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分数中间心力衰竭(HFmrEF)和其他类型的心力衰竭从临床特点、治疗等方面来看,具有不同特点。本文,对HFmrEF的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发现缺血性心脏病为 HFmrEF重要的病因,且合并心房颤动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临床强调根据病因及并发症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

  • 标签: 射血分数中间值 心力衰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定量评估心力衰竭患者左室能量损耗(EL)及涡流特点,探讨EL与心脏功能及涡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左室分数(LVEF)<50%的心力衰竭患者105例,分为分数中间的心力衰竭组(LVEF 40%~<50%,HFmrEF组,56例)及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组(LVEF<40%,HFrEF组,49例),并匹配同期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VFM技术测量左室内等容舒张期(IVR)、快速充盈期(RFP)、心房收缩期(ACP)、等容收缩期(IVC)及快速射期(REP)的EL、涡流面积及循环强度。结果HFmrEF组、HFrEF组左室内各时期EL较对照组减低,且ACP内左室内EL在对照组、HFmrEF组、HFrEF组间呈逐渐减低的趋势(均P<0.05)。ACP内HFmrEF组、HFrEF组左室内漩涡面积、循环强度均较对照组增大,且在对照组、HFmrEF组、HFrEF组间呈逐渐增大趋势(均P<0.05)。RFP左室内EL与E/e′呈正相关(r=0.524,P<0.001)。ACP左室内EL与A峰呈正相关(r=0.492,P<0.001),与漩涡面积呈负相关(r=-0.235,P=0.040)。结论VFM技术可用于评估左室内EL改变,HFmrEF及HFrEF患者左室内EL较正常人显著减低,EL与心脏舒缩功能及漩涡面积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血流向量成像 心力衰竭 能量损耗 涡流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念减压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分数中间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心力衰竭分数中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正念减压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正念练习、呼吸训练、情绪调节等措施进行干预。使用生活质量问卷(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正念减压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身体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等各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减压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心力衰竭分数中间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正念练习、呼吸训练和情绪调节等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提高心理健康,并改善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因此,正念减压护理干预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分数中间是指心力衰竭患者分数介于40%~49%之间的情况。

  • 标签: 正念减压护理 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中间值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100例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增强型体外反搏规律治疗,治疗12周,比较两组心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心功能等基线资料相似(均为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的踝肱指数、6 min步行距离、左室分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肌钙蛋白I、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但研究组的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为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6%比68.0%,χ2=13.279,P<0.05),而两组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8.0%比12.0%,χ2=0.444,P=0.5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满意,可明显提高心功能。

  • 标签: 增强型体外反搏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寻找新方法。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82例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数据差异显著( P< 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心率、 LVEF(左心室分数)、 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在治疗分数中间心力衰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药物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射血分数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都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将其中的依那普利药物替换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各40例,对比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整体疗效,规避心脏不良事件,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疗效 心脏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医联体背景下分数中间的中老年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和天津河西医院诊区急性失代偿心衰住院患者180例,根据入院后左心室分数(LVEF)将心衰患者分为分数低(HFrEF,LVEF< 40%)组70例(38.9%)、分数中间(HFmEF,LVEF 40%~49%)组50例(27.8%)和分数保留(HFpEF,LVEF≥50%)组60例(33.3%),比较3组患者临床特征及1年预后差异。结果1年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单因素Cox回归分析,HFrEF组与HFmEF组、HFpEF组与HFmEF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心衰再入院分析,HFrEF组47.1%(33例)较HFmEF组48.3%(29例)高、HFpEF组24.0%(12例)较HFmEF组高(HR分别为2.307、2.368,95%CI:0.187~4.480、1.207~4.644,均P<0.05);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HFrEF组57.1%(40例)较HFmEF组34.0%(17例)高(HR=2.053,95%CI:0.187~4.408,P<0.05)。多因素分析,1年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HFmEF组与HFpEF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0.477,95%CI:0.241~0.941,P<0.05);肺心病(P<0.05)、心房扑动和(或)心房颤动(P<0.01)、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Ⅳ级(P<0.01)为死亡的危险因素。高血压、肺心病是心衰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医联体背景下中老年住院HFmEF患者临床特征倾向于与HFrEF一致,但其缺血性心脏病特征更显著,HFmEF组患者1年心衰再入院风险低于HFpEF及HFrEF组患者,1年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3组无差异。

  • 标签: 心室功能,左 心力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诊的62例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在双盲法下分为2组,31例/组,对照组接受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接受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将两组中间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NT-proBNP(1024.14±908.54)pg·ml-1、LAD(39.63±3.14)mm、LVESD(56.15±3.21)mm和LVEF(48.64±5.55)%优于对照组(1565.26±989.65)pg·ml-1、(41.46±3.60)mm、(54.24±3.14)mm、(45.69±5.49)%,(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沙库巴曲缬沙坦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预后
  • 简介:本文简述了分数正常心力衰竭,又称为分数保存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保存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并比较了其与功能低下心力衰竭(收缩功能低下心力衰竭)的预后。概述了其病因与病理生理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

