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锦屏古契约文书中的地名,对研究侗族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意义重大。地名的命名及分类极具民族和地方特色,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锦屏契约文书中的地名进行整理研究将有助于侗族地名文化的传承。

  • 标签: 锦屏契约文书 侗语地名 分类考释
  • 简介: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在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的地方所共同约定俗成的语言符号。地名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命名方式一般为:通名+专名的二元顺行语序结构。其中,汉译地名地名的语义源流等问题需要从认知语义学视角加以探讨。

  • 标签: 侗语地名 命名分类 语义特征
  • 简介:侗族处于亚热带温湿气候区,很适于植物的生长,植物种类复杂繁多。对植物的命名分类极具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对植物名物的命名是侗族的植物知识和认知世界方法的体现,也蕴含着侗族丰富的植物文化内涵。

  • 标签: 侗语 植物名物 命名分类
  • 简介:羌(戎)族,是我国西部的古老民族,从夏商到宋代的数千年间,一直是西北地区的土著民族。她是华夏民族即后来汉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藏族的前身和先民。如今在西北大地上,羌族虽然不存在了,但她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却在安多藏族及一些汉族地区.仍被传承保留了下来。本文要探讨的是今甘肃境内古代羌地名,现分述如下:

  • 标签: 地名 羌语 古代 土著民族 西北地区 安多藏族
  • 简介:地名不仅是地理名词,而且也是文化的符号,通过地名可以了解一个民族历史上的分布范围和迁徙路线。佤地名具有以"永"、"班"、"耿"、"达"、"斯"、"叶"字为首的六大特点,这对于进一步研究云南古地名和云南民族历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佤语 地名 特点
  • 简介:南岛语系的起源以及与壮关系问题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尚未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前人及时贤在探讨壮和南岛的关系方面存在理论和方法的不足。我们通过基本核心词论证壮和南岛存在发生学关系,通过分子人类学方法以及词源统计分析法得到树形图,并计算壮语族与南岛语系的分离年代。考古人类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为我们的结论提供了佐证。

  • 标签: 壮侗语 南岛语 词源统计分析法 考古人类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地名,不仅是代表地理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还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历史以及社会文化内涵.破释地名,能从一片历史碎片中,触摸先祖迁徙垦殖的艰辛;能从半幅朦胧的山水画中,想象曾经的明朗清丽;能从古汉语中领悟到少数民族同汉语间的渊源关系,使民族自信充溢于胸,家乡情怀更加浓烈.多少年来,笔者曾困惑于“睑”、“乡邑”、“乡党”。

  • 标签: 地名 少数民族语 释读 白族 语言符号 地理实体
  • 简介:与汉语的关系问题复杂,历来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文章从两者关系研究的缘起、主要观点以及理论方法三方面,回顾了这一研究概况。了解这一过程有助于后来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壮侗语 汉语 关系
  • 简介: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土家逐渐消失了,土家地名仍还保留着,成为土家族历史踪迹和民族文化难得的见证。土家地名不仅是土家族鲜活语言的记载,更是土家族民族文化的折射途径。我们对土家地名的研究,不仅对土家文化本身的延续与发展具有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为土家族当代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 标签: 土家族 土家语 消失 民族文化
  • 简介:广西蒙山县有20多个至今仍沿用的以百越民族语言“毋”字取名的自然村名。毋,百越即“广或大”之意。这些地名,包含着百越民族在此居住时的房屋、居住地选择、生活习俗、渔猎、交通、语言,以及汉代百越民族部分转为壮族,部分融人汉族后,百越演变成壮语和粤语等信息,是了解和研究百越民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 标签: 百越族人 地名 语言
  • 简介:动物是除了人类、植物以外的生命载体,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对象和利用对象。动物词的命名理据主要源于对动物叫声的模仿、体貌形态的观察和所处环境。该命名规则或理据都体现着侗族人民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方式。

  • 标签: 侗语 动物词 命名
  • 简介:表呢称时,芋头话的部分亲属称谓词存在有规律的变调,包括统一变成阴类送气调1’-35,部分称谓词还伴随有主要短元音变长的现象,或者仅复制称谓词的韵母,同时声调变为阴类送气调1’-35。本文描述此一现象的音系学特征,并试图探究其在构词和语义方面的特殊功能,解释其可能来源和形成演变机制,认为其与台语民族盛行的从孩称和强化高调有直接关联。

  • 标签: 侗语 昵称 变调 儿语 从孩称 小称
  • 简介:从历史典籍记载与当代地名用语可知,徽州地名所使用的'源'、'洞'均为徽方言词,指称'山谷中狭长型平原'并转指坐落其中的村落。但二者在出现早晚、存在长短及分布区域等方面又有不同。

  • 标签: 徽语 地名 “源” “洞”
  • 简介:历史上,哪勐曾为果占璧王国、平缅路军民总管府、南甸宣抚司属地;民国年间,南甸地区实行土流并治,哪勐隶属南甸宣抚司和梁河设治局管辖。解放后,哪勐曾划归潞西县、腾冲县管辖。1961年恢复梁河县制,哪勐又划归梁河县管辖。现今,哪勐隶属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哪勐行政村。

  • 标签: 傣语 哪勐 历史 称谓
  • 简介:动词的语义角色分为强制性语义角色和非强制性语义角色两类。其中,动词所能关联的强制性语义角色根据它们在句法、语义上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主事、客事和与事三大类;而非强制性语义角色有工具、材料、处所、方式等。

  • 标签: 侗语 动词 语义角色 类别
  • 简介:<正>一泰语曾经称为黔台语族。如果专指这一语族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语言来说,则称为壮语族。在国外流行的泰语族这个名称,只能包括一个支,不能包括支,所以我们称为泰语族。如果把构拟的原始称为黔,把构拟的原始泰壮语称为台语,那么用黔台两字作为语族的名称还是很好的。语言学家注意到在中国西南几省和东南亚几个国家,有一个在类型上和汉语非常相近的语族这件事已有几十年历史了。经过两、三代学者的研究,有哪些语言和方言应该包括

  • 标签: 侗水语支 语言学家 单元音 元音舌位 泰语 毛难语
  • 简介:清初文学家尤词集《百末词》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词学观念上强调“道真性情”。创作上不以《花》《草》为宗。《百末词》艺术色彩鲜明:性情至真,感人至深;体物缘情,精切流丽;词风清新,自成一家。有论者认为《百末词》是《花间集》和《草堂诗余》的遗风,艺术成就不高,不是客观公正的评价。

  • 标签: 尤侗 《百末词》 真性情 清新词风
  • 简介:地名是表示地理实体的符号,同时也是人类活动的反映,因此能从地名中看出人类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及对自然界的认识。地名通名,是代表同一类型地理实体的名称,是地名构成起“领导”作用的部分。在地图上,地名通名并不能单独使用,而是与专名结合成词,充当偏正语素“正”的部分,如“南海”,“海”是通名,“南”是专名,“海”可以通用于所有的海,“南”是对海的区别限制。在我国的地图上,有许多少数民族地名,也是专名加通名构成的。我国的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的居住区,也是少数民族地名的主要分布区,了解和研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名通名,对于认识西部,理解西部,特别是对于学生阅读地图,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目前有统一认识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名通名给以解说。

  • 标签: 西部少数民族 中国 地名 学生阅读 地图 解说
  • 简介:怒苏地名不仅是怒苏人生活区域的地理名词,更是怒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本文以怒苏地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怒苏地名的命名方式、结构特征,认为怒苏地名体现了匹河怒族先民的认知特点,而且蕴含了怒族内在的社会文化特征。

  • 标签: 怒苏语 地名 结构特点 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