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围产保健科建卡并进行体重评估及管理的孕妇926例,按体重指数(BMI)分为4组(体重过轻、体重正常、超重、肥胖),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另外,将体重指数正常的607例孕妇根据孕期体重增幅的不同分为3组(不足组、适宜组、过多组),比较各组的母婴结局。结果肥胖组、超重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体重不足组(P<0.05),体重不足组的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P<0.05);体重增幅过多组的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足组、适宜组(P<0.05),体重增长不足组的足月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适宜组、过多组(P<0.05)。结论BMI超标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多的孕妇,母婴结局令人担忧。BMI正常及孕期体重增长适宜是有利于母婴良好结局的重要措施。围产门诊应加强孕期体重管理,促进优生优育。

  • 标签: 孕前体重指数 孕期体重增长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研究体重状况与孕期体重增长与巨大儿发生的关系。方法以上海2家医院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产妇指标(年龄、身高、BMI、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史、分娩体重、血三酰甘油)和新生儿指标(性别、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周)。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以BMI分组,将新生儿是否为巨大儿作为因变量,孕期增重作为检验变量,对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使用ROC曲线计算界值,得出孕期合理体重增长的上限值。结果共纳入1286例产妇,平均年龄(28.8±3.7)岁。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分别为239例(18.6%)、872例(67.8%)和175例(13.6%)。孕期平均增重(15.4±4.7)kg,其中孕期体重增长过少206例(16.0%)、正常488例(37.9%)、过多592例(46.0%)。新生儿出生体重(3380±384)g,巨大儿发生率6.0%(77/1286)。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分别为2.9%(7/239)、5.6%(49/872)和12.0%(21/175)。巨大儿产妇周、BMI、孕期增重、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产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超重、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营养不良、正常和超重(肥胖)组孕期体重增重界值分别为20.8、14.8和15.3kg。结论超重、周增加、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与巨大儿发生相关。

  • 标签: 孕前体重 孕期体重增长 巨大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计划妊娠妇女100例,统计计划妊娠妇女的体重、孕期增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并分析探讨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超重妇女低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占比分别为1(1.00)、10(10.00)、2(2.00);肥胖妇女低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占比分别为0(0.00)、1(1.00)、1(1.00)。体重增长过度妇女低体重儿、正常体重儿、巨大儿占比分别为1(1.00)、19(19.00)、3(3.00)。结论:BMI指数越高越容易出现体重增长过度情况,BMI指数越高越容易出现低体重儿、巨大儿情况,体重增长过度会导致低体重儿、巨大儿出现几率增加。

  • 标签: 孕前体重 孕期增重 新生儿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重指数及孕期增加体重对分娩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分析。方法:将医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间收治的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将其划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及超重或肥胖组,对比分析不同患者的分娩方式影响。结果:对于超重或肥胖、高血压产妇而言,出现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等概率,要远高于低体重组与正常组,数据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增加体重比较高的孕妇,发生剖宫产与巨大儿的概率,要高于孕期增加体重较低组与正常组,数据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的体重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孕妇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及巨大儿的发生概率,严重影响到母婴健康安全。

  • 标签: 孕前体重指数 孕期增加体重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重指数及孕期体重指数增幅的适宜范围。方法对821例足月、单活胎产妇进行按体重指数分为三组消瘦组(BMI<20)、正常组(20≤BMI<24)、超重组(BMI≥24);又根据孕期体重指数增幅分为增重过少组(BMI<4)、增重正常组(4≤BMI<6),增重过多组(BMI≥6)三组,比较各组间产科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重及增重过多组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发生率均高于其他两组,而消瘦及增重过少组的低体重儿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及孕期增重的适当控制,可有效降低母婴并发症,并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孕前体重指数 孕期体重指数增幅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重管理对超重及肥胖孕妇体重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妇产科选择60例孕妇,按照住院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管理,30例)与体重管理组(个体化体重管理,30例),对比两组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结果:体重管理组体重增长比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管理组剖宫产率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超重孕妇个体化体重管理,降低孕妇难产率及妊娠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个体化体重管理 超重及肥胖孕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重管理对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影响。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医院妇科进行检查、咨询的疤痕子宫对象对象入组,146例常规妊娠管理,纳入对照组,144例严格的妊娠管理、体重管理,纳入观察组,严格的体重管理。结果观察组24h产后出血量(226.2±85.6)ml,低于对照组(280.5±101.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管理有助于提升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率。

