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联合面部运动训练对急性期贝尔氏面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腹针联合面部运动训练对急性期贝尔氏面瘫患者的疗效观察

应一

仙居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浙江省 台州市 317300

【摘要】目的:探讨腹针联合面部运动训练对急性期贝尔氏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贝尔氏面瘫患者10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腹针联合面部功能训练的临床有效率(91.2%)显著高于对照组(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联合面部运动训练对贝尔氏面瘫可取的满意临床疗效,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关键词】腹针;贝尔氏面瘫;疗效观察

贝尔氏面瘫又称为贝尔氏面神经麻痹,是以面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的患侧面部表情肌肉群发生运动功能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1]。贝尔氏面神经麻痹在祖国传统医学属于“面瘫”范畴,也称为“口眼喎斜”或“口僻”,大部分中医学者认为该病主要为外因和内因综合作用所致,外因主要为风热或风寒等外邪侵袭所致,而内因多认为是人体血液衰枯,不能滋养荣润面部筋脉导致疾病发生[2]。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气候环境的改变,该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甚至有向青少年儿童发展的趋势。现如今对于贝尔氏面瘫尚缺乏统一的治疗共识,现代医学主要为手术等对症治疗,风险较大,而传统针刺治疗虽具有确切疗效,但有很多患者惧怕针刺,不能接受,影响了这种疗法的推广。腹针疗法是薄智云老师创立的一种以腹部针刺为特色的针刺治疗方法,具有进针浅、无痛、安全性高易为病人接受的特点。本研究拟对我院收治的100例贝尔氏面瘫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比较腹针联合面部功能训练和单纯面部功能训练对贝尔氏面瘫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患者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贝尔氏面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8.2±2.5岁;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9.8±1.9。两组患者的基线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患者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临床诊断符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②患者年龄≥18周岁,男女不限;③初次发病,病程在10天以内的患者。

1.3患者排除标准

①患者合并有肝肾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②入组前已采用针灸治疗的患者;③有精神性疾病病史的患者;④中枢性面瘫患者。

1.4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仅给予面部功能训练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仰卧位,训练患者皱眉、闭眼、微笑、鼓腮等表情动作,急性期采用被动运动;亚急性期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综合训练,每组动作3遍,每次30分钟,练结束后,面部放松按摩10分钟,连续10次为1疗程。

1.4.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面部功能训练基础上采用腹针治疗,具体方法如下:取患者中脘、下脘、商曲(双)、气海、关元、滑肉门(双)、上风湿点作为治疗穴位,嘱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选取0.25mm×40mm毫针,直刺,快速进针,仅施以捻转针法,不做提插,若术者手下有沉紧感为得针。

1.5 观察指标

按照上述治疗方法,给予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RPA 积分)和面神经功能分级(H-B分级)情况。

1.6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疗效判定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草案)》中的相关标准。痊愈:患者H-B量表测试Ⅰ级,所有面瘫临床症状消失,神经反射正常,RPA 积分20分;显效:患者H-B量表测试Ⅱ级,面瘫症状大部分消失,RPA 积分≥17分;有效:患者H-B量表测试Ⅲ级,表情肌肉群大部分恢复,可基本显露额纹,但闭目欠实且鼻唇沟浅,神经发射基本正常,RPA 积分≥3分;无效:患者H-B量表测试Ⅳ级或以下,面瘫症状无改善或加重,RPA 积分<3分。临床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7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腹针联合面部功能训练的临床有效率(91.2%)显著高于对照组(7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n,(%)]

组别

总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X2

P

观察组

50

31(62.0)

9

(18.0)

6

(12.0)

4

(8.0)

92.0

12.7

<0.01

对照组

50

11(22.0)

8

(16.0)

12

(24.0)

19(22.0)

62.0

3 讨论

贝尔氏面瘫作为最常见的面瘫类型之一,近几年发病率逐年增长,且有向青少年儿童发展的趋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3],采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针灸治疗对贝尔氏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腹针疗法作为由薄智云老师创立的一种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特色治疗方法,采用了全息理论指导,针刺浅,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和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不要求患者有酸、麻、胀感,因此该方法具有进针浅、无痛、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收费低廉、易为病人接受的特点,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8]

本研究表明,取患者中脘、下脘、商曲(双)、气海、关元、滑肉门(双)、上风湿点穴位,采用腹针疗法联合面部功能训练的方法对贝尔氏面瘫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采用面部功能训练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穴位具有有疏通面部经络气血、清热活血、调和肝胆及温散风邪与清阳的作用,可加速病变部位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袁辉,王仁贵,段永利等.贝尔面瘫患者面神经管的MSCT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37(8):1269-1272.

  2. 任文,滕晶.基于脉象特征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J]. 山东中医杂志, 2018(6):460-461.

  3. 魏裕涛,庞玉思.腹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15,(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