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际峰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5
  • 机构:泰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中心(山东泰安271000)
  • 简介:摘要:矿产资源,是一个国家能够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能源之一,对于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越发降低,矿产过度开发加剧了矿区的各种生态问题,不仅水土流失、地面深陷、山地崩塌等等问题突出,诸多尾矿、废石等占用土地资源,使矿区土地污染严重。加强矿区土地复垦工作,恢复矿区破坏土地,促进生态环境发展,已经是当前十分紧要的问题。本文便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分析,并提出相关措施为土地恢复利用做一定参考。

  • 标签: 矿区土地 土地利用 变化分析
  • 简介:独立初期,印度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农业形势。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的状态。根据国家农业委员会的报告,从英国人那里继承来的封建土地关系结构是使独立前印度农业陷入慢性危机的主要原因①。根据该报告,这一封建性的土地关系结构主要...

  • 标签: 印度 土地关系 新发展
  • 简介:摘要:人类改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导致土地覆被的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的经济发展、政策制度和人口与文明的情况。,本文通过图形解译后使用ArcGis工具对曹妃甸区2000年、2010年、2020年三个时间点的土地类型进行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的处理,分2000-2010年、2010-2020年两个时间段对土地利用空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桑基图描述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揭示空间结构演变的动态规律。

  • 标签: 土地利用变化 曹妃甸区 土地转移矩阵 目视解译 桑基图
  • 简介:摘要: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自然地理单位,在水土保持、人类生活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重力作用和不同类型土地和地貌之间的密切联系,水流汇聚,地形、土壤、植被和其他因素等基本因素可能对流域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演变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流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了解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的变化对于综合规划和管理流域景观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的实际研究,但仍缺乏理论综合研究和全面系统化研究。在查阅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流域作为研究单元,系统地总结和概述了目前流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为今后的理论和实践可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土地整治背景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形式现状 发展研究
  • 简介:摘要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是资源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准确、及时的变化信息为人类资源环境的生产和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遥感技术具有实时、快速、覆盖范围广、多光谱、周期性等特点,给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现存在很多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因此需结合实际需要,选取较为适合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方法。

  • 标签: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变化检测 遥感
  • 简介: 摘 要:本文利用施工前、后实测 1∶2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 GIS 分析技术及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土地整治前后景观格局指数变化情况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水田、旱地、道路、田土坎、裸岩石砾地、荒草地等的综合整治,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 ; 新增水田 2.1255hm2 ,新增水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 2.18% ,与整治前相比,增加了 3.40%; 旱地增加了 0.9344hm2 ,占研究区总面积 0.9584% ,与整治前相比,增加了 10.72%; 农村道路增加 1.1114hm2 ,面积增量占研究区总面积 1.14% 。经过土地整治,土壤质量有明显改善 ; 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 ; 提高了景观优势度,增加景观稳定性 ; 水利系统和道路系统的重新设计,促进了生物之间的交流、物质能量的流动和传递,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土地整治 ; 景观格局 ; 景观指数

  • 标签:
  • 简介:摘要:土地使用变化监测与测绘技术应用是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关键研究领域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土地使用变化监测的重要性,以及现代测绘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通过使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工具,能够准确、高效地监测和测绘土地使用变化,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本文还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展示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 标签: 土地使用变化监测 测绘技术 遥感技术
  • 简介:摘要利用哈密市1996年的土地详查数据和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对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变化进行综合研究。采用动态度指数、综合指数、变化率等方法,分析了以哈密市为代表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点以及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变化

  • 标签: 区域 土地利用 结构变化 新疆哈密市
  • 简介:摘要:在土地工程建设中,提高土壤质量,解决土地资源供需矛盾,对促进土壤生态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应积极引导,促进土壤工程与土壤生态的健康和谐发展。