  • 标签: 疤痕子宫 阴道试产 体重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孕妇BMI及孕期体重增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随机选取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做产前检查,并于2011年1月~6月在此分娩的单胎初产产妇278例。根据体重指数(BMI)将其分为消瘦组(BMI<18.5)、正常组(BMI18.5~23.9)、肥胖组(BMI≥24)。结果1.随着BMI的增加,孕期体重增幅随之增加,各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X2=14.5,P<0.05);2.BMI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有明显的影响,各组间存在显著的差异(χ2=6.20,Р<0.05);孕期体重增幅对分娩方式没有明显的影响,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0,Р>0.05);3.BMI、孕期体重增幅对妊娠高危因素的多少无明显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Р>0.05);高危妊娠五位分别为羊水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协调性宫缩乏力、妊娠期糖尿病。在前五位高危妊娠中,妊娠期糖尿病与BMI有关,协调性宫缩乏力与孕期体重增幅有关,均存在显著差异(Р<0.05)。结论产前BMI及孕期体重增幅与妊娠结局有关,控制孕期体重过度增长,可降低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孕前BMI 孕期体重增幅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重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对妊娠结局和产科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影响,从而对孕期保健和产科分娩提供相关的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在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我院有完整妊娠资料的1000例适龄单胎的妇女进行回归性的实验研究。就研究分为两大组就行研究,第一大组根据身体体质指数BMI分为四组A组低体重组、B组正常组、C组超重组、D组肥胖组四组。第二大组根据孕期的增重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Ⅰ组为体重增加<15kg;Ⅱ组为体重增加15~20kg;Ⅲ组为体重增加>20kg。观察和比较组间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体重方面来说,C组、D组产程阻滞、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但是在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难产、妊娠高血压、剖宫产的发生率随着孕期体重的增加而上升(P<0.05);产后出血、胎位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则与孕期体重的增加无关(P>0.05)。结论依据探究与结果进行分析,体重和孕期的体重变化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应当予以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对体重及孕期的体重增加进行适当的控制,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保障母婴生命安全、改善产妇妊娠结局。

  • 标签: 孕前体重 孕期体重增加 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期营养与孕妇体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提高孕产妇对和孕期体重的认识。方法在及孕期咨询过程中,建议孕妇要合理的平衡膳食结构,进行合理的营养指导。结论通过对孕妇进行个体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减少孕期并发症和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 标签: 体重管理 并发症 母婴生命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重管理对疤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影响。方法2016年5月~2018年5月,医院妇科进行检查、咨询的疤痕子宫对象对象入组,146例常规妊娠管理,纳入对照组,144例严格的妊娠管理、体重管理,纳入观察组,严格的体重管理。结果观察组24h产后出血量(226.2±85.6)ml,低于对照组(280.5±101.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管理有助于提升疤痕子宫阴道试产成功率。

  • 标签: 疤痕子宫 阴道试产 体重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开展,保健预防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策略已得到政府部门及相关研究者的重视。保健由风险因素评估、咨询/健康促进以及干预三部分组成。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保健对降低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有显著的效果,这些措施包括围孕期叶酸的补充、糖尿病、苯丙酮尿症等疾病的治疗、性病诊治、遗传咨询、免疫接种、戒烟、戒酒、控制体重等。

  • 标签: 孕前保健 风险因素 不良妊娠结局 干预
  • 简介:须知丹青,高岩,玉文先天不足的孩子出生,给许多家庭的幸福蒙上阴影。不少父母百思不得其解,.孕期的营养、保健都不差,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其实,不少悲剧因素存在于。那么,应怎样做才能确保优生优育呢?首先,配偶双方应身体健康,无遗传病和家...

