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土地整理项目对所在区域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土地整理的实施必然产生相应的生态环境效应,对项目区及其背景区域的水资源、土壤、植被、大气、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土地整理是改变土地零散的形式,改良土地成分,提高土地能用流程和改善环境的一种综合性的治理措施。介绍了关联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一套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关联度分析法实现了对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标签: 土地整理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关联度分析
  • 简介:摘要为保证土地整治工作质量,实现土地整治在生态技术、行政、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必须构建较为完善的安全调控机制。本文即针对土地整治生态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土地整治的生态化。

  • 标签: 土地整治 生态问题 安全调控机制
  • 简介:摘要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本评价采用因子加权评分法,对广西某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进行生态适宜度分析;借助Mapinfo工具,对城市规划中土地开发适宜度进行分析,并分别建立城市规划中工业用地、居住用地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所得生态适宜度评价结果与该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基本一致。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 标签: 城市规划 土地利用 生态适宜度
  • 简介:针对巴里坤湖流域面临的湖泊萎缩、荒漠化和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选择16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巴里坤湖流域2006-2015年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生态安全系统和自然生态安全系统指标的快速下降,该流域生态安全长期处于下降状态;预测今后该流域生态安全将持续下降,2020年甚至接近很不安全状态。若这种趋势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则将对巴里坤湖泊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生态安全评价 指标体系 巴里坤湖流域
  • 简介:摘要煤炭开采和复垦活动带来强烈的地表变化和生态环境扰动。该文以山西省平朔矿区为例,通过构建评价模型分析采煤矿区的生态风险动态变化。通过采用最小损毁累积模型测算风险源累积损毁影响值,利用遥感影像结合野外实测数据计算生态脆弱度指数,得出矿区2001年和2010年矿区生态风险值,分析不同开采年份中矿区由于采矿和复垦活动带来的生态风险变化。

  • 标签: 生态风险评价 采煤矿区 土地损毁 复垦过程分析
  • 简介:用AHP和德尔菲法评价浙江海洋生态安全,显示浙江海洋生态安全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安全状态一般,海洋生态还存在很多安全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海洋活动强度过大、过度的海洋资源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和海洋管理体制不健全。结合浙江海洋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认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协调,市场行为主体与政府监管之间关系的协调,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协调构成浙江省海洋生态安全机制。

  • 标签: 浙江 海洋 生态安全 影响机制 AHP
  • 简介:摘要将生态化工程设计理念运用到土地整治工程项目中,是推动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保障。土地整治中的沟渠是田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农田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廊道。在不同条件下的农田生态环境中,将灌排沟渠设计与农田生态景观规划、生态化工程进行结合,同时削减农田面源污染,创造生物迁栖廊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 标签: 土地整治 田间沟渠 生态设计
  • 简介:本文以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皖北地区亳州市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亳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结果表明:与安徽省土地利用整体水平相比较,亳州市土地利用综合水平还不够高,土地利用、土地产出、土地承载力为第四等级,土地投入为第三等级,土地利用结构为第二等级,生态环境为第一等级,亳州的土地集约利用还有待提高。

  • 标签: 土地集约利用 层次分析法 评价 亳州
  • 简介:2012年,我校提出了打造生态型学校的办学理念。生态型学校,意即学生在学校的生存状态,学生与同伴之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及学校与家长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呈和谐、健康向上发展状态。要使学校生态往这一方向发展,则首当其冲指向教育教学评价。教育教学评价又势必指向学生的学业评价

  • 标签: 学业评价 终结性评价 教育教学评价 学校生态 生态型 生存状态
  • 简介:摘要根据土地利用的总计划指定的目标与用途进行土地治理称为土地整治,在城乡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政策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项目基础上,对于与土地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工作,促进水,路,村,林,田的综合整治,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生态景观,同时促进乡村农业的发展。为此本文对于土地生态化整治与景观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 标签: 土地整治 生态化 景观设计
  • 简介:利用深圳市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景观格局指数与InVEST模型,构建适合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深圳市湿地生态安全。研究结果显示,深圳市湿地破碎化严重;大鹏新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为0.88,表明该区的湿地安全;盐田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为0.62,表明该区的湿地较安全;坪山区、南山区、福田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48、0.44和0.43,表明该区的湿地处于低度预警状态;新宝安区、新龙岗区、罗湖区、光明新区、龙华区湿地的生态安全值分别为0.39、0.36、0.33、0.28和0.21,表明该区的湿地处于中度预警状态。深圳市湿地的生态安全受人为胁迫严重,亟待加强对深圳市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

