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 】本文对呼伦贝尔电厂超临界直接空冷机组的室外空冷岛主驱动电机的冷却风扇电机浪费电能问题进行了改造研究 。

  • 标签: 启动连锁 低温天气 技术改造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期针刺治疗贝尔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贝尔氏麻痹患者 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 38例,对照组应用不分期针刺对患者实施治疗,研究组应用分期针刺对患者实施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应用分期针刺对贝尔氏麻痹患者实施治疗,能够降低面部肌肉瘫痪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麻痹,使患者能够快速康复,治疗效果非常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期针刺 治疗 贝尔氏麻痹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通过对 2020 年 2 月初 至 3 月 中旬 呼伦贝尔市心理援助热线来电的数据和内容分析,总结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群体的心理变化特点。 方法: 将呼伦贝尔市心理援助热线所接来电进行分类,采用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新冠肺炎疫情对不同性别、年龄的人群影响不同。心理咨询类来电占首位,并且来电的比例逐渐增加 。心理援助热线所接电话变化反映了疫情不同时期人们心态的变化。 结论: 心理援助热线是一种简便、实用、迅速和有效的心理社会干预措施,对促进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冠肺炎 心理援助热线 精神卫生 心理危机干预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了50余年前我国科学家们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完成了人类首次合成蛋白质——牛胰岛素这一壮举。但因多种原因却痛失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最佳机会。如果我国在50余年前就能获得首个诺贝尔奖,对我国科学发展以至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都是无法估量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腹针联合面部运动训练对急性期贝尔氏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贝尔氏面瘫患者 100 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腹针联合面部功能训练的临床有效率( 91.2% )显著高于对照组( 70.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针联合面部运动训练对 贝尔氏面瘫可取的满意临床疗效,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 标签: 腹针 贝尔氏面瘫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下呼伦贝尔市学生心理健康状态,探索疫情应激状态下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采取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 PHQ-9 和 GAD-7 ,对 8890 名呼伦贝尔市 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结果 焦虑情绪发生率是 23.93 %,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焦虑发生率分别是 16.20 %、 4.27 %、 3.01 %;抑郁情绪发生率是 35.60 %,其中轻度、中度、中重及重度 17.85 %、 9.39 %、 4.98 %、 3.41% 。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中学生以及不能有效处理疫情信息 易产生焦虑 抑郁情绪。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下,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心理问题,且不同程度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学 校及有关部门应对学生进行精准心理干预与支持 。

  • 标签: 学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理健康状态
  • 简介:【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面对这一新的应激源 , 集中隔离状态下人员心理反应如何 , 值得我们研究。 我们对隔离区人员心理状况进行分析 , 为被隔离人员在隔离状态下提供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 标签: 新冠肺炎 集中隔离人员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农区人间布鲁菌病(简称布病)重点人群发病特征,明确布病感染相关知信行等影响因素,为制定布病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呼伦贝尔市农区布病重点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确诊的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调查未患布病者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布病相关知识调查,并对布病健康相关行为(包括饲养牲畜、打扫圈舍、人畜共井、免疫接种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调查人群892人,881人有效回收问卷,其中男性445人,占50.51%;女性436人,占49.49%。年龄为(51.34 ± 11.87)岁,范围为5~83岁。布病抗体阳性153人,感染率为17.37%。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2.47%(100/445),女性感染率为12.16%(53/436),男女性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1,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饲养牛、打扫圈舍、人畜共井、牛羊粪便浇地、免疫接种牲畜是布病感染危险因素(OR=1.905、1.568、1.320、1.428、1.488,P均< 0.05)。结论呼伦贝尔市人间布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密切接触染疫牲畜及其排泄物等是布病感染危险因素,应该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教和行为干预,以做好布病的有效防控工作。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病例-对照研究 健康相关行为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化经济、文化、医药的快速发展,医院及社区急需大量实践操作的综合型人才。但目前高校医护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的人才需求。因此,希望通过改革深化《中医护理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已婚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情况及其高危因素,探讨HPV16型病毒载量变化对宫颈上皮内瘤变I级(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CIN I)患者的治疗评估的指导作用。方法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呼伦贝尔市蒙古族已婚妇女进行HPV定性筛查,使用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CIN I门诊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HPV DNA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阴道分泌物及病理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hinprip cytologic test,TCT)检测结果的变化趋势,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利用t检验,感染高危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计数资料的分析方法为x2检验。结果蒙古族女性高危HPV感染率为22.33%(215/963),饮酒习惯、性伴侣个数是所有高危型别感染的共同高危因素。HPV16型、18型、其他高危型别感染还包括结婚次数这一高危因素。感染HPV16型的CIN I患者治疗前病毒载量与治疗后12、18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清洁度镜检III度或IV度患者数及TCT检查结果显示低度不典型增生者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与HPV DNA含量变化一致。结论呼伦贝尔市蒙古族HPV感染率高于本地区汉族人群,需要加强蒙古族人群聚居地HPV感染相关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高危型HPV16病毒载量的变化可作为CIN I治疗评估的观察指标。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蒙古族 高危因素 治疗评估
  • 简介:[摘要]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访谈交流、测验、每天作书面记录,对连云港市苍梧小学六年级某学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追踪研究,探究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对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

  • 标签: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 小学六年级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