  • 标签: 胚胎发育 子宫内膜 生长发育 长时间的工作 家族遗传史 低温水下
  • 作者: 王晓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2-10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1年 第12期
  • 机构: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211500
  • 简介: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子痫、流产、难产等是孕妇妊娠期的常见并发症,近来年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妊娠期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机制还不明确,但是肥胖、体重增长,可导致孕妇出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产等问题。现代研究显示体重指数(BMI)过高可增加流产、胎儿畸形、妊娠期高血压、羊水感染及早产等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严重影响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特别是BMI过高还可对新生儿成年后健康造成明显干扰【1】。为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需要做好体重指数的控制与管理,即通过控制体重指数增加速度,以促进改善孕妇的妊娠期妊娠结局。本人从事与妊娠期保健工作10余年,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本文通过1例个案分析,探讨了体重指数与妊娠期妊娠结局的关系,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孕前体重指数;妊娠期妊娠结局;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分析关键影响因素,为开展、孕期保健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住院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514份,将低出生体重儿纳入低体重组,巨大儿纳入巨大儿组,余者纳入正常组;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有妊娠计划进行检育龄期女性285例,将对象分为观察组(n=143)、对照组(n=142),前者仅按照流程进行检、检以及基本的健康教育,后者给予系统性的、孕期保健服务,随访,统计妊娠清理、体重。结果514例活产儿,体重1.45kg~4.60kg、平均(3.31±0.44)kg,低体重6.42%(33/514)、巨大儿11.09%(57/514);低体重组与正常组年龄≥35岁、体力劳动、家庭年纯收入≥10万元、有计划妊娠、有计划控制饮食与补充营养、增补叶酸、有意识避免接触毒性与有害物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避免接触宠物、经产、孕期服药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与正常组年龄≥35岁、家庭年纯收入≥10元、有计划妊娠、有计划控制饮食与补充营养、增补叶酸、改变不了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避免接触宠物、BMI≥24kg/m2、经产、合并慢性病、妊娠高血压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切接触宠物OR=7.467,95%CI(3.653~17.284)成为低体重独立危险因素,母亲年龄OR=3.573,95%CI(1.574~8.824)、有计划控制饮食与补充营养OR=0.564,95%CI(0.374~0.894)成为巨大儿影响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86,P<0.05);剔除双胎,对照组活产儿体重(3316.3±453.5)kg,变异系数13.67%,观察组体重(3258.4±284.2),体重2.53~4.16kg,变异系数8.72%。

  • 标签: 新生儿出生体重 妊娠保健 公共卫生 不良妊娠结局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08-0051-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及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在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产妇和孕期保健情况,分析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0岁、周>40周、产检次数<4次、合并症、不良嗜好及孕期增重<9kg均为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原因。各项影响因素与对立面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Logistic分析不良因素,进行和孕期保健有助于将降低新生儿体重异常。

  • 标签: 孕前保健 孕期保健 新生儿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现阶段优生检查的状况与优生指导的模式。方法 随机挑选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当地共150对夫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首先统计风险因素,随后根据研究对象自愿原则,将75对愿接受孕优生指导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将75对不愿接受孕优生指导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与随访。结果风险因素相关较多,其所占百分比相对较高,统计显示观察组检查率与新生儿阿氏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优生指导能够有效改善目前优生检查中所体现的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 标签: 孕前优生检查 现状分析 孕前优生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现阶段健康体检的状况与保健的模式。方法 随机挑选2012年3月至2016年2月当地共150对夫妻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首先统计危险因素,随后根据研究对象自愿原则,将75对愿接受孕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将75对不愿接受孕健康教育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并进行统计与随访。结果 危险因素相关较多,其所占百分比相对较高,统计显示观察组检查率与新生儿阿氏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目前健康体检中所体现的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 标签: 孕前健康体检 现状分析 保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