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古代藏族氏族部落的迁徙、内部整合与分化是古藏文吐蕃地名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民族史视野审视古藏文吐蕃地名,其与古代氏族名、部落名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同时与唐朝及其他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和政治地理格局演变有密切的关联。吐蕃地名是吐蕃时期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符号,对以后藏族地名文化产生了比任何时期都更为重要和直接的影响,要了解吐蕃时期地理历史语言,可从地名入手从事论证研究。同时,想考证近代藏族各类地名的来源含义,也可以从吐蕃地名查找其根源。

  • 标签: 敦煌古藏文 吐蕃地名 由来 影响
  • 简介: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在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侗语地名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命名方式一般为:通名+专名的二元顺行语序结构。其中,汉译地名、侗语地名的语义源流等问题需要从认知语义学视角加以探讨。

  • 标签: 侗语地名 命名分类 语义特征
  • 简介:本文从阿尔泰系几个主要古代民族迁徙的历史记载入手,运用地名语言学的方法,分析论证青海高原阿尔泰系古代民族语地名的族居问题。文章具体考证了投延、伏俟、慕贺、车我真等地名,从古代吐谷浑语地名与分之土族语音又相同或相近这一点出发,提出古吐谷浑为今土族先民的观点。

  • 标签: 迁徙 地名 吐谷浑 土族
  • 简介:锦屏古契约文书中的侗语地名,对研究侗族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意义重大。侗语地名的命名及分类极具民族和地方特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锦屏契约文书中的地名进行整理研究将有助于侗族地名文化的传承。

  • 标签: 锦屏契约文书 侗语地名 分类考释
  • 简介:18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组织全国知识界、文化界、学术界著名专家学者,编纂了一部包括当时中国的所有文化典籍,并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标准化的大型丛书——《四全书》。“四”者,经、史、子、集四部也;“全书”者,一切文化典籍统统收录齐全也。《四全书》,顾名思义,就是把无所不包、无书不有、无本不全、百科具备的图书文献,按中国封建社会完美无缺的传统分类法——“四部分类法”组织起来,并构成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化书库。这个“文化书库”代表了当时中国人的知识世界,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在世界各个领域中获得的认识所达到之深度和广度。然而,很可惜,《四全书》编成以后一般人物不易看到,他们只知其名,难见其书。1983年至1986

  • 标签: 四部分类法 文化典籍 传统分类法 卡片目录 知识世界 大型丛书
  • 简介:<正>"木勒"是达语,汉译是柳蒿芽的意思.柳蒿,又称白蒿、水蒿,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河岸、沼泽之地,尤以嫩江岸边为最.其出土二寸之许的嫩茎叶芽虽稍苦可作食用.经中医中药学之研究,柳蒿芽有健脾开胃、清火解毒之功能.国家林业土壤研究所鉴定柳蒿之全株含对人体有补益的芳香油百分之零点四七.可见,柳蒿芽是理想的可作食用的野生植物.世居嫩江两岸的达斡尔族人民,早在几百年前就同"木勒"结下了特殊的缘分.远古时候,达斡尔族是一个从事游牧和渔猎的民族,不善农耕.清朝时期,大部分男子征战疆场,在家的妇儒老小更无法耕种土地,朝廷供应的口粮又不能及时运到,加之兵荒马乱,遇到灾

  • 标签: 达斡尔族 柳蒿芽 健脾开胃 林业土壤 多年生草本植物 中医中药
  • 简介:随着语言教学的重心从系统的语法学习转移到如何进行交际的学习,即语言的核心从准确性(accuracy)转移到了流畅性(fluency),词汇教学法应运而生并受到了语言研究者的重视,而语料研究则为词汇教学法的深入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语言教学 词汇教学法 语料库 搭配 词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