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复合材料桨叶具有优异的疲劳特性和损伤容限性能。强度、刚度剪裁设计与桨叶空气动力设计相结合,以及热压固化成形工艺的支持,使其拥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较为简易的加工工艺,从而逐渐取代了金属桨叶。某直升机复合材料桨叶根段结构,以其真实受载情况作为分析对象,以应变作为控制参数,在挥舞、摆振通道引入应变控制方式,提出力控制和应变控制相结合的联合控制方案。通过对两种控制方案进行对比试验,得出结论 :新方案控制参数稳定可靠,可有效缩短试验周期,并能解决各级应变非等比例加载问题,可为以后同类型试验的控制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复合材料 穿透损伤 静强度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葛根复合粉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为开发胃粘膜保护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建立无水乙醇致大鼠胃粘膜损伤实验模型,观察胃粘膜出血情况,测定胃粘膜损伤指数,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胃粘膜组织的病理组织变化及各项指标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葛根复合粉能够抑制胃部的肿胀及出血,可使大鼠胃粘膜损伤指数明显降低,并改善大鼠胃粘膜水肿、炎性浸润程度。表明葛根复合粉对乙醇造成的胃粘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葛根复合粉 胃粘膜损伤 乙醇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三角纤维复合体(TFCC)是下尺桡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TFCC损伤是导致腕尺侧疼痛常见的原因。TFCC损伤可导致腕部乏力、疼痛、活动受限等,影响日常生活、工作。随着对TFCC解剖和生物力学等研究的不断深入,TFCC损伤分型也在不断变化,其修复方式也在不断改善,但仍没有"金标准"。笔者就TFCC解剖、损伤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分型及治疗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TFCC损伤提供参考。

  • 标签: 腕关节 三角纤维软骨 手术治疗
  • 作者: 袁芳 丁大连 王坚 曹轶倓 Salvi Richard J 亓卫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 200040 ,Center for Hearing and Deafness,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cience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Buffalo, NY 14214, USA;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200233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耳鼻咽喉科研究所 200233;School of Human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Dalhousie University, Halifax, NS 250101, Canada ,Center for Hearing and Deafness,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and Science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Buffalo, NY 14214, USA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卡铂耳蜗损伤模型,观察成年南美栗鼠耳蜗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及其基底膜内、外毛细胞密度,探讨内毛细胞损害程度与CAP振幅、阈值改变的关系。方法18只成年南美栗鼠经耳科学检查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B组和C组分别接受1次和2次卡铂注射(76 mg/kg,腹腔注射,2次注射间隔1周)。B组和C组动物在卡铂注射后30 d、A组在相应时间行终点功能测试。经下鼓室径路将记录电极安放到麻醉后南美栗鼠的圆窗龛,记录短声(click)及0.5、1、2、4、8、16 kHz短纯音刺激下的CAP。测试结束后处死动物。耳蜗基底膜铺片经琥珀酸脱氢酶组织化学染色标记毛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对全耳蜗基底膜铺片连续高清拍摄,统计毛细胞数量及基底膜长度,计算10%基底膜长度内耳蜗内、外毛细胞的数量作为毛细胞密度。采用GraphPad 6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成年南美栗鼠click及0.5、1、2、4、8、16 kHz短纯音声刺激CAP阈值分别为(7.1±2.6)、(25.4±5.0)、(24.6±5.4)、(10.4±5.0)、(0.4±1.4)、(4.2±6.3)和(17.1±14.1)dB SPL(±s,n=12)。A组单个耳蜗毛细胞总数为(8 936±643)个(±s,n=7),全耳蜗基底膜长度为(17.73±1.01)mm(n=12)。与A组相比,B组动物CAP阈值未见明显变化,但CAP饱和振幅降低了40%并伴有约40%的内毛细胞缺失。C组动物CAP明显升高并损失了近90%的内毛细胞。结论成年南美栗鼠短纯音CAP阈值在2、4、8 kHz最低,在低频或高频时阈值略有升高。卡铂造成的部分内毛细胞损伤与CAP振幅改变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但在内毛细胞损失40%时并不改变CAP的阈值,当内毛细胞缺失超过80%时,CAP阈值的升高不可避免。

