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三七总甙对坐骨神经损伤小鼠神经形态和功能恢复的影响,为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提供康复依据.方法:以切断SD小鼠的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运动模型,将40只SD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各组又分为药物加运动组和注射药物不运动组,然后隔天在伤口近端进行药物注射和每天进行一次跑台训练,连续4周,术后30d,通过小鼠体重的变化、坐骨神经功能评定及运动神经元计数观察其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并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在坐骨神经损伤侧近端注射药物加运动组和注射药物加不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从各项指标显示出其对损伤侧的坐骨神经损伤的恢复及运动恢复有明显的效果,药物组在体重增长、坐骨神经功能及运动神经元数目上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其中运动组又比不运动组好.结论:三七总甙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恢复作用显著,运动恢复效果更佳.

  • 标签: 三七总甙 坐骨神经损伤 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本综述通过搜集相关坐骨神经变异的文献研究报告,了解坐骨神经正常的形态结构与走形变化,整理并分析出其变异的类型,为之后的局部解剖和临床疾病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知网、维普网和Pubmed数据库上输入关键词“坐骨神经、变异、形态学、梨状肌”or“sciaticnerve,variation,morphology,piriformis”查询从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相关文献共计45篇,最终选用观点与主题接近、重复率低且为原创性的有效参考文献21篇。2.逻辑思维法在掌握各种文献结论的的基础上,运用逻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坐骨神经正常走行特点与变异的类型,最后对结果进行综合,得出结论。研究结果坐骨神经最为常见的变异有六种,但是随着不可控性外界因素的增加以及局部解剖的不断发展,其新的变异情况也逐渐涌现出来。研究结论早前已有学者对坐骨神经变异做了详细的分型,但是通过文献查询发现了三种新的分型。坐骨神经变异是人体变异概率最大的,其变异原因与窄小的解剖位置、血供等息息相关。了解和梳理出坐骨神经的变异类型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治疗不确定性疾病提供意见,降低误诊概率。

  • 标签: 坐骨神经 变异 形态学 梨状肌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本综述通过搜集相关坐骨神经变异的文献研究报告,了解坐骨神经正常的形态结构与走形变化,整理并分析出其变异的类型,为之后的局部解剖和临床疾病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知网、维普网和 Pubmed数据库上输入关键词“坐骨神经、变异、形态学、梨状肌” or “sciatic nerve, variation, morphology, piriformis”查询从 200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相关文献共计 45篇,最终选用观点与主题接近、重复率低且为原创性的有效参考文献 21篇。 2.逻辑思维法:在掌握各种文献结论的的基础上,运用逻辑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坐骨神经正常走行特点与变异的类型,最后对结果进行综合,得出结论。研究结果:坐骨神经最为常见的变异有六种,但是随着不可控性外界因素的增加以及局部解剖的不断发展,其新的变异情况也逐渐涌现出来。研究结论:早前已有学者对坐骨神经变异做了详细的分型,但是通过文献查询发现了三种新的分型。坐骨神经变异是人体变异概率最大的,其变异原因与窄小的解剖位置、血供等息息相关。了解和梳理出坐骨神经的变异类型及影响因素,可以为临床治疗不确定性疾病提供意见,降低误诊概率。

  • 标签: 坐骨神经 变异 形态学 梨状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温针灸对完全离断周围神经显微手术修复后的功能康复作用。方法将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经显微手术缝合后在电针基础上加入温针灸疗法,观察术后4、8、1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SFI)变化,测定术后1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术后4周温针组SFI与模型组和单纯电针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8周温针组SFI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温针组和单纯电针组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温针组SFI及MNCV虽优于单纯电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对离断坐骨神经的术后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加以证实。

  • 标签: 温针灸 坐骨神经离断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量的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尾静脉移植对异种周围神经移植小鼠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作用。方法从健康剖宫产产妇志愿捐献的新鲜羊膜中分离出hAMSCs,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构建上调和下调TGF-β表达的慢病毒质粒,并转染纯化的hAMSCs,构建出稳定的上调或下调TGF-β表达的hAMSCs。分离并剪去C57BL/6小鼠的部分坐骨神经,将SD大鼠的坐骨神经分离剪取并移植至小鼠的坐骨神经缺损处,构建出异种周围神经移植小鼠模型。将模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未修饰的hAMSCs治疗组、高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低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每组10只。各组于造模前1 d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或相应的hAMSCs重悬液进行移植治疗。于治疗后第14天时采用DigGait步态分析系统评估各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第14天时,高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25.820±0.286)明显高于低表达TGF-β的hAMSCs治疗组(-33.413±0.920)和未修饰的hAMSCs治疗组(-30.755±0.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表达TGF-β的hAMSCs尾静脉移植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异种周围神经移植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其可能成为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新突破口。

  • 标签: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干细胞治疗 周围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53例行下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侧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观察组前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超声识别、穿刺情况、神经阻滞效果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超声识别时间、坐骨神经距体表距离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时间及进针深度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前路坐骨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作用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超声 前路 侧路 路坐骨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损伤的解剖,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解剖正常成人湿性尸体标本20具,其中男15具,女5具。显露梨状肌、梨状肌上下孔以及穿过的血管和神经等。并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梨状肌上孔呈斜向外下的裂隙状,下孔呈三角形裂隙状,当中有多条神经和血管穿过。梨状肌和坐骨神经位置存在变异。结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梨状肌上下孔变小以及穿过的神经血管变粗,都可能会导致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变异也是梨状肌综合征发生的解剖基础。

  • 标签: 坐骨神经 损伤 梨状肌综合症
  • 简介:坐骨神经痛并不是病,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在疼痛缓解期坚持锻炼,对改善症状、延缓疾病进程很有好处。

  • 标签: 神经 运动 临床症状 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坐骨神经损伤的解剖,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方法:解剖正常成人湿性尸体标本20具,其中男15具,女5具。显露梨状肌、梨状肌上下孔以及穿过的血管和神经等。并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梨状肌上孔呈斜向外下的裂隙状,下孔呈三角形裂隙状,当中有多条神经和血管穿过。梨状肌和坐骨神经位置存在变异。结论: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梨状肌上下孔变小以及穿过的神经血管变粗,都可能会导致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位置变异也是梨状肌综合征发生的解剖基础。

  • 标签: 坐骨神经 损伤 梨状肌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