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降央伯姆是康区末代土司,亦是德格土司家族史上由外来土妇任职土司的第一人。她在职期间曾先后经历了民国后期、和平解放西藏时期、民主改革时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本文主要从降央伯姆的生平、婚姻实质、与寺庙的关系、历史功绩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试图呈现康区末代土司的人生全景图。

  • 标签: 德格 女土司 降央伯姆 功绩
  • 简介:忻城土司衙门及其土司建筑陆荣甫,翟北平名闻遐迩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忻城土司衙门,是一座具有400多年历史,结构严谨,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宫廷式建筑,吸引了一批批国内外专家、学者、教授、游客,前来参观、考察,使著名影片《流亡大学》...

  • 标签: 土司制度 莫氏土司 忻城 衙门 翠屏山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简介:泸沽湖土司夫人(根据同名中篇小说改编)杨字心(续本刊1997年第1期)57喇保山和殷骡子互让着走进夏宫。曾淑玉从屋里迎出来。偏西的阳光跳下夏宫的围墙,落在她翠绿色的金丝绒长袍上,上边鹅黄色的小花点显得分外娇艳。殷骡子为眼前的佳丽不禁有些惊呆了。他不等...

  • 标签: 泸沽湖 洛克 李土司 军长 野牦牛 射击技术
  • 简介:"大屯彝族土司庄园"位于贵州省毕节市西北的崇山峻岭中,离毕节市区100公里,是全国重点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庄园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贵州辛亥革命元老余达父之父余象仪所

  • 标签: 辛亥革命 庄园 毕节市 土司 大屯 西南地区
  • 简介:1谁都没有注意到,一个外乡人正孤零零地站在山顶上,用陌生的眼光搜寻着龙船河。春分时节,夜里渐渐沥沥下过小雨,清晨却是风和日丽。眼见着太阳火爆升起,牛皮鼓下聚满了龙船河的老少。一道鼓响如雷声滚过,外乡人在山上打了个愣怔,山下密麻麻的人群却如潮水涌动,叫喊出一片"噢嗬"。耳听得二道鼓响,一匹黄牛被牵引出场,那牛皮毛发光,乌黑眼珠似镶嵌的宝石,牛头上结一个大红绣球,端的如结亲的新郎。那牛在牛皮鼓下稳稳站住,头朝东方,眼里一片安静。这时就有三道鼓响,此道鼓却不绝止,如

  • 标签: 李安 龙船 土家族 民族文学 梯玛 酋长
  • 简介:土司统治制度是我国历代封建中央王朝在无力进行直接统治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让地方首领世袭自治以统治地方的一种政治制度。在推动西南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和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国家起过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世袭专制自治制度的落后性逐步暴露出来,最后崩溃消亡。宋、元、明、清以来,河池历史与土司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社会的发展变化随着土司制度的出现、发展、全盛、衰落而起着相应的变化。

  • 标签: 土司制度 河池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社会经济发展 史话 政治制度
  • 简介:明朝时期,由于朝廷对西南的控制力有限,对贵州各地的管理比较松散,水西彝族土司和周边的同族土司、播州土司、水东土司获得机会进行政治地位的角逐和资源的竞争。在旷日持久的竞争中,明王朝对土司进行了调控与整合,水西土司虽然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和广阔的生存空间,但终因其历史局限性难逃衰落的命运。

  • 标签: 水西 土司 民族关系
  • 简介:鄂西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聚居的地区之一。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在这里推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元朝开始发展为土司制度,历经明朝,至清雍正13年,鄂西土司全部纳土,改土归流顺利完成。鄂西土司制度的历史沿革鄂西地区山高水深,气候多变,交通闭塞,语言风俗与内地不同,历来就被称为溪峒蛮夷之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唐王朝对“溪峒蛮酋归顺者,世授刺史,置羁縻州县,隶于都督府,为授世职之始”。①唐朝曾在鄂西设立“清化郡”(即清江郡——引者注),辖清江、建始二县。②“宋参唐制,析其种落,大者为州,小者为县,又小者为峒,其酋长皆世袭。”③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施州

