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Q值调整联合单眼LASIK治疗近视伴老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爱尔眼科医院国际屈光中心实施老手术患者。34例非主视眼采用Q值调整联合单眼LASIK治疗老,非主视眼设定目标Q值比术前Q值向更负的方向变化0.3~0.5,保留的屈光度在-1.00~-0.25 D范围。对照组43例匹配年龄和非主视眼屈光度,保留的屈光度在-1.00~-0.25 D范围,不做Q值调整;2组主视眼均全矫。记录非主视眼的裸眼远、中、近视力,角膜中央3 mm屈光度,前表面Q值,总像差,低阶像差,高阶像差,球差,角膜球差,离焦和彗差。记录双眼裸眼远、中、近视力。组间连续型变量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Spearman相关检验近视力与离焦、术后Q值及瞳孔变化幅度的相关性。结果:术后3个月,Q值调整联合单眼组非主视眼近视力较对照组好(t=0.597,P=0.021),远视力和中视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调整联合单眼组93%的患者双眼近视力(LogMAR)在0或以上,比对照组的86%高(χ2=27.127,P<0.001)。与对照组相比,Q值调整组总像差、低阶像差、角膜球差、离焦较对照组大(t=-2.210,P=0.032;t=-2.135,P=0.038;t=-2.108,P=0.038,t=-2.190,P=0.034)。77例患者近视力与术后自然光线瞳孔下的离焦、术后Q值及调节引起的瞳孔变化均呈负相关(r1=-0.251,P1=0.028;r2=-0.543,P2<0.001;r3=-0.417,P3<0.001)。结论:采用Q值调整联合单眼LASIK治疗老在提高近视力的同时,不影响远视力。Q值向负向调整,增加了中央角膜的屈光度、离焦和球差,在近时通过瞳孔直径的变化,提高近视力,同时不会明显影响远视力。

  • 标签: 改良单眼视 Q值调整 老视 球差 角膜曲率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静 江洋琳 芦文丽 张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2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第06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王静为天津医科大学在职研究生,现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天津市眼科医院 300022,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300070,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 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分中心 天津市视网膜功能与疾病重点实验室 300384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觉训练对成年人功能异常所致疲劳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光中心视觉训练室进行视觉训练的成年人功能异常所致的疲劳患者93例186眼,其中男48例,女45例;平均年龄(30.43±6.39)岁。所有患者双眼功能初次检查包括综合验光仪检查屈光度、Worth 4 Dots检查双眼、立体视、Von-Graefe法测量远近距水平眼位、旋转棱镜法测量融像范围、融合交叉圆柱镜法测量调节反应、负镜片法测量调节幅度、翻转拍测量调节灵活度以及聚散灵活度。训练师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每训练5次后复查1次。将初查、第1次复查及第2次复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初次检查时近隐斜视度为-8.0(-15.3,-3.0)△,第1次复查时减少至-5.0(-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6,P<0.01);左右眼初次检查时调节幅度分别为4.00(3.25,5.25)D和4.00(3.00,5.00)D,第1次复查时分别提高至5.50(4.25,7.00)D和5.00(3.75,7.0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84、-3.995,均P<0.01);初次检查时远距离正融像破裂点为7.5(5.0,15.8)△,恢复点为0.0(0.0,4.0)△,第1次复查时分别增加至11.0(6.0,22.0)△和4.0(0.0,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192、-3.748,均P<0.01);初次检查时近距离正融像破裂点为18.0(8.0,28.0)△,恢复点为6.0(0.0,12.0)△,第1次复查时分别增加至26.0(21.5,35.0)△和11.5(6.0,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95、-3.377,均P<0.01);单眼及双眼的调节灵敏度从初查时2~3个周期/min增加至第1次复查时的10~12个周期/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远隐斜和近隐斜不是右眼和左眼调节幅度改善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初查时,22例患者的CISS评分为(25.13±9.64)分,第1次复查时降至(19.18±7.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未进行问卷调查的71例患者,主诉和体征明显改善者占67.60%(48/71),有改善但仍需加强训练者占29.58%(21/71),疲劳症状未明显改善者占2.82%(2/71)。结论系统视觉训练可使多数成年功能异常的疲劳患者的功能体征和疲劳症状改善,提示成人功能依然有较强的可塑性。

  • 标签: 视功能 视疲劳 视觉训练 视觉可塑性 成年人
  • 简介:摘要:《技术与设计1》教材中正等轴测图、三视图、制作模型的教学内容,是学生的一块短板,是对学生实践考验的核心基础。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对学生实际和学校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树立“尊重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理念,灵活、创造性地使用生活素材---豆腐,以三视图为导向,完成豆腐块的简单切割和复原,使模型的结构形体直观、清晰地呈现。

