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际政治伦理追求国际政治的向善之道,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中所蕴涵的“和”性伦理.责任伦理、正义伦理国际政治关系不断走向和谐的重要理论基础,应该认真梳理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当然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还应该对邓小平的国际政治伦理进行延伸思考,才能更好地促进和谐世界的真正构建。

  • 标签: 邓小平 国际政治伦理观 和谐世界 延伸思考
  • 简介:古希腊的伦理政治是相互联系的。古希腊的思想家从团体的城邦出发,围绕城邦政治生活的主题,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理想政体的选择上、国家终极目的上、政治统治评价上都强调伦理性。本文试从“城邦”、“正义”、‘’贤人”论、“至善”论等方面阐述古希腊伦理政治的基本内容。探究古希腊的伦理政治,对于我们纵向研究西方近、现代政治和横向比较中国传统的伦理政治都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伦理政治 城邦 正义 贤人 至善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西方古典伦理政治主要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些城邦时代的思想家关于伦理政治之间关系的思想,笔者认为在西方古典伦理政治评价上,当代自由主义者对西方古典伦理政治的批判就是采取了普遍主义的方法论

  • 标签: 伦理政治 政治观 西方伦理
  • 简介:在徐复先生看来,孟子的性善论为确立和谐、有序的政治秩序奠定了坚实的人性论基础,为儒家的仁政或德治提供了形上根据,同时也可作为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据。孟子的仁义内在说对政治生活有重大影响。孟子的孝悌之道重视人格尊严,不但没有维护专制政治,反而与专制政治相对立。此外,孝悌之道及建基在其上的家庭还可促成进一层的个体与群体得到谐和的民主政治

  • 标签: 徐复观 孟子 伦理 政治
  • 简介:西方古典伦理政治主要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些城邦时代的思想家关于伦理政治之间关系的思想,笔者认为在西方古典伦理政治评价上,当代自由主义者对西方古典伦理政治的批判就是采取了普遍主义的方法论

  • 标签: 伦理政治 政治观 西方伦理
  • 简介: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现实主义权力观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美国学者迈克尔·巴内特和雷蒙德·杜瓦尔在批判现实主义权力的基础上,将权力分为强制性权力、制度性权力、结构性权力以及生产性权力四种形式,重新赋予了权力以巨大的解释力。

  • 标签: 强制性权力 制度性权力 结构性权力 生产性权力
  • 简介:战争性质变化、全球化发展以及冷战结束导致安全关注焦点逐渐转向人类安全.2003年和2004年的两次全球性大规模传染病,再次将人类安全的重要性呈现在人们面前.但由于"人类安全"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且含糊,决定了它不能真正成为一项国际通行的外交指导原则和学术研究范式,而只能在有限的意义上成为外交政策制定的一项参照和学术研究的一个思考方面.也正是这一原因,人类安全成为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寻求某些目的的有效工具.鉴于人类安全存在的重大政治伦理困难,真正符合国际社会几乎所有国家安全需求的安全观念或许应当是中国所倡导的"新安全".

  • 标签: 人类安全观 国际政治 外交政策 指导原则 国际政治 文化安全
  • 简介:杰斐逊从人类理性和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坚持洛克式自由主义观点,激烈批判欧洲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表达了对欧洲强权政治的极端厌恶,强调国际关系中的道德和正义原则。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美国作为人类社会未来理想的先行者和试验者,其外交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目标,为非道德的国际关系作出榜样。杰斐逊外交思想融合了美国例外论与古典自由主义理念,是美国理想主义外交传统的起源,对当时和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杰斐逊 外交思想 国际政治 国际关系 美国外交 正义原则
  • 简介:儒家政治思想围绕人的主题展开,是建立在对人本质的探讨基础之上的。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人格的表征,人格是人的类意识的自觉。类意识在情感方面,表现为共有的同情心。儒家伦理试图通过唤醒人与人相互间的同情心,进而唤醒人的人格意识,使人认识到自身,实现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和谐良序、“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