  • 标签: 唐王朝 世职 都督府 以夷制夷 宣慰司 清江郡
  • 简介:在贵州西部旅游线上,有座别具一格的彝族土司庄园.这座庄园坐落于乌蒙山区的毕节市大屯乡,为彝族土司后裔余象仪所始建.其后复经养子余达父增修、扩建,最终形成横宽50余米,纵深60余米、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 标签: 大屯乡 贵州 土司庄园 彝族 历史文化
  • 简介:滇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保留了古老的土司制度,这里拥有全国最多的土司。1942年初,10万中国远征军由滇西开入缅甸作战,5月,远征军失败,怒江以西约3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陷。在滇西沦陷的28个月内,形成了中国政府正规军、基层政权组织的民众队伍和土司抗日武装三种力量共同抗日的局面。身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滇西土司积极抗日,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侵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 标签: 中国远征军 基层政权组织 抗日武装 宣抚司 土千总 曩宋
  • 简介:在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陈列的少数民族文物中,有一件清代傣族土司的龙袍,它弥足珍贵,中外来宾视之莫不产生极大兴趣.

  • 标签: 土司 傣族 清代 文物 少数民族 产生
  • 简介: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尖山乡东3公里处,是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遗址。该遗址始建于元代初期,历时470余年。鼎盛时期的唐崖”帅府”,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占地57.75万平方米,

  • 标签: 遗址 土司 纪实 图片 少数民族地区 鼎盛时期
  • 简介: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直到中华民国建立,滇西土司制度仍保存完整。民国政府对这一制度采取了渐进的改土归流,虽然最终没能彻底革除土司制度。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动摇、瓦解了这一制度。土司的许多权力被新型管理机构或共同或单独行使,土司制度也逐步向国家统一行政建制过渡。这为解放初期滇西改土归流的彻底完成准备了条件,也提供了历史借鉴。

  • 标签: 云南省 土司制度 改土归流 南甸土司
  • 简介:在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秉持"有教无类"的原则,不断对边缘地区进行濡化和治理是完善和巩固大一统的必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对边远地区的"隙地",中央政权一时难以到达,往往采用"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策略,通过"羁縻制度"、"土司制度"等特殊治理方式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想。武陵民族走廊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自古就是连接大西南与中原的通道。元明清以来,中央王朝在武陵民族走廊设立诸多土司,按照“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政策,对土司内外的人群流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 标签: 民族走廊 因俗而治 中国传统政治 边缘地区 莫非王土 施州卫
  • 简介:贵阳市乌当区流传着许多关于红边宋氏土司的故事,其中,不可信的传说占多数,需要加以澄清。近年,还有一些文章以讹传讹刊行于世,混淆了视听。我走访了较多的宋氏土司的后代,看了宋家的族谱、墓碑、神祖牌及一些宋氏重要古墓,查阅了有关史、志,特将宋氏土司的概况,作一简略介绍。一、宋氏土司的世系明代,官署设在贵阳城的贵州宣慰使司的宣慰使同知,是由宋氏土司担任的。同知是副职名称。宋同知前后有十余任之多。首任同知宋钦,据称是商朝微子启的一百零六

  • 标签: 宋氏 贵州宣慰使司 宣慰 微子启 怀远将军 安邦彦
  • 简介: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怀化,一座会呼吸的城市武陵探访系列之怀化这里是一方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层峦叠嶂,群峰竞秀,溪流密布,秀水拖蓝,充满秀气、灵气、志气和大气。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千百年来众多文化名流、政界精英,或感怀于五溪,或结缘于怀化,屈原、王昌龄、李白、沈从文等名人大家的诗文赋予灵山秀水不一般的韵味,向警予、

  • 标签: 世界遗产 武陵山区 古代 国家文物局 海伦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