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特点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1
目的揭示二线城市流动儿童歧视知觉的特点,以及歧视知觉与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和抑郁自评量表对314名成都地区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9%的流动儿童报告并未受到过歧视,而“受过歧视”组的流动儿童的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平均分为(1.74±0.48)分;男生、主观家庭经济地位低的流动儿童的个体歧视知觉问卷平均分较女生及主观家庭经济地位高及中等的流动儿童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过歧视”组流动儿童的抑郁自评量表平均分为(1.99±0.52)分,高于“未受过歧视”组流动儿童的(1.79±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受过歧视”组流动儿童中,被试知觉到的受歧视程度对抑郁情绪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二线城市流动儿童的受歧视问题并不严重,但歧视知觉仍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有明显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