  • 标签: 城市湿地 生态安全 景观格局 InVEST模型 深圳
  • 简介:摘要土地规划工作在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国针对于土地的规划与利用也先后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制定了多项管理措施,因此,我国在土地规划与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明显的进步,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问题,提出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建议和举措。

  • 标签: 土地利用规划 环保影响评价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维护土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起步较晚,国内的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处于探索阶段,试点研究,在试点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不同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实用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等内容,形成具体操作规程,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本文就土地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浅探进行阐述。

  • 标签: 土地整理规划 环境影响
  • 简介:摘要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的效益评价是对土地整治行为是否科学予以评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农村土地改革过程的重要工作之一。而由于土地整治项目的影响范围十分宽泛,因此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体系存在一定的难度。针对这一要点,本文就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具体指标作出了简要分析,以期为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评价体系的科学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土地整治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 简介:摘要土地整理是通过对利用不充分的土地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土地整理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整理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等,然后作者针对土地整理中应注意的几个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 标签: 土地整理 农村 生态环境
  • 简介:摘要现阶段的河道治理大多更加强调泄洪排涝工作的落实,同时力求保持原有的自然特性,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平衡运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纵观我国的河流治理的整体局势,仍存在着诸多的阻碍性问题和局限性因素,其中当属防洪方面为典型,防洪方案的落实依旧无法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人文和社会的运作需要,给生态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无法高效的解决,最近几年来,我国逐步关注生态治理工作的落实,同时在治理实践中不断探索,积极总结最为高效、适合本国国情的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基于此,笔者主要针对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式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究,而后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建议,以下为详述。

  • 标签: 生态河道 治理模式 评价方法
  • 简介:采用物种敏感度排序法(SSR)对我国铅的淡水水生生物安全基准进行推导,并以太湖为例进行了流域水生生物安全基准推导。对于难以获得的本土生物毒性数据,开展了相应的毒性试验。获得了我国国家与太湖流域铅的水生生物安全基准值,基准最大浓度(CMC)分别为63.92、104.26μg·L^-1,基准连续浓度(CCC)分别为1.21、4.06μg·L^-1。同时,对我国主要河流以及太湖流域进行了铅的生态风险评价,联合概率曲线法显示影响5%水生生物种类的概率分别为66.22%和43.19%,熵值法则显示中国主要河流存在较大的铅暴露风险,因此,我国铅的潜在生态风险较大,主要河流与太湖流域存在铅污染问题。

  • 标签: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排序法 生态风险评价 熵值法 概率风险评价法
  • 简介:文章通过构建PSR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建立了以日照市为例的滨海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及综合指数法计算研究区域的生态安全总值,对日照市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4年,研究区域的生态安全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年际动态变化,但生态环境总体朝着良性发展。具体表现为:研究区域压力升高,旅游环境资源面临较大压力;状态方面呈现出波动变化,目前处于平稳状态;响应方面呈回升趋势,科技水平低下和生态保护措施不到位是影响其提升的主要因素。

  • 标签: 滨海旅游地 生态安全 PSR模型 熵值法 综合指数法 日照市
  • 简介: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为例,基于黑河流域水生态区划,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涵盖13个指标的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分析评价了流域内8个水生态区的健康状况。评价表明:黑河流域水生态区中,上游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好,中游次之,中下游极差,下游较差。主要是因为上游地区受到外在污染最轻、人为扰动相对最小;中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农业活动等外在扰动相对较多;中下游地区处于荒漠地区,河流、湖库等水体缺乏;而下游地区虽然人口数量少、水体受外来污染影响较小,流域水生态健康性压力相对较轻,但来水量相对不足、水生态系统栖息地条件极为脆弱,致使水生生物栖息地安全状况较差。

  • 标签: 黑河流域 水生态区 水生态健康评价 PSR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