外摘出术,联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或矫正视力≥0.5占52.0%,第3天;≥0.5占61.1%,≥1.0占16.9%。结论反眉弓状切口白内障摘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有效、安全、简便、经济,适合于尚未有能力和条件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小切口 基层医院 白内障 囊外摘出 非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乳化切口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两种手术方式的复明效果。方法选择2005~2010年2月已在我院和由我科医生在基层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术,随访半年以上者,共900例,男性420例,女性480例;其中老年性白内障893例,先天性白内障2例,并发性白内障5例。结果术后初期,切口组反应明显,中晚期两组治疗效果一致,满意度一致。结论超声乳化切口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明显,只要掌握好适应证,提高手术操作治疗,均是治疗白内障的理想方法。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小切口囊外摘除
  • 简介:目的观察双针劈核法在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采用双针劈核法劈开晶状体核,切口囊外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视力第一天、第三天裸眼视力≥0.5分别为39眼(41.5%)和68眼(72.3%)。术后第一天角膜水肿14眼(14.8%),前房出血5眼(5.3%),8眼(8.5%)前房渗出。经治疗后,均好转恢复。结论把双针劈核法应用在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安全,并发症少,易于掌握且手术成本低。适于在基层医院和大规模防盲行动中开展。

  • 标签: 白内障 劈核 小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对白内障患者施行巩膜隧道切口+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表面麻醉下行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共50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及3个月进行视力和角膜散光情况检测。结果所有术眼均在表面麻醉下顺利完成。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0.5者分别为67.4%、95.0%、95.3%,93.9%,术后1周角膜曲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对白内障患者施行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并可使术后视力早期恢复。

  • 标签: 表面麻醉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摘除 术后 巩膜隧道小切口 术前
  • 简介: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和切口囊外门内障摘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方法: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4,1,3mo,观察I组108例单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和II组94例单眼行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的眼部情况,使用生存质量调杏量表记录分数。结果:术前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术后1mo和3mo的生存质量总分数,I组和Ⅱ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4mo生存质量总分数和各指标分数,I组高于Ⅱ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品状体植入术患者的生存质量在短期内就得到明显提高。手术效果优于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期效果I组和Ⅱ组无明显差异,远期结果尚待进步深入探讨。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吸除术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生存质量
  • 简介:自1967年Kelman首创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以来,由于该手术具有切口、愈合快、视力恢复好、患者不需住院等优点,近年已逐渐在国内推广.笔者随机总结1999-03~2004-04白内障患者95例102只眼,他们均接受门诊白内障无缝线切口超声乳化术并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晶体 人工
  • 简介: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24例,采取颞上方或颞侧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避开功能性滤过泡,保持已有的滤过功能。结果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5的15例、0.1~0.4的7例、<0.1的2例。随访3月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切口囊外摘出手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可提高视力并保持滤过泡功能。

  • 标签: 白内障摘出术 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糖尿病患者老年性白内障各48眼施行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空腹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切口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可明显改善视力,安全有效。

  • 标签: 糖尿病 白内障 人工晶体
  • 简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虽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对激光的认识和了解,使其有可能应用于白内障手术,Nd:YAG激光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更加安全,对局部组织无损伤,手术时切口更小,手术后散光轻,操作简单.这一技术将使白内障手术效果更趋于完美.

  • 标签: 激光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组织损伤 散光 ND:YAG激光
  • 简介: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迅速发展.使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即能获得较好的视力。但是手术切口会造成散光从而影响术后的视力是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许多研究主要着眼于手术切口本身,如:大小、位置、方式等的改变对角膜散光的影响而忽略了患者术前术后的屈光状态。其实,对术前原已存在的散光,术后可有目的地通过合适的切口以矫正部分术前散光,从而使术后视力更好。本研究根据术前患者散光状态的不同,采用不同位置的切口.观察其术后角膜散光及视力情况,以了解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前患者的不同矫正效果。

  • 标签: 白内障术后 手术切口 散光变化 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术后角膜散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12l眼)眼轴界于26mm~31.5mm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经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吸出,并植入软性或硬性人工晶体。结果术后第l天视力≥0.5者74眼,占61.2%。<0.5者47眼,占38.8%;术后3个月≥0.5者78眼,占64.4%。<0.5者43眼。占35.6%。术后远视力较佳。视力无提高者5眼。后囊膜破裂3眼。术后早期角膜水肿17眼。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够有效治疗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

  • 标签: 高度近视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疗效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手术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将194例212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三组.A组69眼,为上方角巩缘大阶梯切口,切口长度为11mm弦长(约120°弧度);B组71眼,为上方巩角膜切口,切口长度为5.8mm弦长;C组72眼,为距角巩缘3mm的反眉弓形巩膜遂道切口,遂道宽度示为5.8mm.晶状体核处理:A组采用双手压迫法将核娩出,B、C组均以碎核器将晶状体核分为两半后再用晶状体圈匙捞出.三组均为同一术者并用同种人工晶状体及逢线,术后处理也基本一致.术前、术后1周、1月、3月查视力及应用角膜曲率计观察角膜散光变化.结果:术前A、B、C组平均角膜散光为0.81±0.33、0.84±0.30、0.79±0.29D.术后1周、1月、3月平均角膜散光度及裸眼远视力≥0.5的眼数分别是:A组:4.31±1.37、3.56±1.24、2.46±1.18D,36眼,49眼,60眼;B组:3.54±1.05D,3.03±1.03D,2.35±1.01D,42眼,55眼,65眼;C组:1.72±0.43D,1.36±0.41D,0.88±0.36D,56眼,61眼,70眼.经t及χ2检验,三组间以上二种参数分别进行比较,术后1周及1个月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时,A组及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组与A、B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巩膜遂道切口,术后散光,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切口 白内障 角膜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