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提出城市微生态干预理论,定义了同城市有害生物相关的城市微生态系统,对其特征、生物发生的特点、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讨论和初步定义。探讨了城市微生态干预在城市有害生物防治中的意义和应用,同时对城市微生态干预理论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城市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微生态系统 城市微生态系统 生态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辽宁锦州凌河区某单位623名职工的尿碘水平。方法测量日间随机尿的尿碘值。结果该单位职工尿碘中位数为90ug/L,70.14%职工碘缺乏,23.76%碘含量适宜,4.98%碘含量偏高,1.12%碘过量。结论加强人群尿碘的监测,利于及时的进行干预,改善人群碘营养状况,有效防治碘缺乏病

  • 标签: 沿海城市 尿碘 碘盐
  • 简介:全球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给城市人口的健康带来了威胁。健康城市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减少城市化进程中健康危害的新策略。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及日本、加拿大、英国三个发达国家健康城市建设的进展现状及其开展健康城市创建的主要做法。同时,对国内外健康城市建设模式进行比较,为国内健康城市建设提供借鉴。最后,提出我国目前健康城市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思考。

  • 标签: 城市化 健康城市 建设 进展 实践 建议
  • 简介:目的观察S-烯虫酯缓释块抑制城市雨水井蚊幼虫羽化的现场防治效果。方法S-烯虫酯在居民住宅雨水井中每月投放1次抑制蚊幼虫羽化,投放剂量为1mg/L。评价方法是采集现场雨水井中的Ⅲ龄幼虫(蛹)带回实验室观察羽化情况。结果投药后10d与30d的蚊虫羽化抑制率分别为86.44%和86.42%,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分别为χ^2=568.9356,P=0.0000和χ^2=354.7511,P=0.0000)。结论S-烯虫酯缓释块能够有效地控制城市雨水井中的蚊幼虫羽化为成虫,持效期较长。

  • 标签: 保幼激素 昆虫生长调节剂 羽化 S-烯虫酯 蚊虫控制
  • 简介: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日前发布《2016年度医改工作进展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医改试点城市扩大到200个,92.6%的地市调整了医疗技术服务项目价格,各项医改呈现出良好局面。但仍然存在公立医院改革没有全覆盖,部分公立医院没有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等问题。

  • 标签:
  • 简介:目的揭示二线城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特点,以及歧视知觉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314名成都地区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9%的流动儿童报告并未受到过歧视,而“受过歧视”组的流动儿童的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平均分为(1.74±0.48)分;男生、主观家庭经济地位低的流动儿童的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平均分较女生及主观家庭经济地位高及中等的流动儿童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过歧视”组流动儿童的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分为(1.99±0.52)分,高于“未受过歧视”组流动儿童的(1.79±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过歧视”组流动儿童中,被试知觉到的受歧视程度对抑郁情绪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二线城市流动儿童的受歧视问题并不严重,但歧视知觉仍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明显不利影响。

  • 标签: 流动儿童 歧视 抑郁 二线城市
  • 简介:目的:分析禹城市2010~2016年期间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情况,了解我市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为制定我市相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监测数据和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禹城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0~2016年禹城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猩红热。结论:禹城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逐年递增,各类、各种传染病都不同程度升降变化,应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 标签: 传染病 发病率 流行趋势
  • 简介:目的了解重庆市城市居民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开展M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9个区县抽样调查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现场调查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其中调查对象为城市居民的MS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城市居民2500人,平均年龄(55.59±14.18)岁,女性占62.24%。MS粗患病率为21.24%,标化患病率为14.58%。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1)、饮酒者中过去12个月有有害饮酒史(OR=2.20)、食用油摄入过多(OR=2.13)是M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重庆市城市居民MS患病率高,应针对有害饮酒和过多摄入食用油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

  • 标签: 营养和代谢性疾病 慢性病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识别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清理、转运、接收作业接触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分析其危害程度,筛选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法、系统工程分析法、文献复用法、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分析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清理、转运、接收工作场所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危害状况,按照岗位从可能来源,接触的时间、方式和频率,主要危害特性共5个方面描述作业人员的接触特点,确定关键控制因素,筛选关键控制点。结果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清理、转运、接收作业接触的肠杆菌科细菌以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常见,在垃圾人工收集、垃圾压缩、吊装操作以及垃圾卸料时均可存在。清运及接收作业全年不间断,工作日内间断与连续作业并存,短时间接触与长时间接触并存。保洁工和转运工直接接触肠杆菌科细菌机会多,作业时间较固定,接触时间相对较短。地磅和卸料指挥作业自动化程度较高,间接接触为主,接触时间长,连续作业居多。将清运作业自动化、密闭、吸附、生物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消毒效果监测列为关键控制点,并提出防控对策。结论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清理、转运、接收作业均可接触埃希菌属、沙门氏菌属、志贺菌属,需要加强生物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个人防护和消毒,并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 标签: 生活垃圾 清运 接收 肠杆菌科 预防 控制
  • 简介:目的比较社区常见的3种不同管理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效果。方法2012年8月~10月社区门诊招募21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简单随机及自愿原则,分为标准组、强化组和综合组,人数分别为106人、75人、32人,从2012年11月开始分别按照不同的管理方法进行为期18个月的分组管理。比较管理前后3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及行为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3组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管理18个月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3组之间达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3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自我管理行为比研究初始有所改善,改善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综合管理更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提高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以及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率。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疾病管理 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