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妊娠合并心脏肺动脉高压患者产前以及产后合适的护理方式,改善母婴结局,并为治疗和护理此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一2014年1月收治的156例妊娠合并心脏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Ⅰ级组68例,心功能Ⅱ级组52例,心功能Ⅲ级组26例,心功能Ⅳ级组10例,根据病情分别在病房或送重症监护室监测护理,观察和分析各组母婴结局。结论肺动脉压力越高,孕产妇及围生儿的结局越差;心功能Ⅲ级以及Ⅳ的患者以手术终止妊娠为主、加强监测护理可以提高孕产妇围产结局。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ardiacmagneticresonance,CMR)评价先天性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6例先天性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CMR检查,分别测量并计算右心室与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排血量、射血分数等心功能参数及主动脉肺动脉直径,同时评价室间隔运动、心肌延时强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左、右心室功能参数,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和异常组的右心功能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室间隔运动异常与心肌延时强化的关联.结果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射血分数均显著低于左心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患者中,14例室间隔运动异常,14例出现心肌延时强化.室间隔运动异常组心肌延时强化出现比例明显高于室间隔运动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室间隔运动异常组的右心室舒张末期直径、舒张末期容积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短轴缩短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血分数低于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成人先天性心脏患者右心功能较左心功能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的右心功能更差,室间隔运动异常患者出现心肌延时强化比例高.CMR能够提供先天性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左、右心室功能及相关结构信息,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脏病缺损 先天性 磁共振成像 肺动脉高压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先天性心脏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选取我院的28例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先天性心脏者的治疗案例进行分析,分为常规治疗组(14例)和前列地尔治疗组(14例),并对其临床特点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肺动脉压力、左室射血分数、中心静脉压、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地尔治疗组治疗前肺动脉压力、左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后肺动脉压力、左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氧饱和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合并小缺损先天性心脏患者不易被发现,临床中其发病率相对较低,早期进行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小缺损先天性心脏病 前列地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加强先天性心脏合并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患儿术后管理成功率。方法对我科2013年4月-2014年8月共收治115例先天性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和经验。结果本组115例患儿,1例TGA合并PH术后因并发纵隔感染死亡,其余患儿术后均治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细致的术后护理能减少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使先天性心脏合并高压的患儿顺利康复。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肺高压 围手术期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 671 -8725(2014)06-0192-01
  • 简介:总结46例先天性心脏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和术后的呼吸道管理。术前做好呼吸道管理,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术后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做好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预防和护理。所有患儿顺利恢复。

  • 标签: 婴儿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高血压 肺性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诊治的妊娠合并心脏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抛硬币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妊娠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产褥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共计发生2例并发症,包括1例心力衰竭和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中共计发生14例并发症,包括3例心力衰竭和1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7.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妊娠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产褥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妊娠 心脏病 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以来收到的妊娠合并心脏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论患者心脏负荷有所减轻,能适当增加活动。患者不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征象。患者能表达内心感受,焦虑恐惧感减轻。患者不出现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 标签: 妊娠 妊娠合并心脏病 护理
  • 简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尽管近30余年来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对PAH的发病机制、疾病的分类、筛查和诊断技术以及特异性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迅速进展,但是,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阐述如下。关于发病机制PAH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新的研究正在逐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筛查 治疗
  • 简介:摘要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动脉压力持续增高,预后不良的疾病。在病理上表现为致丛性肺动脉。近年来随着血管扩张药物的开发和应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已明显改善,本文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血管扩张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己椒苈黄汤对慢性肺炎性心脏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肺源性心脏患者78例,将其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予维拉帕米治疗,实验组予己椒苈黄汤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左心射血分数及用力呼气肺活量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在MPAP、LVEF指标变化上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在FEV指标变化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椒苈黄汤能有效降低患者肺动脉压、提高左心射血分数及用力呼吸肺活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己椒苈黄汤 慢性肺炎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
  • 简介: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血管重构为特征,以肺血管阻力病理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肺动脉高压患者病情常呈进行性发展,最终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肺动脉高压现有的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生存率,但不能阻止病情的恶化,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预后仍不尽人意。近年来,基于对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认识,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治疗药物也不断涌现,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现将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血压 肺性 血管重构 内皮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呼吸道护理,减少肺炎、肺不张、呼吸衰竭的发生,促性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康复。方法固定好输气管,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进行面罩吸氧的时候要进行定期的翻身,同时鼓励患儿咳嗽排痰,必要时可使用鼻导管吸痰。结果35名患儿在良好的理疗护理过程中顺利的得到了康复。结论对呼吸道进行良好的护理,可以降低新生儿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能够改善症状使得最终得到康复。