  • 标签: 毛细胞,听觉 基底膜 卡铂 复合动作电位 南美栗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T高清MRI对腕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8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33例腕尺侧疼痛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8例,女65例;年龄14~69岁,平均32.6岁。统一参数下行腕关节MRI检查,并在随后接受腕关节镜下探查或治疗。将TFCC损伤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中心型损伤,即三角纤维软骨盘损伤;第二类为边缘型损伤,包括TFCC桡侧附着部、尺侧附着部、远尺桡韧带、尺腕韧带损伤。以腕关节镜下探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对比分别得出MRI诊断TFCC中心型损伤和边缘型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阴性似然比。结果关节镜检查确诊TFCC损伤者122例,其中中心型损伤72例,边缘型损伤102例;MRI检查结果为阳性124例,其中诊断为中心型损伤75例,边缘型损伤111例。通过对比,得出3T高清MRI诊断TFCC中心型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972/0.918,0.933/0.966,11.85/0.03;诊断边缘型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882/0.323,0.811/0.455,1.30/0.37。结论对于TFCC中心型损伤,无论是创伤性撕裂还是退行性损伤,3T高清MRI均可准确诊断。MRI在TFCC边缘型损伤的诊断中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较低的特异度提示临床中对MRI的阳性结果应持谨慎态度,需着重结合病史与体检结果进行诊断。

  • 标签: 三角纤维软骨 腕损伤 诊断敏感试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脉冲射频复合肩袖间隙臭氧注射治疗肩袖损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疼痛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40例肩袖损伤患者,年龄25~68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脉冲射频复合臭氧注射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脉冲射频组(B组),每组20例。脉冲射频参数:42 ℃,360 s,2次。A组患者射频治疗后,肩袖损伤间隙注射30 μg/ml医用臭氧5 ml。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12、24、72 h及1、3、6个月时患侧肩的数字模拟评分(VAS)、睡眠时间、主动前屈关节活动度(AFROM)及外展关节活动度(AAROM)的评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肩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AFROM及AAROM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2 h至治疗后6个月均较B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睡眠时间治疗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2 h至治疗后6个月均较B组明显延长(P均<0.05);两组AFROM及AAROM治疗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 h至治疗后6个月时A组较B组明显增加(P均<0.05)。治疗后核磁共振显示A组积液及水肿改善均较B组明显(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脉冲射频复合肩袖间隙臭氧注射治疗肩袖损伤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纯肩部神经脉冲射频治疗。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臭氧 肩关节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素在抗瘢痕形成和抗纤维化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通过建立大鼠(来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治疗组和假手术组,通过建立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通过检测瘢痕组织中HOP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脊髓水含量、碘化丙锭(PI)染色、FJB(fluoro-jade b)染色测定复合膜的神经保护作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干预下大鼠硬膜外成纤维细胞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与脊髓损伤组(SCI+composite membrane组,SCI+CM组)比较(3.60±0.23、5.98±0.15、6.86±0.30、6.71±0.22),脊髓损伤治疗组(SCI+chitosan-collagen-salvia miltiorrhiza slow-release composite membrane组,SCI+CCSM组)的运动功能(4.40±0.22、7.62±0.21、9.16±0.18、10.24±0.20)有显著的恢复(F=8.810,P<0.05),各组大鼠的HOP含量检测结果显示,SCI+CCSM组HOP含量明显低于脊髓损伤组(SCI+CM) (1.02±0.29) mmol/L比(3.01±0.49) mmol/L, F=6.720,P<0.05);与SCI+CM组大鼠比较,SCI+CCSM组大鼠SOD水平显著升高[(66.25±5.25) U/mg比(38.25±7.25) U/mg,F=7.650,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3.90±0.82) mmol/mg比(6.02±1.80) mmol/mg,F=5.530,P<0.05],脊髓水含量显著降低[(83.10±5.32)%比(78.25±6.05)%,F=4.360,P<0.05]。与SCI+CM组大鼠比较,PI染色显示,SCI+CCSM组小鼠脊髓损伤周围区域坏死细胞显著减少[(142.50±10.32)个比(275.50±8.70),F=1.610,P<0.05);FJB染色显示阳性细胞代表神经元变性坏死,与SCI+CM组小鼠比较,SCI+CCSM组小鼠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105.25±10.30)个比(241.50±20.35)个,F=3.560,P<0.05)。与SCI+CM组大鼠比较,SCI+CCSM组显著增加SCI小鼠β-catenin蛋白和TGF-β1蛋白的表达(0.30±0.12比0.65±0.10、0.18±0.05比0.70±0.21,F=7.310,P<0.05)。结论丹参素对脊髓损伤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抑制瘢痕组织中HOP含量,减少SD大鼠模型硬膜外瘢痕组织胶原的形成。