  • 标签: 儒家思想 人格 类意识 仁政 正名
  • 简介:个人权利至上性是诺齐克政治伦理的一个重要命题。诺齐克在《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一书中提出了历史原则视阈下的持有正义理论,而人们在理解持有正义与历史原则的内在关系时,往往会误解两者存有逻辑矛盾。因此,唯以个人权利至上性为诺齐克政治伦理的理论基石,结合最弱意义国家的内在要义,剖析两者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对引起人们误解的逻辑悖论进行申辩,捍卫诺齐克个人权利至上性政治伦理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 标签: 诺齐克 持有正义 历史原则 国家观 个人权利至上性
  • 简介:2009年11月21日,以“科学发展政治伦理”为主题的全国第四次政治伦理学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召开。会议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中国伦理学会、中共海南省委党校和中国伦理学会政治伦理学分会共同主办。来自中央党校及全国党校系统、高校系统的6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围绕行政伦理与官德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外政治伦理思想等问题等进行了学术研讨。

  • 标签: 政治伦理学 科学发展观 研讨会综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央党校 政治文明建设
  • 简介:生命伦理认为生命的价值不仅是活着,而是更加注重生命的质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生命伦理视阈中才能回归本真,实现对生命的关注、尊重和完善,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标签: 生命伦理观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 简介:中国的伦理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天然地结合在一起。客观地讲,它对于道德和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完善,人们对建立法理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传统伦理政治必定要与以法律为核心的新的社会观念产生冲突,甚至是激烈的对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标签: 传统伦理政治观 现代法理社会 伦理道德
  • 简介:韦伯的儒教伦理现是韦伯世界宗教经济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观点是儒教伦理在中国无法开出资本主义,目的是为论证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产生之精神观点成立.本文从韦伯的著作《儒教与道教》入手,从儒教心态的角度梳理儒教伦理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影响,进而分析韦伯儒教伦理的局限性,反思在当代社会环境下韦伯思想的启示意义.

  • 标签: 马克斯·韦伯 儒教伦理 资本主义精神
  • 简介:文章考察同情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儒家同情的衰退性嬗变,阐释先秦儒家在这一问题上的独到见解和价值,揭示其对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儒家 同情观 伦理
  • 简介:成中英、黄田园著,东方出版社2017年5月第一版,全书370页,计24万字。本书前五章为采访对话体,由黄田园提问、成中英教授作答,其后为成中英教授新论选录及后记。第一章“本立道生:成中英学术历程与《易经》”,成先生讲述了《易经》在他生命历程中发挥君子不忘本、形成独立人格魅力,以及为世界和谐而贯通中西文化和对新新儒学与儒家思想知易行易的开显等所起的作用。

  • 标签: 《易经》 国际政治 文明观 简介 思维 易学
  • 简介:摘要:政治的本本质,是权力的斗争。而为了获取这场斗争中的决胜优势,各国家和政权之间会动用一切有利于斗争获胜的资金、人脉等有利因素,达成自身的政治目的。这些有利的因素,就是所谓的政治资源。而达成目的后获得的人脉支持和资金资源等利益,也就是国际政治的动力所在。两者之间形成了微妙的闭环。本文针对国际政治资源和动力的关系,就如何发挥政治资源优势实现我国政治目标展开讨论。

  • 标签: 国际政治资源 国际政治动力 国家和政权
  • 简介:毛泽东早期的妇女伦理是他早期的精神个人主义和爱国主义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萌芽于毛泽东的童年,形成于1919年“五.四”前后。它要求通过社会革命,婚姻革命和家庭革命,自我革命来使妇女获得解放,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性、实践性、精神性和爱国性。……

  • 标签: 毛泽东 妇女伦理观 妇女解放 婚姻革命 家庭革命 反封建性
  • 简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生的价值取向问题向来备受历代思想家所关注,其中儒家的有关学说最具代表性。主要表现为道德本位、忠君尊上和家族中心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儒家学说的深层结构和内在价值,对我们今天如何搞好:“以德治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儒家 伦理观 价值取向 道德本位 道德规范 道德标准