  • 标签: 新生儿 重度肺动脉高压 护理
  • 简介:POEM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多系统损害性疾病,其命名由5个主要临床表现的英文字母组成,即多发性神经(polyneuropathy,P)、脏器肿大(organomega-ly,O)、内分泌(endocrinopathy,E)、M蛋白(M-pro-teins,M)及皮肤改变(skinchanges,S)等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是一种进展缓慢的恶性疾病,中位生存期165个月[1-2]。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由于肺血管收缩、血管壁重建及血栓形成等因素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右心负荷增加,发生右心室肥厚、扩张,最终引起右心衰竭和死亡[3-4]。PAH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明显相关性[5]。我科2013年12月22日收治1例PO-EMS综合征合并PAH右心衰竭患者,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Ⅳ级:存在对称性、上行性的感觉运动障碍,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等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症状;胸腔、腹腔、心包等多浆膜腔积液,下肢重度水肿,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胸闷气急[5]。经积极治疗与护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全心衰竭和阿-斯综合征,病情好转出院。现将相关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POEMS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 右心衰竭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CT主肺动脉直径(dPA)和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rPA)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及其预测肺动脉高压的价值。方法纳入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阜外医院肺血管诊治中心疑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69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肺动脉计算机断层造影成像(CTA),测量dPA和升主动脉直径,计算rPA,同时通过右心导管检查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PAP)。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dPA和rPA和mPAP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dPA和rPA在不同界值时预测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142例患者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为肺动脉高压,其余27例证实没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患者dPA和rPA分别为(36.8±7.0)mm和1.41±0.29,较肺动脉压力正常者明显增加(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PA与mPAP呈轻度相关(r=0.283,P=0.000),rPA与mPAP呈轻度相关(r=0.478,P=0.000)。以dPA30mm为界值,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90.8%,特异度66.7%;以rPA1.0为界值,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度94.3%,特异度55.6%。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dPA和rPA与肺动脉平均压轻度相关;dPA>30mm和rPA>1可以有效地用于临床上协助预测肺动脉高压

  • 标签: 高血压 肺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根据2013年在法国尼斯举行的第五次世界肺高血压会议、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肺高血压的分类,第一大类肺高血压即肺动脉高压包括特发性、遗传性、药物和毒素诱发,以及相关因素如结缔组织疾病和先天性心脏等所致的肺动脉高压[1]。肺动脉高压主要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和血管重构为特征,最终将导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2]。尽管目前治疗研究进展迅速,但肺动脉高压仍不能完全治愈,

  • 标签: 肺高血压 肺动脉高压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妊娠合并不同类型心脏护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住院的妊娠合并心脏患者3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及风湿性心脏妊娠合并心脏前1.2位,但心衰发生率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及围生期心脏占第4.5位,但心衰发生率高达100%,孕产妇死亡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死亡2例。结论尽早发现和严密监测妊娠合并心脏高危人群,正确分类进行动态心功能评价,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可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 标签: 妊娠 心脏病 护理 分娩结局
  • 简介: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或不晚期肝病患者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出现以肺动脉压升高和肺血管阻力增加为特点的疾病。门脉性肺动脉高压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目前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药物,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门脉性肺动脉高压的流行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

  • 标签: 门脉性肺动脉高压 肝硬化 诊断 治疗
  • 简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肺高血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非常重要和常见的类型[1],是以反复性未溶解肺动脉栓子和(或)进行性肺动脉血栓形成及瘢痕形成,以及肺动脉重塑所致肺动脉阻塞为特征的进行性致命性疾病。右心导管(rightheartchatheterization,RHC)是诊断CTEPH的"金标准"[2],肺动脉(主干、叶段、节段、

  • 标签: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经皮腔肺动脉成形术 介入治疗
  • 简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一组由异源性疾病和不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征的病理生理综合征。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最常见的并发症,肺动脉压力多为轻到中度升高。近来,随着对COPD肺部和全身炎症及其相关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炎症反应在COPD相关P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探讨舒利迭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舒利迭 COPD 肺动脉高压
  • 简介:患者:女,41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5个月,胸闷、气促7d,晕厥2次"入院。入院5个月前患者乘长途飞机后出现双下肢水肿,头晕、胸闷,未予重视。1周前,患者再次乘长途飞机后出现脚肿,且活动时发生晕厥2次,胸闷、气促、咳嗽,于当地医院查CT示双侧肺栓塞,为进一步诊治转来我院。体格检查:血压95/6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呼吸急促,心率110次/min,心律齐,

  • 标签: 经皮肺动脉球囊成形术 肺栓塞 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