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灾情快速与判定是震后应急的关键,本文研究一种基于GIS和GSM的震后方法,该种方法可以快速的应对突发灾情,及时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突发性地震情的提供基础。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基于GIS和GSM的震后灾情快速上报与判定的方法实现了对曾经发生的灾情的分解和描述,建立了简洁的,方便交互的灾情短信代码。此方法建立在参考地震烈度表的基础上。基于GIS的地震与快速判定在宏观角度上说明了地震情短信网关的构建方法,而且实现了地震情短信的群收与群发。经过对群发地震情的分析,对基于GIS的地震情范围的动态绘制以及非常快速的判断。最后,在结合出现地震的地方的地理信息,建设当地的地震系统,实际证明,该系统在实际地震发生时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而且非常实用。

  • 标签: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速报 地震应急 地震信息系统(GIS)
  • 简介:本文阐述了地震预报与地震预报的相互区别及其相互联系,并分析通过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两种途径进行地震预报,以达到防震减灾的目的。建议:加强地震预报与地震预报的管理,地震预报只能在具备一定条件的地区进行,而不应全面铺开。

  • 标签: 地震预报 地震灾害预报 概率 地震受体状况
  • 简介:摘要:强烈地震常常以其猝不及防的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力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社会稳定以及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冲击和危害。建国以来,我国发生的1966年河北邢台6.8级和7.2级大地震、1970年云南通海7.8级大地震,特别是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等,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社会带来巨大灾难。因此,防震减灾是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生活稳定的重大课题。 

  • 标签: 地震灾害 防震 减灾
  • 简介:分秒必争的地震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进行了模拟测震地震与数字测震地震的对比,总结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对地震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看法.对以后地震的改进、提高作出初步的设想。

  • 标签: 地震速报 模拟测震 数字测震 设想
  • 简介:根据2014年全球地震资料并对比历年统计数据可知,当年度属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轻灾年。本文总结了2014年全球地震的主要数据,对当年主要地震进行了描述,发现抗震设防建筑在地震中受损较小,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同时,本文分析了2014年度地震的分布特征,以及多震地区的“活跃性”与“周期性”特征。

  • 标签: 2014年 全球 地震灾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然灾害中常见眼部疾患和种类及相关护理,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自然灾害时群众可能面临的眼部损害进行分析及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结果形成自然灾害时眼部损害的相关护理系统方法。结论提升在救灾过程中对眼部专科护理的能力。

  • 标签: [] 自然灾害 眼部损害 急救 护理
  • 简介:位于土耳其东南部扎普(Zap)河上的装机208MW的哈卡里(Hakkari)水电工程一期技术设计目前已接近完成,该工程包括有一座220m高的分区堆石坝。坝址位于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本文介绍了哈卡里联合公司为确定地震设计的参数而进行地震的调查和分析工作。

  • 标签: 土耳其 哈卡里水电工程 技术设计 堆石坝 地震 地质条件
  • 简介:摘要:若城镇燃气系统受到地震影响而损坏,会引起诸多具有严重危害作用的事故问题,为经济发展、人员安全等方面带来威胁。本文主要围绕着城镇燃气系统来展开,基于地震问题,简要分析地震的影响,提出应急防范处理方式,提升对地震的抵御能力,不断完善城镇燃气设施,保证人们的人身、财产处于安全水平。

  • 标签: 管网特征 泄漏问题 燃烧处理 供气体系
  • 简介:为加强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完善地震后补偿制度,我国应建立合理的地震风险分散模式.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国家地震风险分散的模式,得出我国实行地震风险分散模式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风险分散模式,为地震后补偿机制及灾后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较好的建议.

  • 标签: 风险证券化 地震保险 保险补偿
  • 简介:地震造成了人与其生活环境间生态平衡的破坏,构成了传染病易于流行的条件。因此,预防控制传染病便成为抗震救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地震地区环境卫生控制又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基础与前提。地震发生以后,随着旧的生态平衡的破坏和新的生态平衡的建立,地震条件所引起的传染病流行条件的改变还将存在一个时期,这种地震的“后效应”是地震条件下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与其他的救灾工作不同的一个重要特征。当地震的直接后果被基本消除之后,消除其“后效应”即包括地震地区环境卫生控制将成为工作的重点,而且这种工作实际上将成为地震条件下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主要工作。

  • 标签: 地震灾害 卫生控制 灾害地区 环境 传染病流行 预防控制
  • 简介:自1月4日至21日短短的十几天时间环太平洋地区连续发生6次6级以上的地震。这一现象表明,环太平洋地震带已进入新一轮地震活跃期。俄罗斯莫多佐夫曾预言:“目前地球上发生的地震具有全球灾难的性质,其高峰将出现在1996~1998年。”我国历来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给我国造成的损失更为深重。面对新的地震活跃期,学习地震知识,掌握救助常识,对于减轻地震造成的破坏和危害,尽量减少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减轻地震灾害 人员伤亡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震活跃期 经济损失 震灾损失
  • 简介:摘 要:为了提高对地震的救援能力,很多地区都开展了救援队伍的建设,需要救援人员掌握救援技术,学会使用救援装备,采取合理的救援程序和方法。本文先对地震救援队技术能力规范与要求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行地震救援队技术能力构建进行探讨。

  • 标签: 地震救援 技术能力构建 规范
  • 简介:1976年7月28日“唐山——丰南”大地震已经过去30周年.其惨景却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删除。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重工业城市顷刻间化作一片废墟.24万余人丧生。唐山地震不仅使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而且由于建筑物、构筑物的毁坏.对档案装具和设施设备造成破坏.从而引发对档案的严重危害。据统计.全市各单位的档案库房绝大部分倒塌.90%的档案资料被埋压在废墟下.虽然经过抢扒和抢救.仍给档案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 标签: 档案馆 灾害预防 地震 重工业城市 设施设备 档案装具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近年高原地区地震救援实际,分析了高原地区地震特点,救援中常见的工作难点,就如何提升高原地震救援能力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设。

  • 标签: 高原 地震 救援
  • 简介:摘要:分析地震的特点与危害,重点分析和论述了地震的防震减灾措施,主要包括落实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力度、推进地震预警示范区建设、完善应急预案等,并指出地震的危害性。在地震防震减灾中,相关部门需不断提升地震风险的监测预警水平,完善防震减灾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地震 防震减灾 地震预警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福州、小陶地震的波形记录及各种定位参数,总结了该地区的震相特征和各台的震级情况,结合地震的规程,提出了对这两个地区地震的建议。

  • 标签: 震相特征 地震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