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β受体激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58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6%硫酸镁10ml+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30滴/min,每日一次,疗程3~7d。结果对照组29例,10例3~6d内显效,占34.48%;12例3~6d内好转,占41.38%;7例用药7d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即是无效,占24.14%。总缓解率75.86%。实验组29例,20例3~6d内显效,占68.97%;7例3~6d内24.14%;2例用药7d后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占6.89%。总缓解率93.1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联合β受体激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硫酸镁联合&beta 受体激动剂 儿童支气管哮喘 疗效观察
  • 简介:成体间充质干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研究中。由于直接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一定困难,人们便试图寻找其他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以替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本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取材于同一牙齿的牙髓和牙囊组织,并探讨这两种细胞在表型特征、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方面的不同。结果显示,这两种细胞都表现出相同的克隆形成能力,

  • 标签: 免疫调节特性 牙髓干细胞 受体激动剂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TOLL 牙囊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3种受体激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7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相同治疗原则下,给予的血管活性药分别多巴胺(DA组)、去甲肾上腺素(NE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NE+DT组),采用PICCO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比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前及使用6小时后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结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6小时后,3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功能指数(CFI)、血乳酸浓度较之使用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MAP、SVRI、GEDVI、CFI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组与NE+DT组中HR、SvO2及血乳酸浓度的改善情况好于DA组;NE+DT组CI改善情况优于其他两组,且血乳酸浓度改善优于NE组(P<0.05)。结论3种血管活性药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可作为改善组织氧代谢的更好选择。

  • 标签: 受体激动剂 血管活性药 感染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使用NetworkMeta分析系统评价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类降糖药的心血管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linicalTrials.gov和CochraneLibrary数据库(截止2011年10月)中比较GLP-1受体激动与其他降糖药物或安慰的心血管安全性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传统Meta分析和Network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RCT的研究结果进行合并.结果共纳入45项研究,15883例糖尿病患者,包括八种干预措施(六种GLP-1类药:艾塞那肽、利拉鲁肽、他司鲁肽、阿必鲁肽、利西拉来和LY2189265,以及安慰和传统降糖药),研究总臂数为95.传统Meta分析和NetworkMeta分析结果相近,均未显示GLP-1受体激动与其他降糖药物或安慰之间心血管疾病安全性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此外,结合直接和间接比较的NetworkMeta分析显示六种GLP-1类药之间两两比较的心血管安全性也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基于贝叶斯理论的NetworkMeta分析可对八种干预措施进行排序,显示安慰心血管风险最大.结论尽管单个研究报道GLP-1类药有潜在的心血管保护效应,但目前NetworkMeta分析仍无法定论,仍有待专门设计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 标签: GLP-1受体激动剂 2型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NETWORK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期远端胃癌淋巴结3站转移率,以规范化指导D2D2+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正确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62例,分析其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D2D2+根治术手术关联。结果存有第Ⅰ站淋巴结转移例数49例,占79.03%;第Ⅱ站淋巴结转移例数17例,占27.42%。肿瘤的胃壁浸润深度pT、区域淋巴结转移站数及pN个数和Borrmann分型成为重要的预后指标,中pT、pN最为重要;全组病人3年总生存率为56.45%(35/62),死亡27例,其中pT4、pT3、pN3、pN2、BorrmannⅢ、Ⅳ型病人占绝对大多数。结论进展期远端胃癌外科治疗以D2淋巴结清扫范围较合理,随着pT、pN分期偏晚,区域淋巴结转移站数和个数依次增加,其预后一定出现渐差的趋势。其次须权衡利弊,谨慎把握D2+PAND。

  • 标签: 远端胃癌 D2 PAN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D2聚体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和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清中D2聚体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中D2聚体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测定血清中D2聚体及C反应蛋白可作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2聚体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上部癌脾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上部癌根治性手术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清扫脾门淋巴结167枚,单病例清扫脾门淋巴结数为0~6枚,平均1.5枚。其中10例(9.1%)脾门淋巴结转移。结论脾门淋巴结在胃上部癌有较高的转移率和一定的转移规律,有清扫的必要性,术中应根据其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合理的清扫术式。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脾门 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与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淋巴结清扫及肿瘤安全切缘,评估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手术的肿瘤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中心363例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412例开腹胃癌D2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肿瘤安全切缘距离以及围手术期资料.结果腹腔镜组与开放组在患者年龄、性别、BMI以及肿瘤T分期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23.5±8.4)枚,开腹手术组为(24.7±9.3)枚;腹腔镜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6.95±1.92)cm,远切缘距离(4.89±1.80)cm;开腹手术组肿瘤近切缘距离(7.28±2.01)cm,远切缘距离(4.05±1.77)cm;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肿瘤远近端切缘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组、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10.6±35.2)ml和(420.5±112.2)ml,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5±2.6)d和(11.5±2.9)d,腹腔镜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能够达到与开放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效果,安全可行,同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 标签: 胃癌 D2淋巴结清扫术 腹腔镜 肿瘤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腧穴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D2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腧穴自血疗法治疗前后患者前列腺素D2血清水平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PGD2治疗前(18.0360±5.4801)pg/mL,治疗后(13.9250±4.6021)pg/mL,P<0.05,经过腧穴自血疗法治疗PGD2水平下降患者治疗前临床评分(7.73±1.79),治疗后评分(5.56±1.74),P<0.001,经过腧穴自血疗法治疗评分下降。结论腧穴自血疗法可能通过降低患者PGD2水平起作用。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腧穴自血疗法 前列腺素D2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治疗高血压病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我院初次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其中A组选用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B组选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比较A、B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压水平均有所改善,其中A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45例,占90%,患者心率减慢2例,占4%;B组血压降至正常水平35例,占70%,患者心率减慢10例,占20%,A、B两组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明显优于美托洛尔。

