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18~50岁)无偿献血首次献血前后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电话回访测试记录方式,对106名首次献血者和106名多次献血者进行SCL-90有意义清单的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调查人员首次献血后的心理状态可分为3种:(1)健康状态;(2)不良状态;(3)心理障碍;不良心理表现为怕痛,担心献血后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的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无偿献血服务和技术操作要切实做到自然、热情、周到、可信。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 服务 无偿献血人员 首次 心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招募安全献血的综合促进型式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本血液中心2016-7到2017-8共394例献血者的资料以及血液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对所有流动采血点的献血进行问卷调查,方法394份,共收回394份。结果394例献血者,四项指标检出率为15.74%,阳性率和献血者的性别、职业以及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有所关联,男性阳性率64.52%,女性阳性率35.48%。28-53岁阳检率高于19-27岁,而且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检测阳性率高于大专以上,献血者中检出率较高的为农民,其次为服务行业,学生的阳性率最低。44-52岁梅毒阳性男性高于女性,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19-27岁的学生血源、女性、高学历是最安全的。结论招募安全血液的综合促进型的操作性强,可以在根源性确保血源的安全性,提高工作人员的无偿献血招募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招募人员在招募过程中做好沟通和交流,提高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促进型式 安全献血人员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帮助初次献血者做好自我心理调整,有效降低献血者因对献血环境和献血过程的陌生及恐惧心理,而产生的献血不良反应。方法医护人员针对初次献血者在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干预,使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成功实施无偿献血。结果95.59%的初次献血者顺利完成献血,4.41%的初次献血者出现生理心理不良反应。结论做好初次献血者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站工作效率,为最大程度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初次献血者 无偿献血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无偿献血中采血人综合素质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献血者400名,将采血人系统化培训前的2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培训后的2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献血者总满意率96.5%,对照组总满意率8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献血者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6.5%,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采血人进行培训,提高采血人综合素质,能够提高无偿献血工作质量,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采血人员 综合素质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不同的献血场所进行全血献血群的分布特征情况。方法:汇总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我市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全血献血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学历等方面。结果:固定献血点和流动献血车的全血献血群在年龄、性别、学历、献血量选择、职业、初次献血、多次献血以及血液复检淘汰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P

  • 标签: 全血献血 不同献血场所 分布特征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基于政府引导视角下分析鄂州市无偿献血工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力求顺应当前增长需求大为增加的临床用血,同时,就鄂州市来说,其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各级政府应该做好组织机构的完善工作,管理好组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构建有效的宣传机制,增强鄂州市居民的无偿献血意识。

  • 标签: 鄂州市 无偿献血 献血人群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76-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无偿献血中实施人性化服务与护理的作用。方法培养采血工作人员对无偿献血者的人性化服务意识,加强采集血液过程中的护理指导。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整个血液采集过程满意程度逐渐提高,逐步成为固定无偿献血者。结论在采集血液过程中对无偿献血者实施人性化服务和护理,可消除献血者紧张情绪,促使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的壮大,满足临床用血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保证临床医疗急救用血,使无偿献血工作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 标签: 无偿献血 人性化 服务
  • 简介:目的:通过对韶关市无偿献血群梅毒感染和分布结构情况的调查分析,为安全输血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利用本中心无偿献血者135732人份血液标本,标本先采用ELISA法检测梅毒指标,阳性标本再用TPPA试剂确认,同时比较不同年份、年龄、性别、婚姻、血型、献血次数、文化程度及职业分布上的感染率。结果:共检测无偿献血标本135732人次,经确证梅毒阳性1050人份,阳性率0.77%。阳性率逐年增高,从1998年占0.29%增加到2005年占1.15%,增加了将近4倍,高于其他城市〔2,3〕。女性梅毒阳性高于男性,男女比例1:1.52,与其他城市相反〔1〕。阳性率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献血次数、职业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梅毒阳性与阴性在ABO血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梅毒阳性与梅毒阴性者ALT、抗-HCV检验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韶关市无偿献血群梅毒感染明显逐年增长趋势,在实行全部无偿献血时应建立一支固定的志愿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血站体检医生应加强献血者的问诊、体检、减少高危人群献血,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检测试剂,切实做好无偿献血者梅毒血清筛查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献血者 梅毒 感染
  • 简介:摘要:从数据反馈可知,目前我国人均献血率相对较低,这对于血库库存补给以及挽救病人具有有极大的影响,面对这样严峻形式,必须要做好血库血量补充工作,发挥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献血,尤其是要增强加大企业职工人群的献血意识,企业职工基本都是以年轻人为主,身体康健,符合献血需求。文章将简要阐述企业职工献血群激励招募策略的具体的实施,增加无偿献血队伍,补给血库库存。