  • 标签: 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 心室主动松弛能力受损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部分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治疗后左心室分数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被称为分数改善的心衰。左心室逆重构是其中重要的病生理基础,与临床预后改善相关。本文从分数改善的心衰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特征、评估、治疗及随访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 标签: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改善 治疗 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缺血性心肌病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长治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持续用药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肾功能指标变化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室分数(LVEF)、肌酐(SCr)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SCr、及NT-proBN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分数中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沙库巴曲额缬沙坦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次数。

  • 标签: 心力衰竭 缺血性心肌病 射血分数中间值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 短期疗效
  • 作者: 吴正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2-0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33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江苏南京 210031
  • 简介:摘要:分数保留性心衰(HFpEF)属于常见心力衰竭类型,该疾病在病理、生理机制方面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患者伴随心脏重构、多器官功能障碍。该疾病患病后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严重。当前西医治疗该疾病存在局限性,当前临床提出可借助中医手段,结合患者证型,采取针对性药方,可确保患者治疗效果。本文具体围绕HFpEF进行分析,在明确中医证候特点的同时,观察中医诊治方法。

  • 标签: 中医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 中医证候
  • 简介: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左室分数正常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HF),并且分数正常的HF(HFpEF)患者可占到HF人群的50%[1]。HFpEF的总体死亡率可能高达分数减低HF(HFrEF)患者的死亡率[2],虽然HFpEF的大部分死亡是心血管性死亡;但与HFrEF相比,HFpEF的非心源性死亡较高。近十年类HFpEF患者的预后并未得到改善,凸显长期缺乏对该重要综合征的有效治疗。

  • 标签: 射血分数 总体死亡率 非心源性死亡 流行病学研究 重点综述 舒张功能障碍
  • 简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能力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也是心脏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之一[1,2].依据左心室分数(LVEF),心衰可分为LVEF降低的心衰(HFrEF)和LVEF保留的心衰(HFpEF).近年来HFpEF患病率相对于HFrEF明显增加,本文就HFpEF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

  • 标签: 心力衰竭 保留射血分数 舒张功能障碍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蒋庆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重庆嘉陵医院,重庆市400032
  • 简介:心力衰竭(HF)仍然是造成死亡率、住院和生命质量降低的主要因素。作为心血管病发展至最严重阶段时的主要临床综合征,HF已经引起了科学研究人士和临床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分数中间心脏衰竭也逐渐成为了HF领域的科研热门话题,既往对HFpEF这一群体的历史资料更甚少。随着HFpEF这一技术的单独出现,相应的临床应用也将伴随发生,新技术、新药物也不断出现。本文针对HFpEF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左心室射血;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逆加人参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分数EF的临床观察。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四逆加人参方;对照组给予在休息、吸氧、祛除病因基础上常规西药治疗,两组不同方案同时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脏分数EF。结果两组患者显效率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0%、心脏分数EF好转率88%,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3%、心脏分数EF好转率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四逆加人参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与中医证候,并能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

  • 标签: 四逆加人参方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射血分数
  • 简介: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心力衰竭逐渐成为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很多患者通过规范化诊治,分数得以恢复。近期多项研究发现这类分数恢复的心衰患者的病理生理、临床特征、预后等与持续性分数降低的心衰或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不同,提示这群患者可能是一类独特的人群,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分数恢复的心衰的定义、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征、治疗管理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射血分数恢复 心力衰竭 逆重构 心肌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对合并分数中间心力衰竭(HFmrEF)的糖尿病患者心肾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合并HFmrEF的糖尿病患者350例,根据是否应用SGLT2i分为SGLT2i组76例和对照组274例。主要观察指标为随访发生心肾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入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相似。平均随访时间为(10.3±5.6)个月,有33例(9.4%)心肾事件。SGLT2i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6.6%)和28例(10.2%)。SGLT2i组的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9%比6.6%,HR=0.599,95%CI:0.380~0.944,P=0.022),但死亡(0比0.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3%比1.8%)和急性肾功能不全(1.3%比1.5%)发生率均相似(均为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GLT2i与心力衰竭住院风险呈显著负相关(OR=0.582,Log-rank检验P=0.016),与心肾临床结局呈显著负相关(OR=0.649,Log-rank检验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GLT2i(OR=0.867,P=0.002)、老年(OR=1.814,P=0.012)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OR=1.681,P=0.031)是发生心肾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SGLT2i可降低合并HFmrEF的糖尿病患者心肾临床结局风险。

  • 标签: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 糖尿病 心肾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