  • 标签: 土地工程 土地管理 科学建设分析
  • 简介: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越发重视自己的生活环境情况,与此同时,我国社会发展者们逐渐的认识到以破坏环境作为社会发展的助力是十分的不明智的,由此,近年来,针对原有矿区的复垦工作逐渐成为了我国社会建设发展的趋势。矿区土地的复垦不仅仅会对原有矿区的生态环境造成较为明显的改善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该区域的景观生态发生本质上的改变,但是,随着土地复垦工作的深入,其中的问题也逐渐的显露了出来。通过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工作进行阐述,并建立相应的景观生态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客观的分析这一区域的景观生态质量上的改变,以期为我国未来矿区的土地复垦工作打下夯实的理论基础,从而促进我国生态和谐型社会的大发展。

  • 标签: 土地复垦矿区 景观生态 质量变化
  • 简介:摘要苏州作为江苏省的新一线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总值列全省第一,人口也快速增长,人地问题突出,土地利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通过查找分析2005、2010和2015三期的相关统计资料,对苏州市土地利用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苏州的耕地面积有所减少,林地面积,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园地相对减少,未利用地持续减少。最后,本文提出要改善城市发展模式和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建议。

  • 标签: 土地利用 变化情况 苏州市
  • 简介:<正>过去一般认为,在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出现了两极分化。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原因如下:第一,土地改革后我们对富农经济中的剥削部分采取了限制措施。1.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早在1951年9月,南方还刚进入土改反霸斗争阶段,中共中央就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3年12月,经中央批准的中宣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提纲》中指出:“逐步发展互助合作,逐步由限制富农剥削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到1954年,全国的临时互助组织和常年互助组织已发展到993万个,参加的农户达6847万户,约占全国农户的62%。这时,互助合作发展较慢的湖南省,组织起来的农户也已达到总农户数的55%,实现了半数乡有初级社。地处湖南西部的黔阳地区(今怀化地区)虽系山区,到1955年夏季以前,组织起来的农户不仅已达到了总农户数的62.5%,而

  • 标签: 土地改革 两极分化 富农经济 农村阶级 互助合作 我国农村
  • 简介:摘要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地区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对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对能更加明确对该地区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可为当前及未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导向。

  • 标签: 黄土高原 土地覆被变化 轨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发展对于土地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的稀缺,迫切要求改变以前的土地粗放管理制度,完善土地布局优化,提高城市用地的集约管理。本文首先概述了土地集约管理的内容,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完善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可以为相关管理人员认识了解土地集约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土地 集约利用 现状 措施
  • 简介:摘要土地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中国土地整治时空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发挥土地整治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表明,2001-2008年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分别占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21.8%、63.2%和15.0%;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土地开发新增耕地以西部和东部地区为主,土地复垦新增耕地在区域与年际方面变异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01-2011年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逐渐向中国西部移动,2010-2011年与2001-2006和2007-2009年相比,向西移动的距离为769.59和603.44km;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在2001-2006年位于中国地理重心的北部和西部,且有从西部往北部移动的趋势,2007-2011年呈从东部往西部移动的趋势;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移动的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在中国进行生态建设和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应通过土地整治规划,减少土地开发项目,并在区域间合理布局土地开发项目,防止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向西部移动;土地整治应以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优质农田为主;充分发挥土地复垦对局地的生态修复及建设作用。

  • 标签: 中国 土地 整治 新增耕地 时空变化 分析
  • 简介:摘要: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省域中北部,林地分布在省域东南部、草地分布在省域西南部。 1995-2015年贵州省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增加最高,草地减少面积最大,建设用地增速最快。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草地面积减少在所有地市表现一致,耕地和林地变化表现不一。建设用地以贵阳市增加面积最大,黔东南州增加比例最高为特征;耕地以黔东南州增加面积最大,贵阳市减少面积最大为特征;林地以毕节市、黔西南州和六盘水市增加面积最大,黔东南州减少面积最大;草地以毕节市和六盘水市减少面积最大为特征。

  • 标签: 土地利用 变化特征 叠加分析
  • 简介: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历经了五个阶段,形成了农村土地制度的现状。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农村土地新政策,包括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完善土地交易市场、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等五个方面。这些政策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 标签: 十八届三中全会 农村土地制度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