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具有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尽管近年来对女性ACS患者的健康评估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该人群的临床结局仍比男性患者差。与性别特征相关的ACS易感性和预后差异仍存在许多未知;而目前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的诊疗手段,更多依据以男性为代表的患者群体。本文对近5年国内外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提供不同性别ACS患者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预后方面的新证据。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性别 预后
  • 简介:摘要:通过对湖南省某初中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的性别差异进行第一轮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阅读、口语、听力和写作四个方面。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出现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因素、教学因素和个人因素。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性别差异的成因以及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 标签: 自主学习 性别差异 初中英语 初中生
  • 简介:摘要:中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人物描写是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通过研究当今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难看出,中学生自身的描写能力和初中语文教学里面的教学目标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通常较为笼统,不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内容,但是对于初中语文教材来说,大部分文章之中,作者都可以准确的描写人物的神态还有人物语言等每一个方面。本文基于初中语文教科书人物性别差异分析及教学策略展开论述。

  • 标签: 初中语文教科书 人物性别差异分析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是指围产期窒息缺氧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可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动物研究表明,缺氧缺血性损伤后,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途径等关键病理生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雌性动物对亚低温、促红细胞生成素、脑源性营养因子和别嘌呤醇等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雄性。临床研究发现男性HIE患儿病情更重、预后更差。基于性别的治疗干预很有可能在围产期脑损伤中提供更好的神经保护。本文总结了目前HIE性别差异性的相关证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缺氧缺血,脑 性别因素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性别差异对于初中生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在初中教学中的不断应用,利用性别差异有效进行英语教学,成为当前教学实施的重要策略。学生在初中阶段思维活跃、喜爱接触新鲜事物,信息化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英语,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投影、声控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弥补学生性别差异产生的不同学习效果,最大化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并优化学习效果。本文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性别差异促进初中英语学习做出相关分析,希望可以为各位老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信息技术 性别差异 初中英语学习 促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女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不如男生。本文借助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进行分析,发现女生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成绩均高于男生,但其数学学习动机显著低于男生。

  • 标签: 数学成绩 学习动机 性别差异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假设前提“性别差异对于青少年责任教育意义重大”,从而进行阶梯式探索,即“如何在重视性别差异的情况下,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感”的理念,最后结合现实,为教育过程提供材料参考。

  • 标签: 性别差异 责任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植入起搏器患者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植入起搏器年龄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一病区连续收治的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比较整体、青中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岁)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及起搏器植入平均年龄的性别差异。结果研究入选1 431例植入起搏器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年龄(68.1±13.1)岁,年龄范围19~96岁,男680例(47.5%,680/1 431)。①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存在性别差异:女患者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患者[60.1%(451/751)对41.2%(280/680),P<0.001],房室传导阻滞[23.3%(175/751)对32.5%(221/680),P<0.001]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伴长间歇或慢心室率的比例[9.6%(72/751)对14.6%(99/680),P=0.004)]显著低于男患者。青中年组和老年组中均存在相似的性别差异。②植入年龄存在性别差异:青中年组中,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接受起搏器治疗的女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男患者[(53.0±7.1)岁对(49.7±10.3)岁,P=0.037];老年组中,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75.9±7.0)岁对(72.2±6.4)岁,P=0.012)]和持续性心房颤动伴长间歇或慢心室率[(74.5±8.4)岁对(70.8±6.9)岁,P=0.007)]接受起搏器治疗的男患者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女患者。结论植入起搏器治疗患者在缓慢性心律失常类型构成比以及部分类型的植入年龄上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性别因素 缓慢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并发症,以肺泡发育停滞和肺血管受损为主要特征。BPD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远期预后存在性别差异,男婴被认为是发生BPD的独立危险因素,这种性别差异可能与氧化应激、性激素作用、肺血管发育、炎症反应等有关。目前这种差异的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就近年来早产儿肺发育和BPD发病过程中性别差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BPD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肺泡 婴儿,早产 性别因素
  • 简介:摘要 :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0~2019年某医学院校医学专业本科新生人格的变迁趋势及其性别差异。方法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和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2010~2019年间17 395名医学专业本科新生在16项人格因素问卷(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上得分的变迁趋势和性别差异。结果(1)医学专业本科新生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和自律性上随年份降低(β=-0.93、-0.64、-0.85、-0.48、-0.80、-0.65、-0.92、-0.91,均P<0.01),而在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和紧张性上随年份上升(β=0.72、0.88、0.81、0.65、0.86、0.95、0.90、0.88,均P<0.01),不同性别新生在各人格特质上降低和上升的变迁趋势一致。(2)女性医学专业本科新生在乐群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紧张性人格特质上高于男性(t=22.51、18.15、21.15、5.89、12.35、5.46,均P<0.01),而在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人格特质上低于男性(t=-18.25、-16.54、-9.75、-5.05、-9.97,均P<0.01)。结论医学专业本科新生在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和自律性上随年份降低,在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和紧张性上随年份上升,男、女性新生各人格特质的变迁趋势与总体一致,并在多数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