  • 标签: 丹参素 几丁糖 脊髓损伤 瘢痕 Wn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2018年1月3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交联聚维酮粉尘爆炸致特重度烧冲复合伤并发急性肾损伤的21岁男性患者。针对患者的病情,落实下列护理措施:烧伤休克期合并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期间,加强液体出入量管理、防范低体温和非计划下机;针对创伤性气胸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实施低潮气量、低呼气末正压的通气策略;感染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肺炎克雷伯菌期间优化监护室环境消毒、做好多黏菌素B药物护理。经过71 d综合治疗和护理,患者康复出院。本病例提示,针对特重度烧冲复合伤患者的肾功能、肺功能情况,实施个体化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该类患者的治愈率,并改善预后。

  • 标签: 烧伤 护理 聚维酮 粉尘爆炸 烧冲复合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O-arm导航辅助下与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骶髂关节复合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0~59岁,平均41.3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7例,B2型13例,B3型5例,C1型5例,C2型2例。17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A组),15例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Matta标准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7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为(27.3±5.1)min,B组为(52.3±5.9)min(P<0.05)。A组术中透视时间为(43.3±3.2)s,B组为(64.6±5.4)s(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7.8±2.6)ml,B组为(20.7±3.1)ml;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4±1.4)周,B组为(14.1±1.9)周;A组和B组Matta标准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88%(15/17)和87%(13/15);A组和B组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94%(16/17)和87%(13/15)(P均>0.05)。术后B组1例患者出现1枚螺钉稍突破椎体前皮质。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与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相比,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复合损伤具有置钉时间短、术中透视时间短等优势。