  • 标签: 企业职工 献血人群 激励招募策略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渭南地区2016年无偿献血群核酸检测情况,讨论核酸检测对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罗氏Cobass201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2遍ELISA检测阴性,且ALT合格的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34251例,其中HBVDNA有反应性33例,HBV阳性率为0.96‰,HCVRNA和HIVRNA未检出,不同月间HB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5.57,P〉0.05);混检阳性的Ct值越低拆分阳性率越高,且不同Ct值组间拆分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P〈0.01);无偿献血群各年龄段HBVDNA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6,P〈0.01),其中以41~50岁组的阳性率最高,占72.73%(24/33);首次和重复献血者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4,P〈0.01);男性献血者HBVDNA阳性率高于女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P〈0.05).结论血液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无偿献血群存在的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主要是输血感染HBV,将核酸检测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 标签: 核酸检测 窗口期 输血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指导对血比重异常献血群的影响。方法:指定专人负责资料收集,对102名低血比重献血者进行3~6个月健康指导,测定干预后血比重。结果:干预3个月后63名献血者测定合格,3~6个月间18名献血者测定合格,共有21名献血者检测为不合格。81名合格献血者中72名参加了献血。结论:通过健康指导提高了低血比重人群对不良生活方式的认知并且对扩大无偿献血群有积极效果。

  • 标签: 健康指导 血比重测定 不良生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焦作市无偿献血群ALT初筛阳性原因,制定招募安全、充足血源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3月1日~2010年5月31日10335例无偿献血者ALT初筛结果资料,按性别差异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男性ALT阳性率明显大于女性;男性ALT阳性中酒类摄取因素与女性相比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其它因素无明显差异。结论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应加大针对男性献血公民的宣传力度,让他们充分了解到酒类摄取对ALT初筛结果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有效的降低男性在献血中ALT初筛中阳性比例,为安全、充足的血源提供有力保证。

  • 标签: 无偿献血 ALT初筛 性别差异 献血宣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焦作市无偿献血群的分布调查,为本市无偿献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调查期间的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261名献血中,男性19344名,女性14917名;年龄20-50岁占总献血数91.07%;无偿献血者构成以农民为主(占62.24%),城镇居民和企事业职工其次;献血群与职业和文化程度存在显著关系;献血二次以上者相对较多,占56.09%。结论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工作,鼓励更多的企事业职工和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群体,建立一支广覆盖的献血群。

  • 标签: 无偿献血 性别 年龄 职业 献血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无偿献血群中HIV检测结果多样性,对无偿献血安全性做出参考。方法选取在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参与志愿献血的2400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调查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人口学特征,分析导致HIV检测阳性结果的危险因素,及分析HIV检测阳性结果的人口学特征。结果研究发现在参与研究的2400名无偿献血志愿者中,检出HIV阳性人数为18人,占比7.5%,其中A型血4人,B型血5人,AB型血3人,O型血6人,男性11人,女性7人,年龄最小者为25岁,年龄最大者为56岁,平均年龄为(33.78±3.50)岁,为初次献血的人数为14人,重复献血者为4人。根据统计学分析,教育程度(高中及以下)、常住地(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职业(无固定职业者),献血次数(重复献血者)、有输血经历、有边缘性行为者是导致献血群HIV检测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近年来的无偿献血群中,拥有较高的HIV检测阳性率,同时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常住地位置、职业固定度、献血次数、有接受输血、有无边缘性行为都是HIV检测阳性的危险因素,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创造安全献血环境。

  • 标签: 无偿献血 艾滋病 HIV 多样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5—2020年杭州市献血群HIV感染特征,为血液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将2015—202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收集的杭州市献血者纳入研究,采集血液样本后采用2个不同厂家ELISA试剂检测HIV抗体,比较2种试剂的检测吸光度值与cut off的比值(COI值),核酸扩增技术检测HIV RNA。分析判定为HI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献血次数、性行为等特征。结果检测样本数为1 063 980份,来自901 586名献血者,共检测出HIV阳性138例,检测阳性率为1.53/万,6年间HIV阳性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1.457,P<0.05)。献血群HIV感染者主要为男性(93.48%)、首次献血者(66.67%),为25~34周岁居多(39.86%)。2个不同厂家ELISA试剂能有效检出135例HIV感染,但发现3例献血者样本HIV抗体阴性、RNA阳性,在2~4周后均显示HIV抗体阳性。结论杭州市献血群HIV感染率较低,感染者以男性居多。献血群中存在HIV血清学检测窗口期样本,需引起重视。

  • 标签: HIV感染 献血者 HIV抗体检测 HIV RNA检测 窗口期
  • 简介:摘要血液是一种特殊的稀缺资源,目前还不能利用科学技术人工合成,不能大规模生产,适龄健康人群的无偿捐献是临床病患用血的重要来源。

  • 标签: 无偿献血 献血者
  • 简介:摘要在无偿献血工作的普及下,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的公民越来越多。无偿献血这一行为本身属于仁义之举,而血站工作人员的服务则对无偿献血者的情绪及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延续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血站工作人员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为献血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本文分析了血站实施无偿献血性化服务的必要性,并就人性化服务的实践做了探讨。

  • 标签: 血站 无偿献血 人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