  • 标签: 人格特质 性别差异 大学生 横断历史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北京学龄儿童青少年身高增长与血压变化的性别差异。方法基于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8年所有小学至高中体检资料,经匹配个人信息后形成70 769名学生的身高、血压重复测量的纵向数据,计算年龄别身高、血压及其增长速度,和以身高增速高峰年龄(PHA)为基点的血压增长速度,采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分析增长速度的性别差异。结果男、女生身高、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除10~11岁男生的身高低于女生,其他同年龄段男生身高、血压均高于女生;混合效应线性模型结果显示身高和血压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年龄交互作用(P<0.001);北京市男生PHA为12岁,女生PHA为10岁,男生比女生晚2年。男、女生血压增长速度曲线均呈“双峰”状,男生血压最大增长速度年龄为13岁,女生为10岁,男生较女生晚3年。男生的身高、血压增长速度高峰均高于女生。在调整PHA后的血压增长速度曲线中,男生和女生均显示青春期血压增长与身高增长相一致,即血压增长速度在PHA前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在PHA达到高峰,之后又显著下降。结论青春期各年龄段男、女生身高与血压增长速度存在性别差异,且血压增长速度变化与身高增长密切相关。

  • 标签: 身高 血压 性别因素 儿童青少年 纵向研究
  • 简介:摘要: 简单分析了英文中性别的表达方式,使用英语时要注意避免性别歧视

  • 标签: 性别 性别歧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肺运动试验(CPET)参数评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心输出量的性别差异性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了来自2010年5月至2016年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初次住院治疗的73例成年CTEPH患者(男32例,女41例),以是否发生临床恶化事件为标准进行亚组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PET及右心导管检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输出量降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女性CTEPH患者较男性患者年轻(P<0.05),其他一般资料与血流动力学参数在两性患者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较女性有较高的无氧域点氧脉搏、峰值分钟通气量和无氧域点呼气末氧分压、峰值氧脉搏和无氧域点分钟通气量以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点(P值均<0.05),而女性患者的摄氧效率平台较高(P<0.05)。在亚组分析中,男性患者的CPET参数在有恶化事件组和无恶化事件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峰值摄氧量在女性患者有恶化事件组中显著降低(P<0.05)。此外,与男性有恶化事件组比较,女性有恶化事件组的峰值摄氧量、无氧域点分钟通气量和峰值分钟通气量相对较低(P值均<0.05)。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最低点和峰值呼气末氧分压分别是预测男性和女性CTEPH患者心输出量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CPET参数评估男性和女性CTEPH患者心输出量的独立预测因子不同,提示将CPET的性别差异纳入CTEPH患者的临床评估中可使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 心肺运动试验 性别差异 心输出量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近十年中女性在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变化研究。研究发现既往学者对女性体育参与的研究指不胜偻,但都普遍聚焦于体育参与的性别隔离或者融合问题,即女性在体育参与中的性别变化,主要呈现两种态势,第一,表现为女性体育参与的性别隔离,第二,表现为女性体育参与的性别融合。也有学者认为女性体育参与从性别隔离走向性别融合。研究认为,女性体育参与的性别变化研究并不是简单的隔离走向融合的线性趋势,而是在走向融合的大趋势下隐含隔离的复杂现象以及融合走向隔离的反向趋势。因此,基于前人的研究笔者拟在社会性别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女性体育参与的性别变化思考。

  • 标签: 体育参与 社会性别 隔离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