  • 标签: 三视图 正等轴测图 豆腐块 结构形体
  • 简介:摘要1例32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服用盐酸莫西沙星400 mg、1次/d。服药4 d后,患者出现头晕、物模糊、复等症状,颅脑CT检查未见异常。考虑与莫西沙星有关,停用该药。停药3 d后症状无改善,眼部检查示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眼球外展障碍,右眼球活动正常;无面瘫及肌肉异常表现。颅部磁共振等辅助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给予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和呋喃硫胺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患者症状逐渐好转,停药25 d后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 标签: 莫西沙星 头晕 复视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能够量化疲劳严重程度并辅助诊断病因的疲劳量表。方法通过检索疲劳相关量表或问卷的文献及相关共识中对视疲劳的定义,筛选出疲劳相关条目组成第1版疲劳量表。综合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眼光医院门诊就诊的97例疲劳患者[男性47例,女性50例,年龄(34.42±14.62)岁]和20名健康人[男性9名,女性11名,年龄(33.50±7.31)岁]的采访结果,以及3轮德尔菲法综合温州医科大学眼光医院的17位相关专家的意见,增减或修改条目形成第2版疲劳量表。再根据2轮共275例疲劳患者[男性97例,女性186例,年龄(34.42±14.62)岁]和49名健康人[男性17名,女性32名,年龄(35.79±8.88)岁]的采访结果进行条目调整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终版疲劳量表。通过克龙巴赫(Cronbach)ɑ系数、折半信度、再测信度评估终版疲劳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量表可重复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由疲劳在专家共识中的定义拟定2个自评条目,与通过文献回顾筛选出的52个疲劳症状条目组合,形成第1版疲劳量表。再根据2轮受访者调查结果和3轮德尔菲法征询专家意见的结果,调整并删减条目,形成包含2个自评条目(“你是否有物疲劳症状”“用眼疲劳是否影响你的学习、工作或生活”)和19个症状条目(“你是否感觉眼周不适”等)的终版疲劳量表。通过因子分析将量表中的19个条目分为3个维度:眼部症状、视觉症状和全身及精神症状,Cronbach ɑ系数分别为0.79、0.84、0.85;量表总体Cronbach ɑ系数为0.90,折半信度为0.80,再测信度系数为0.965。因子分析表明,3个维度的特征值均>3,累计解释变异量为54.3%。结论本研究设计的疲劳量表经初步验证,在量化疲劳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辅助临床医师诊断疲劳及疗效评估。(中华眼科杂志,2021,57:284-291)

  • 标签: 视疲劳 调查和问卷 德尔菲技术 结果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知觉学习是指通过特定的知觉任务训练使视觉系统对外界信息感知能力显著提高的方法。知觉学习具有相对特异性、相对迁移性以及时间属性,在弱视、斜视等眼病的临床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在功能检查和改善方面也有新的应用。同时,随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运用,关于知觉学习的脑区探索也已取得新的进展。现笔者对视知觉学习的发展历程、神经机制、学习方法、功能应用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视知觉学习 发展过程 神经机制 学习方法 功能应用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航空装备开始由试点机载电子设备的定时修理,向测试数据下的航空装备情维修模式转变。这一转变,大大地提高了航空装备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随着航空装备改革的不断深入,航空系统可以将航空装备、航班运力、维修人力等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与控制,优化了组织结构,提高维修人员工作效率。

  • 标签: 航空装备 视情维修 应用
  • 简介:摘要:加强小学计算教学,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一要重视算理和算法并重;二要重视数形结合、转化、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四要重视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凸显算法优化;五要重视借助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品质。

  • 标签: 计算教学 计算能力 算理 算法 数学思想方法
  • 简介:摘要青光眼最核心的问题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及死亡所导致的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其病因及病理学机制复杂,至今临床鲜有证据充分、疗效确切的修复(保护、挽救及逆转)策略。为实现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修复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应用,需要全面认识青光眼发病机制的复杂性,遵循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转化流程,并始终将视网膜与视觉中枢作为整体确定功能修复策略。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眼科医师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17-720)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51岁。因双眼突出、头痛、物模糊半年就诊。主要临床特征为球后炎性假瘤及腹膜后纤维化,初诊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先后予地塞米松10 mg/d静脉输液5 d,口服泼尼松1 mg·kg-1·d-1 1个月后逐渐减量,同时联合口服环磷酰胺100 mg/d治疗后,病情曾一度维持稳定,但诊治过程中发现硬脑膜占位、骨质硬化等无法用GPA解释,经病理活检及基因检查诊断为脂质肉芽肿病(ECD),加用维罗替尼治疗(480 mg, 2次/d),目前患者病情稳定,仍在随访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ECD的认识与重视。

  • 标签: 脂质肉芽肿病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球后炎性假瘤
  • 简介:摘要患者女,47岁,因肢体麻木、疼痛10 d,加剧8 h入院。患者既往有“哮喘、鼻窦炎”史,入院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CT平扫示副鼻窦炎及一过性细支气管炎,肌电图提示多发性单神经病,骨髓穿刺活检呈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骨髓象,确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经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好转。随后出现腹痛及部分性动眼神经麻痹,继续抑制免疫并抗凝治疗后好转。患者因头痛第3次住院,经腰椎穿刺术和头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等检查后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保守治疗后好转。EGPA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罕见,本文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嗜酸细胞肉芽肿 血管炎, 变应性肉芽肿性 动眼神经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清优瞳推拿手法是清优瞳治疗体系的一部分,对于预防近视和治疗假性近视有着明显效果,是将中医疗法运用到防控近视眼的良好方式。本文将从相关穴位和推拿手法来介绍清优瞳推拿手法对预防近视眼和治疗假性近视的原理。

  • 标签: 近视 中医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导可视与盲无痛人流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无痛人流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盲无痛人流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内容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及吸管进出宫腔次数,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漏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及二次清宫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超导可视 无痛人流 疗效.
  • 简介:摘要:特色小镇是一个功能多元、农村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体系。结合地区的特色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小镇的关键所在,一定要以产业思维为引领,多视角审视,掌握建设运营规律,才能更好地推动特色小镇发展。

  • 标签: 产业视角 特色小镇 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