  • 标签: 高血压 &beta 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α1受体阻滞(哈乐)联合M受体阻滞(卫喜康)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合并下尿路症状(LUTS)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集的75位前列腺电切术后LUTS症状的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25人,Ⅰ组盐酸坦索罗辛(哈乐),Ⅱ组哈乐和琥珀酸索利那新(卫喜康)以及Ⅲ组安慰,用药时间为三个月。观察用药前后各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指数(QOL)变化以及尿流动力学变化,尿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剩余尿量(Ru)。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组单用哈乐治疗3个月后最大尿流率增加,残余尿量减少,IPSS评分好转,治疗前后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哈乐联合卫喜康治疗3个月后的最大尿流率也增加,IPSS评分明显下降,生活质量也改善。治疗前后的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组用药前后与Ⅱ组用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生活质量指数(QOL)变化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二者最大尿流率以及残余尿量变化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哈乐增加前列腺电切术后伴有下尿路症状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IPSS评分好转。哈乐联合卫喜康可增加前列腺电切术后伴有下尿路症状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减少残余尿量,使前列腺症状评分明显好转,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从而明显改善其下尿路症状。

  • 标签: 前列腺 下尿路症状 &alpha 1受体阻滞剂 M受体阻滞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扩张及Β受体阻滞联合应用在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中的疗效。方法30例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患者采用血管扩张及Β受体阻滞联合应用治疗门脉高压,30例患者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观察la的再出血率。结果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单独应用β受体阻滞(P<O.05)。结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更可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再出血的危险性,还可减少β受体阻滞的应用,对于有肝昏迷倾向,低血容量,低基础心率等应慎用β受体阻滞的患者尤其适用。

  • 标签: 血管舒张药 &beta 受体拮抗剂 治疗应用 肝硬化 药物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与膜受体稳定联用治疗儿童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变异性哮喘患儿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孟鲁司特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酮替芬。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随访半年复发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白三烯受体拮抗与膜受体稳定联用治疗儿童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膜受体稳定剂 儿童变异性哮喘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与H2受体拮抗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我科40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及H2受体拮抗的疗效。结果洛赛克治疗组及H2受体拮抗组的总有效比分别为95%和81.82%(P<0.05)两组的再出血率分别为50%和27.27%(P<0.05)。结论在同等基础条件下,洛赛克在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及防治再出血较H2受体拮抗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 溃疡病 肝硬化 急性胃黏膜病变
  • 简介:A2D为水动力学,沉积运输和河的平均深度的模型词法调整被介绍。沉积运输submodel考虑不一致的沉积,床表面armoring,水流带来的碎石运输的方向上的第二等的流动的影响,和河床的横向的斜坡。河岸侵蚀submodel为在degradational或沉积的床进化期间更新河岸几何学合并一个简单模拟方法。模型被用于180灲祬椠据敲獡摥戠??‰楴敭?湡?桴?敭楤湡搠慩敭整?景戠摥氠慯?湩牣慥敳?祢㈠木‰楴敭s

  • 标签: 二维数值模拟 通道 推移质输沙 平均模型 河床演变 泥沙输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哮喘患者β2-肾上腺受体(β2-AR)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择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83例,依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同时选取同期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cAMP值。结果在对照组、支气管哮喘轻、中、重度持续组cAMP分别为(26.43±4.92)μmol/L、(23.49±5.99)μmol/L、(14.34±4.43)μmol/L和(11.08±3.72)μmol/L,四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β2-肾上腺受体功能减退,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低。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beta 2-肾上腺受体(&beta 2-AR) 环磷酸腺苷(cAMP)
  • 简介:摘要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是谷氨酸受体中重要的离子型受体。NMDA受体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多种重要生理功能,而NMDA受体过度激活引起的神经毒性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NMDA受体不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外周组织中比如肺组织,NMDA受体过度激活可能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谷氨酸 NMDA受体 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