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关于完善人大制度的九条建议第一,制定人民代表大会法。进一步确定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权力机构的法律性质、地位和作用,并对各级人大的职能作出明细的法律性规定。第二,完善人大代表选举的双向负责制程序。建议在选举法中补充双向负责制内容,明确规定选举人和被选举人之间见面、接触和交流的法定程序,让选民充分认识和了解候选人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第三,建立人大常委会委员驻会制度,逐步向职业化过渡。相应减少委员会委员数量,并以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为当选条件。第四,建立自身建设制度。其重点为:(1)

  • 标签: 地方人大 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常委会 人大代表选举 综合素质 参政议政
  • 简介: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一、依法治国需要强有力的执法机关,但不能把执法主体误认为是治国主体。我国人口众多,地域之间经济、文化、法制等方面的建设很不平衡,依法治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来推行,法律要靠执法机关来组织实施。这样一来,有的执法机关和有些执法人员自觉不自觉地把执法主体误认为是治国主体,在部分群众中也产生了这种错觉。这实际上把人民群众放在了管理的对象、执法的对象、治理的对象的位置上,忘记了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依法治国的主体。执法机关的执法权来自人民,受

  • 标签: 人大报刊 地方人大 报刊文摘
  • 简介:正确处理评议监督与日常监督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好评议监督与日常监督的关系,使评议监督和日常监督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形成合力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日常监督是评议监督的基础,评议监督则是日常监督的延伸。在具体工作中,则要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日常监督,为评议监督提供素材和准备议题。代表的监督权并不是评议时才有的,作为人大,对代表平常所提的建议要积极办理,对于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及时组织代表视察,努力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要密切注意代表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方面,对

  • 标签: 地方人大 监督者 人大代表 正确处理 评议 司法机关
  • 简介:邓小平法制思想的五个基本点一、保障论。法制建设保障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是邓小平同志考察法制的基本出发点。1986年,针对当时经济建设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而经济犯罪活动以及腐败现象不断增多,社会治安状况令人担忧的情况,明确提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所谓两手,即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两手抓"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法制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促进作用和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二、稳定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稳定是中国发展经济和加强民主与法制的客观要求。为此,他提出了维护社会

  • 标签: 法制建设 地方人大 经济建设 政治参与 邓小平法制思想 立法监督
  • 简介: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就"重大事项"作出规定深圳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规定(试行)》。市人民政府提请市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包括:(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的修正方案及年度计划的主要指标的调整方案;(2)本级财政年度决算和预算变更幅度超过5%以上的方案;(3)本级财政超收部分的使用安排和政府土地开发基金年度的收支及使用情况;(4)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修编方案及城市小区规划的法定图则方案;(5)市政府

  • 标签: 重大事项 地方人大 人大常委会 深圳市 市场经济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简介:我国地方经过了萌芽时期、初创时期、建立和发展时期、遭受严重破坏时期、恢复和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地方有了新的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日趋完善。今后应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落实宪法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各项规定和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 标签: 地方人大制度 宪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
  • 简介:地方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权的监督,是我国宪法所确定的一项重要制度。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保证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是发展、健全人大制度,实现依法治国伟大目标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一、地方及其常委会对司法权进行监督的本质特征宪法规定: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

  • 标签: 司法权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 司法监督 司法公正
  • 简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是人民民主。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直接与基层民主相联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基层民主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基层民主建设发展不平衡、村民自治的民主化进程有待引导、基层民主和地方制度联系的密切程度不够、对基层民主及其权力机关认识具有片面性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地方制度的建设,也直接影响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质量和效能。因此,我国人大制度特别是地方制度建设,必须重视和加强基层民主的建设,完善人大对人民负责的机制建设,提高基层人民代表的政治质量,充分创造条件,扩大基层民主的范围和效能。

  • 标签: 中国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层民主 村民自治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行使职权,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相比,与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有些地方人大工作尚存有较大差距,有些工作的成效不够显著。这其中人大工作结构方

  • 标签: 地方人大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
  • 简介: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运用频率最高和最基本的职权,但监督不力仍是地方工作的薄弱环节。要从根本上扭转监督不力的现状有赖于监督机制的创新。地方监督作用的发挥,需要创新人大代表制度、党的领导体制、人大监督体制以及加强地方的组织建设。

  • 标签: 地方人大 人大监督 监督职能 监督机制创新
  • 简介:<正>地方常委会能否有效地展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建设的状况。加强地方常委会的自身建设,对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地方常委会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1.地方常委会的法律地位和历史使命要求加强自身建设。地方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地方国家政权机关中占有首要地位,在地方政务活动中具有崇高的法定性、权威性、强制性和制约性。地方的历史使命是代表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

  • 标签: 自身建设 人大常委会 地方人大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组成人员 历史使命
  • 简介:一、几种不同观点现行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第99条第1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有权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定(第99条第2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大的不适当的决议(第104条)。地方组织法也作了相应的规定。宪法的上述规定是否意味着地方及其常委会也拥有宪法监督权,学者们的看法存在着较大分歧。

  • 标签: 宪法监督权 地方人大 人大常委会 宪法解释权 行政区域 全国人大
  • 简介:提高地方代表素质的几点看法□杨发青第一,提高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素质要以常委会的主任会议的组成人员为重点。主任会议的性质、地位和职权决定了它在常委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每个成员都必须具备更高的参政、议政能力,而且还要注重整体的知识结构。第二,...

  • 标签: 地方人大 代表素质 人大代表 主任会议 常委会 组成人员
  • 简介:地方常委会对国家机关组成人员、领导人员和法职人员进行依法任免,是人民享有管理国家事务权力的重要体现和保障,不仅增强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国家观念,法制观念和公仆意识,自觉地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还能有效地制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克服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保证廉洁高效地开展工作。

  • 标签: 地方人大常委会 任免权 中国 政治制度 组织原则 政权建设
  • 简介:坚持依靠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人大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自上届人大以来的六年中,我们先后召开了三次全省性人大工作的重要会议。前两次是省人大召开的全省人大工作经验交流会,第三次是今年一月省委召开的全省人大工作会议,每一次会议,省委书记都到会讲话,省委的其他领导和各市地委的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会议,省委书记的三次讲话都强调要充分认识人大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要改善和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要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每次会议之后,全省干部群众的人大意识都有新的深化和提高,全省的人大工作都有新的发展和进步。多年来,省委对人大工作是重视和支持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接受省委的领导也是主动和自觉的。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政治前提。为把人大工作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我们在工作中突出掌握的基本点是:一是坚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 标签: 党的领导 根本政治前提 中国特色 国家权力机关 党的基本路线 全体组成人员
  • 简介: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一府两院”的工作实施监督,是宪法赋予的重要职责之一。多年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完善监督制度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在监督内容上有所扩大,监督形式也在增加,提高了监督实效。但总体

  • 标签: “一府两院” 常委会 监督主体 监督实效 自身障碍 宪法
  • 简介:如何开好人大会议,是人大理论和实践一直探讨的问题。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日趋完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和社会的企盼。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要使自己的工作与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民主要求相适应,就必须对人大会议进行必要的改革。建立辩论制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人大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方人大 经济体制改革 辩论 民主政治建设
  • 简介: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地方重大事项决定权的科学涵义、法律特征和重要地位。地方公共权力的配置体制、运行机制和政治生态文化是地方难以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主要原因。提高地方党委执政能力,使地方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具有紧迫性。改革地方领导体制,以便确保地方具有作出重大事项决定的权力、动力和能力。

  • 标签: 地方人大 地方领导体制 决定权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