  • 标签: 骨盆 骨折固定术,内 骶髂关节 导航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患者在腕关节镜手术围术期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并观察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4例TFCC损伤患者经腕关节镜治疗后采用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缩短围术期禁食时间,术后采取患肢功能位,及时镇痛,联合移动医疗APP,进行阶段性的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推送与随访提醒等,比较患者术后肢体肿胀例数,疼痛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进行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24例患者均康复出院,其中14例出现腕关节肿胀,干预后缓解。根据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控制满意度为96%,腕部疼痛评分较术前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腕关节实际活动度占该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的百分比进行评定,术前优2例、良10例、差12例,术后优14例、良8例、差2例。结论TFCC损伤患者腕关节镜手术的集束化护理措施能为患者提供较全面护理,促进患者舒适及手功能恢复;移动医疗APP的应用可提升患者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 标签: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腕关节镜 显微外科护理 康复训练
  • 简介:摘要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AKI患者的预后与远隔器官损伤有关,肺、心脏、肝脏和肠道是最容易受累的器官,以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最为常见。并发ALI会导致AKI死亡率增高。AKI诱导ALI的机制包括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增加、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本文将就AKI导致ALI的机制做一综述,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改善预后。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肺损伤 炎症 细胞因子 氧化应激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一种新的下颈椎损伤评分系统,即后方骨-韧带复合损伤分级和严重程度评分(posterior ligament-bone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 PLICS),并评估其指导下颈椎骨折脱位手术入路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394例下颈椎骨折脱位(subaxial cervical fracture dislocations, SCFDs)且行单纯前路手术复位固定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354例纳入研究。PLICS评分由左、右侧柱及后柱三方面评分组成。后柱的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赋予1~3分。侧柱损伤的评估包括韧带结构及骨结构,韧带损伤评估即侧块关节半脱位计1分,完全脱位或关节突绞锁时计2分;侧柱的骨折分为轻、中、重三度,分别赋予1~3分。对于侧柱的评估取韧带结构或骨结构损伤的最高得分,与后柱损伤的得分一并纳入PLICS总分的计算。将随访期间出现螺钉松动、钢板移位、颈椎后凸畸形或棘突间隙张开的患者归为失败组,其余患者归为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手术前后的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Sssociation,ASIA)分级。结果3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0±4.0)个月。成功组339例,失败组15例。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失败组患者VAS评分由术前(6.9±0.6)分降至(1.9±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81,P<0.0001);成功组患者由术前(5.6±1.0)分降至(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52,P<0.0001);两组患者术前(t=-4.948,P<0.0001)及术后12个月随访时(t=-9.076,P<0.0001)VA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功组患者的NDI明显低于失败组(7.1%±1.2% vs 15.7%±2.7%,t=24.993,P<0.0001)。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7,P<0.0001)。根据PLICS评分绘制单纯前路术后内固定失败的ROC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1,95%可信区间为0.943,1.000,当PLICS评分为6.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927,敏感度0.994,特异度0.067。综合考虑PLICS评分的临床实用性及PLICS评分为7分时亚分类不同的临床结局,最终将阈值定为PLICS评分为7分且合并单侧重度侧块骨折。结论PLICS评分系统的建立基于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解剖学基础,既兼顾了双侧侧块、棘突及椎板等骨性结构及侧块关节囊等韧带结构,又依据对每柱骨-韧带结构损伤特点赋值,量化地反映下颈椎后方三柱结构的总体损伤程度。通过两组患者术前PLICS评分与临床疗效的比较观察,最终确定PLICS评分≥7分且同时伴有单侧重度侧块骨折,单纯前路手术后内固定失败的风险较高,可考虑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

  • 标签: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诊治相关问题。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为研究时间,样本为此时间段就诊40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均行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干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40例患者治愈及病情好转共37例,死亡3例。结论:早期诊断及规范化治疗可提高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脊髓损伤治疗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脊髓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各种病理条件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导致DNA损伤,细胞通常激活称为DNA损伤反应的信号传导网络以应对DNA损伤,进行DNA修复,而未能修复的DNA损伤会导致细胞周期停滞、细胞衰老或死亡,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急性肾损伤是肾功能相关或肾组织损伤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包括肾毒性损伤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新近的研究表明DNA损伤及DNA损伤反应是顺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及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重要致病因素。本文详细阐述了DNA损伤及DNA损伤反应的信号传导通路在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减少DNA损伤、促进DNA损伤后的修复可能为治疗急性肾损伤提供新的靶点。

  • 标签: DNA损伤 急性肾损伤 顺铂 再灌注损伤 DNA损伤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损伤疾病导致颅神经损伤的病症其临床诊断效果以及医治方法。方法:我们医院对于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0月接收诊治的 500例颅脑损伤疾病的患者,针对其中 40颅脑损伤疾病导致颅神经损伤的病症患者作为本文实验的主要探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方式探究患者的临床症状,总结患者的诊断和医治方法。分析结束之后将对颅脑损伤疾病导致颅神经损伤病症的病患者其诊断效果进行探究。结果:据实验数据表明,本文当中 40例颅脑损伤疾病导致的颅神经损伤的患者中,眼运动神经、嗅神经以及面部神经出现损伤病症的概率相对比较高,同时,在者三类神经受损病症当中,只有面部神经受损的患者其恢复的效果相对良好。讨论:当前,颅脑损伤所导致的颅神经受损病症的发生概率相对比较高,在临床诊断方面,也往往会发生漏诊以及误诊等不良现象,所以医护人员在对病患者进行救治的过程当中,应当从多个层面系统对病患者神经损伤情况进行诊断和医治。

  • 标签: 颅神经损伤病症 医治方法 颅脑损伤疾病 诊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