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采血采血、热合留样以及按压针眼处和处理各种献血反应的过程当中,都经常会有遇到不慎被血液溅污或者是被针头刺伤的状况,存在着被病毒感染的高度职业危险。因此,需要加强相应的防护措施来保障采血的安全。下文通过对血站职业暴露的基本表现的介绍,提出了具体的血站职业暴露的相应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血站 职业暴露 采血人员 防护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血站采血HIV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观察预防及处理效果。方法选取本血站采血86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采血,预防组在分析HIV感染原因的基础上,加强对HIV职业暴露的预防。结果预防组采血HIV知识(98.48±0.15)分、预防知识(99.00±0.04)分、处理知识(99.17±0.06)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站应加强对采血的培训,提高其对HIV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知识的掌握水平,降低HIV感染率,提高自身的安全性。

  • 标签: 采血人员 HIV职业暴露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无偿献血中采血综合素质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献血者400名,将采血系统化培训前的200名献血者作为对照组,培训后的200名献血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献血者对采血工作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献血者总满意率96.5%,对照组总满意率85%,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献血者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6.5%,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采血进行培训,提高采血综合素质,能够提高无偿献血工作质量,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采血人员 综合素质 无偿献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基于实践进行探究分析了解血站采血工作中可能引发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且探讨有效措施。 方法: 选择采血站 46 名采血工作人员进行分析,自制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导致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通过统计采血的锐器刺伤概率进行深入研究探讨有效策略。 结果: 7 名采血出现职业暴露,检测中 直接与污染物接触的有 2 名占比 28.57% 、被针头刺伤的有 3 名占比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采血使用两种速干手消毒剂消毒效果。方法采血现场采血使用速干手消毒剂前后分别取样然后细菌培养,同时记录干燥时间及菌落计数并计算。结果两种速干手消毒剂干燥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消毒效果均能达卫生部《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卫生手要求。结论在能满足卫生手的前提下选用干燥时间短、刺激性小的速干消毒剂。

  • 标签: 采血人员 手卫生 速干手消毒剂 消毒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静脉采血群的心理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120例静脉采血,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采血时的心理状况,并据此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结果主要心理反应类型为潜在紧张型和恐惧型。结论根据采血群的心理特征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静脉采血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静脉采血 心里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脉采血群的心理反应和护理。方法对200例动脉采血病人的心理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影响动脉采血群心理的相关因素和护理。结论做好动脉采血病人的心理护理,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护理的质量。

  • 标签: 动脉血气分析 心理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静脉采血群的心理性应激源,解析了静脉采血群的具体心理反应类型,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工作经验,针对过度紧张、焦虑、潜在性紧张、烦躁不安、恐惧等心理反应,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希望能为探究静脉采血群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措施,提供部分理论支撑.关键词静脉采血群;心理反应;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4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分析静脉采血对患儿的心理刺激因素及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根据患儿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 标签: 静脉采血 心理反应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18~50岁)无偿献血人首次献血前后的心理状况。方法采用电话回访测试记录方式,对106名首次献血者和106名多次献血者进行SCL-90有意义清单的相关性比较分析。结果调查人员首次献血后的心理状态可分为3种:(1)健康状态;(2)不良状态;(3)心理障碍;不良心理表现为怕痛,担心献血后对身体健康有不良影响。结论加强对无偿献血人的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无偿献血服务和技术操作要切实做到自然、热情、周到、可信。

  • 标签: 无偿献血 心理 服务 无偿献血人员 首次 心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了解长治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的结构及分布特征,为无偿献血招募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本地区单采血小板的临床供应。方法用唐山现代血站管理信息系统中统计模块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在本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以男性居多,占84.76%,年龄以36-45岁年龄段为主,初高中学历人次所占比例分别为34.70%和32.92%,大专及上献血人次占4.91%;工人、农民和初高中学历是无偿捐献单采血小板的主体人群;血型分布特征是B>O>A>AB。结论长治市捐献单采血小板人群中固定献血者比例较高,科学划分目标人群,设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针对性招募策略,做到开发与保留献血者两手都要抓,并做好献血后服务工作,是保障满足临床用单采血小板的关键。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分布特征 招募 调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献血人群对静脉采血护理服务的需求及改进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抽取自血站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献血人群200名,根据献血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100名实施常规静脉采血护理,观察组在对献血人群的静脉采血护理服务需求进行了解后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静脉采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静脉采血满意度(97.00%)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献血人群实施改进措施能够满足其对静脉采血护理服务的需求,提升静脉采血安全性以及满意度。

  • 标签: 献血人群 静脉采血 护理
  • 简介:目的帮助初次献血者做好自我心理调整,有效降低献血者因对献血环境和献血过程的陌生及恐惧心理,而产生的献血不良反应。方法医护人员针对初次献血者在献血前、献血时、献血后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干预,使献血者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成功实施无偿献血。结果95.59%的初次献血者顺利完成献血,4.41%的初次献血者出现生理心理不良反应。结论做好初次献血者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站工作效率,为最大程度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奠定良好基础。

  • 标签: 初次献血者 无偿献血 心理状况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综合护理对无偿献血人采血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8年 1月 -2019年 5月期间 88例进行无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双数),每组 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献血投诉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投诉率以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无偿献血人群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减少献血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投诉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有助于提高对无偿献血人群的护理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无偿献血 风险事件 投诉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消毒剂对献血人采血前皮肤消毒的效果。方法选择某中心血站2008年5月-2011年4月无偿献血者240例,按采血前使用皮肤消毒剂的不同,分为碘酊乙醇组、碘伏组及安尔碘组,每组80例。分别于消毒剂使用前后采样,比较3组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和干燥所需时间。结果碘酊乙醇、碘伏及安尔碘组消毒前后皮肤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消毒后皮肤采样检测细菌总数分别为(0.74±0.36)CFU/cm^2、(0.82±0.38)CFU/cm^2和(0.65±0.31)CFU/cm^2;消毒合格率均达100%;上述3组消毒剂干燥所需时问分别为(76.23±5.31)S、(104.64±6.82)S和(20.41±3.53)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3,P〈0.05),安尔碘组消毒剂干燥所需时间明显少于碘酊乙醇组和碘伏组。结论安尔碘皮肤消毒剂适用于献血人采血前的皮肤消毒,消毒效果好,待干时间较短。

  • 标签: 安尔碘 碘伏 碘酊 献血 皮肤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